圆明园具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如题所述

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5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有皇上字碑,有皇上为爱妃建的宫殿,后被烧毁,只剩下一些石柱,还有树木和官道,这些是现在普通得道路,以前只有高级官员才能通过
第2个回答  2011-01-05
石头。。木头。。水。
第3个回答  2011-01-05
始建于康熙朝,完成于乾隆时期,由单一座圆明园发展为由圆明、绮春、长春三园组成的圆明园。由于地下水源很丰富,挖地三尺即可见水,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圆明园正是利用这样的条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圆明园是清帝"以恒莅政"之处,园林建筑兼备理政、园居双重功能。大宫门外分列部院旗营值房,门内即是举行朝会的正衙、日常理政的殿堂,再内方为帝后寝宫区,以及祖祠、佛楼和众多的游憩景观。
正大光明
圆明园大宫门内七间大殿题额“正大光明”,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正衙。功能类似故宫太和殿、保和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蹂躏圆明园时,此殿是侵华头目的临时指挥部,随后被纵火烧毁。
万方安和
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建成于1727年(雍正五年),俗称万字房。主建筑位于湖中,共33间殿宇。造型独特,四时皆宜居住。雍正帝特喜居此,乾隆帝端午节在此侍奉皇太后进宴。

武陵春色
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乾隆帝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
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
坐石临流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在文源阁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滨柳荫间,竖立一座汉白玉石坊,坊楣题额"柳浪闻莺",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额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朗润园,1977年运回圆明园,今展陈于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
廓然大公
位于福海西北山水间。建于康熙五十八年前,时称深柳读书堂。雍正四年作较大增建,亦总称双鹤斋,乾隆四年定名廓然大公。乾隆二十年又在河池北侧依照无锡惠山寄畅园景做了大规模改建,尤以叠石为著。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双鹤斋一景是园内幸存的少量建筑之一,1900年彻底毁于战乱中。
蓬岛瑶台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市(市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蓬岛瑶台殿宇因在岛上幸免于难,1870年(同治九年)毁于火。
1985年清整补砌蓬岛瑶台三岛基址、驳岸和叠石,并修复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西岛庭院和东西曲桥。
蓬岛瑶台
修复后的东岛瀛海仙山亭
平湖秋月
位于福海北岸西部,仿杭州西湖同名景,东侧五孔桥外之重檐高台四方亭,额曰"两峰插云",亦取杭州西湖景名。本景西南临湖庭院在1811年前后改建成为一处三卷大殿,并增悬匾额"镜远洲",嘉庆帝屡有题咏。
平湖秋月三卷大殿基址今已发掘出土。两峰插云五孔石桥亦修复。
平湖秋月
新修复的五孔石桥
五孔桥暮色
方壶胜境
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
此景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西部为三潭印月,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遗址
方壶胜境遗址今已整补护岸条石
别有洞天
是座亭台错落、环境幽雅的园中园。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庆(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园居住。
1985-1992年间,别有洞天遗址全面整修山形河道,绿化环境,先后修复石舫基座和西山四方亭。
别有洞天
四方亭

别有洞天今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