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的骨架由立柱、拱杆、拉杆、压杆或压膜线等部件组成,俗称3杆1柱。大棚3杆1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材料选择上应科学合理。各部分应紧密、牢固相接,以达到受力均匀,避免某一部件或部位受力过大而另一部位受力很小,造成大棚变形,甚至部件断裂现象发生。大棚各部件应是互相协作,共同受力,才能承受风、雪等自然力量的冲击,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立柱 立柱是大棚主要负荷的承受者,承受大棚拱架、棚膜、雨、雪的压力和风压与侧风引起的引力。因此,立柱要坚固,而且立柱方向尽可能对应压力的方向。大棚不同部位的压力大小及方向均有差异,相应部位的立柱粗度或密度及方向也应不同,力求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一根立柱的作用,使大棚坚固耐用。
大棚立柱多用水泥钢筋构件、竹竿、木材等材料。立柱应尽量细、少,以减少棚内遮阳,并利于棚内田间操作。立柱应埋设50厘米左右,以避免大棚下沉、拔起或变形。立柱基部应设柱脚石或横木,增加立柱的稳定性。
钢材或钢管骨架的大棚可以取消立柱,而采用拱架负担棚顶及自身的全部重量。该种大棚由于没有立柱,有利于田间采光及农事操作。
(2)拱杆 又称拱架,是支撑棚膜的骨架。横向固定在立柱上,呈自然拱形。拱杆的两端插入地下,或固定在水泥基柱上,以避免竹木拱杆的腐烂及钢材拱杆的锈蚀,以延长使用寿命(图1-9)。拱杆的间距依拱杆的种类、强度、弹性、大棚跨度、高度、当地雨雪负荷、风压、草苫有无等情况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从1米到3米均有可能。在实际实施时应量材而用,既要保证大棚的坚固性,又要尽量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减少遮阳。
图1-9 竹木结构大棚
1.拱杆 2.中立柱 3.侧立柱 4.顶拉杆 5.侧拉杆 6.水泥基柱
拱杆既可以选用同一种材料,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选用同一种材料时也可以在一个大棚上混合使用不同的规格或型号的拱杆。如钢材拱杆和竹木拱杆的混合使用,粗、细竹竿作拱杆时的混合使用,钢架大棚的单杆拱架与三角形拱架的混合使用。不同类型、型号的大棚拱杆混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拱杆材料的优势。
(3)拉杆 拉杆在水平方向连接立柱和拱杆,或只连接拱杆。拉杆的材料多同拱杆一致,拉杆起到固定拱杆相对间距,避免立柱倾斜,和使整个棚架成为一体的重要作用。拉杆下方可有立柱,亦可没有立柱而只与拱杆连接。拉杆的位置应在立柱之上,拱杆之下。大棚拉杆除中心立柱之上的拉杆外,两侧的拉杆与拱杆间多设小支柱,以便在拉杆与拱杆间留出10~20厘米不等的间隙,即小支柱长10~20厘米,使压膜线有下勒的空间,以勒紧塑料薄膜。
大棚内如果不使用压膜线而采用压杆固定薄膜,小支柱则无需设置,省工,方便,还可使大棚更坚固、稳定。
(4)压杆 大棚覆膜后,在拱杆之间加上一根或多根细竹竿,使薄膜压平、压紧,以固定薄膜。压杆必须与拉杆结合才能互相固定,并固定薄膜,没有拉杆的大棚则无法使用压杆。在镀锌铁管组装大棚上多采用压膜线来固定薄膜,亦可以用长槽将薄膜卡紧而省去压膜线。长槽固定薄膜不易损坏薄膜,同时固定薄膜的质量也好。
生产上也有用铁丝,如用8号铁丝来代替压膜线和压杆。用铁丝固压薄膜施工方便,不易扎伤薄膜,效果很好。
(5)塑料薄膜 薄膜是大棚的透明覆盖物,起着采光、保温双重作用。大棚塑料薄膜一般为聚氯乙烯和聚乙烯薄膜,厚度在0.1毫米左右。可用电熨斗将多幅薄膜烫接成要求的棚布,亦可不烫接,将两幅薄膜上下叠压,压膜线压紧固定。两幅薄膜的叠压宽度应在25~35厘米之间,需通风时上下扒开即可,不需通风时再合起来。这种薄膜连接方法较烫接法灵活、方便,便于通风,但密封、保温性能稍差。
薄膜在大棚的四周应留出约30厘米的薄膜埋入土中,以固定棚布。四周薄膜埋入土中,固定方法不应采用永久性的,因在高温季节薄膜还应揭开通风。
(6)门窗 棚门设在大棚的一端,作为出入和通风口。在寒冷季节,门口外面还可设一简易缓冲间,以避免开门时冷风直接侵入,造成大幅度降温。大棚的通风多采用在两幅薄膜的重叠处扒缝放风,或将大棚薄膜四周间隔一段距离揭开一个通风口的方法放风、降温、排湿,一般不另设通风窗。在连栋大棚的设计上应专门设立通风口进行通风、降温。
(7)天沟 天沟是在连栋大棚的连接处设立的槽状积水设备。它将降雨时流入连栋大棚山谷处的雨水汇集并排走。天沟集水槽应有一定坡度,以防止积水。集水槽不可过大、过重,以避免遮阳过重和过分增加大棚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