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如题所述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法律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
(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现象。要消灭这种不平等,不仅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4
首先要理解
公民的概念
也就是自然人其次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其中包括自然人(新版民法通则修改
以前叫公民)最后
既然主体地位平等
在法律面前自然平等
第2个回答  2020-06-26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