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作 5 年以上的职场人来说,有哪些比工资低更危险的事?

如题所述

工作五年左右,是职场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不求进取,安于现状是最危险的,所以要不停的给自己找事情做,每天都要进步。给自己找舒服是最大的错误。
成则扶摇直上升职加薪,败则穷极一生做螺丝钉。

工作将近五年多时间,我想用自己的经历总结给你听。

整天呈现“兵无斗志”的状态。
再也没有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拼劲。
遭遇裁员失去再就业能力。
固守在自己的小成就里,丧失学习和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这些应该是工作三到五年职场人比工资低更危险的事。

职场中的大牛,在工作上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不管是工作5年还是10年的职场人,只有帮助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才能做到无可取代,和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

这是现实问题。

今天就给大家总结下工作5年应该避开的职场大坑。

1、固守过往小成就,不思求变创新
工资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改变现状。

甚至是一直沉浸在以前成就里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任何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求变创新的思维,很难得到持续发展。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我有个HR朋友,姑且称呼她为刘汉纸吧。

有回我和刘汉纸一起参加某互联网公司研讨会,她就跟我说吐槽他们老板新招的销售经理。

老板让销售经理做一份详细的市场推广方案,销售经理给老板回三个字:发单页。

后来,老板就让刘汉纸偷偷招聘新的销售经理岗,准备辞掉这位。

老板给的原因是,销售经理不应该只固守老思维。

就跟刘汉纸说,单位是互联网公司,客户是全国各地,哪有精力全国各地的去发单页。

所以说,职场中沟通是技巧,创新求变更是能力。

2、没有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工作可替代
要保持核心的职场竞争力,不是依靠公司的名声和影响力。

如果你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在职场中你才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逍遥子张勇凭什么执掌4千亿美金公司,成为马云的阿里接班人?

就像当初张勇来面试说过的一句话:

我已经做过一个3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了, 还想再做一个30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是的,他完全可以做到。

举个例子来说。

如果一个做新媒体运营岗位的职场人。工作三到五年,每天还是重复的做着螺丝钉的工作。

只做内容推送,不关注涨粉,不关注阅读量,不关注转化,不关注跟用户沟通,这样的工作很难在职场中有所建树。

说白了,领导看运营的公众号粉丝没有增加,文章阅读量没有提升,肯定会换人替代。

所以,工作中的价值是自己给的,并不是依靠公司施舍,有价值才会核心竞争力。

3、没有职业规划,失去再就业能力
你有想过自己3-5年后会是怎样的工作状态嘛?

职业规划不是规划自己到老会是什么样子,而是对未来几年职业目标有方向感。

如果在一份没有兴趣的岗位上工作,相信是没有动力让你坚持到最后。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岗位价值体现在何处。

谁都想在一家公司能够工作到养老到退休。

但,社会是现实的。

很多公司老板都会说:公司不是做慈善的,我们不养闲人。

如果你在自己岗位不能给公司创造价值,裁员也好,失业也罢都会存在。

就算不是裁员,如果发生公司转型、业务调整怎么办?

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你是否还具备再就业的能力?

职场人,求变创新,投资自己,创造价值才是职场生存的最好法则。

给公司创造了价值,自身能力也得到提升,薪资自然水涨船高。就算老板不给你涨薪,你也具备可以单飞的资本。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千万别等到自己40岁的时候,才认识到这些问题,那真的会很难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我觉得工作5年,其实不像刚毕业的时候那么囊中羞涩,已经有了一些财富的积累,这个时候就不应过分计较眼前的一些短期利益或者蝇头小利,眼光要更长远一些,动动脑建立一些未来长期能受益的习惯。 时间和钱的关系:花很多时间节省一些小钱,或者赚一些对技能提升、资源积累没有帮助的小钱,比如盲目做一些副业,忽略本职重点和未来目标。 和他人的关系:消耗人脉而不做一些维护,或者不真诚让自己成为了不可信的人,透支了信用。 和自我的关系:思想上停止了看书、吸收新知识,身体上不锻炼、不保养、不注意,损耗过度,长期不可持续。 和金钱的关系:常常做出超出能力的消费,被消费主义绑架,消费负债过多,被钱所奴役,无法控制驾驭它。应对方案上述的每一条其实都可以落实到我们的日常习惯中,不要等身体搞坏了、遭遇中年危机了、被朋友抛弃了、被负债缠上了,才意识到这些老生常谈的重要性。其实以上这些问题,不应该局限在我们工作5年的时候才开始思考,以上这些讨论,如果有一条原则、一个宗旨来阐述,那就是:在现在、当下,规划行动方案之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有什么事情“今天”做了,可以让“明天”更好,或者至少不会更糟糕。
第2个回答  2022-12-30
1、没有系统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缺少一技之长的技能,又不想学习,最后只能被同事超越。系统化的知识才能让我们有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才是我们职场生存的根本。没有了一技之长,你的职业很快就会到了尽头,根本就没有大的发展。

在老王的圈子里面,发现很多人都在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一段,老王去拜访一位52岁的职场老总,到他办公室就发现他桌子上一本书,也是老王正在读的书。

老王就问他,一年能读多少本书?他说,每年至少读20本书。貌似20本书不多,但能坚持读下去的职场人,能有多少呢?

老王在为职场人做职业咨询时,总会问道“你平时看书吗”这个问题。事实上,老王想了解他的学习能力如何。如果你连书都不看,可见你的学习能力有多差,你的思维根本就没有得到过训练,你的知识自然就不可能体系化。这样,你很快就被你的同事超越,甩8条街。真正的牛人,都是在不断阅读,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知识、逻辑、认知,从书中找到感悟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老王对职场人建议:

1)、不要为不看书找借口,当你忘记看书,你的同事却在偷偷的看书、学习,很快就会超越你。

2)学习知识,是补充你系统化知识的基础,也是你获得一技之长的理论支撑。

3)、通过模仿和刻意练习,你才能有一技之长,才能超越你的同事。

2、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一些人会认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不需要别人去规划。这没错,也说得通,但前提,你要知道自己的职业路该如何走、每个节点该如何选择才对,不然,你只能冠冕堂皇地自己骗自己。
第3个回答  2021-03-17
首先来看的话,或许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当我们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对它是充满了好奇以及觉得很新鲜。而且,从内心来讲的话,我们是会觉得非常自豪的。之所以这么说,便是我们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转换,从学生变成了职场打工人。而且,从进入职场的那一天,我们便可以开始挣钱了,再也不用厚着脸皮找父母拿钱了。不过,个人觉得待的时间越久,越会对职场感到厌烦。因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们会发现不论你如何努力,最终有可能得到的工资远低于自己的想象,而慢慢的,便会想要跳槽了。
二、比低工资更可怕的事情,有哪些?坦白讲,小胖从出社会到如今已经在职场中工作了十几年,也算是职场当中的老员工了。当然了,这十几年来,自己并没有父辈那种远见的眼光,能够选择一家公司待到老,而是中间不断换了好几份工作。个人觉得,对于老员工来讲,虽然固定在一家公司里上班会证明你这个人比较求安稳,但却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情,那就是太过于安稳的话,工资肯定是不高的,这便是最痛苦的事情。另外,当我们真正想要跳槽的时候,会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有可能我们连跳槽的勇气,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勇气都没有了,而只有不断拿着低工资过日子,慢慢的就会变得抱怨社会,抱怨职场,抱怨不公。
三、年轻人,如何才能保持冲劲,拿高工资?其实严格来说,我们进入职场当中打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挣钱。毕竟,如果真的不缺钱的话,那也没有必要给别人打工了,但凡是打工的人,大多数都可以称之为穷人。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在职场当中该如何保持一定的冲劲呢?个人觉得,最主要的便是利用下班时间不断扩充自己的见识、眼界以及一定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安于现状,也才会想要更加努力的奋斗。当然了,很多年轻人下班之后的状态,基本上都是躺在床上玩手机甚至是看短视频。并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好,而是太过于安逸的待在舒适圈里的话,未来我们将会是很难跳出来的,不是吗? 在小胖看来,工作5年的话远远称不上是老员工,只有工作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人才会有这种称号。不过,就目前的职场现状来看的话,年轻人因为跳槽太过于频繁,所以能够在一家公司待上5年的人,也算是老员工了。虽然成为老员工很让人觉得开心,但不得不说,如果只能够拿着低工资的话,那资格再老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趁着年轻,多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第4个回答  2021-03-17
难以接受新东西、无法断舍离、激情已退却。

其中工作热情的消退,又是职场老员工普遍面对的难题,如果不加重视,不去想办法改善,对我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极为不利。

只有找到失去激情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重燃热爱。

一、老员工失去激情的原因是什么?

1)心力不足,产生倦怠

朋友前几天向我倾诉,说部门来了几个实习生,朝气蓬勃,做起事情来拼命努力;

反观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工作越来越没有期待,每周七天都处在不想上班的自我纠结里。

还不忘调侃一句,自己真的老了。

工作5年以上的老员工,比工资低更危险的是什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我效能感,可以表达职场人类似的情绪。

它代表着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能完成一件事,是职场人士工作最重要的动力来源。

当一个人随着工作阅历的提升、工作经验的增长、工作内容的驾轻就熟,自我效能感是呈递减态势;

如果我们不能在自我效能感降低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触发点,就会不断积累起工作中的倦怠情绪。

这样的倦怠情绪,会让身为老员工的我们,失去工作的热情和饱满的专注。

2)眼界不足,看不到更大的可能

我有个朋友干了十多年财务,上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父母说学财务好,什么单位都需要,于是就学了财务,毕业后也如愿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做财务审计。

大概做到5、6年的时候,他就丧失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现在还做着这份不温不火的工作,原因只有一个:

“它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而且可以养家糊口。”

工作5年以上的老员工,比工资低更危险的是什么?
但于他而言,这份工作仅仅只有养家糊口的价值,看不到更多工作延伸出去的可能。

作为老员工的我们,日复一年处于固定的环境之下,看待工作的视角会被锁定和固化,导致眼界无法被拓宽,可能性也被我们自我否定了。

3)技能到了天花板,毫无学习新事物的热情

某公司曾做过关于“重燃工作激情”的调查,结果显示:

53%的人没有工作激情,但不懒散,他们只想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平凡地过自己的小日子;
40%的人对工作完全没有兴趣,除非领导盯得紧,他们才会去做事;
7%的人厌烦工作,虽然做着手里的工作,但一心想着要跳槽。

虽然这个结果无法完全概括公司所有员工的现状,但至少说明,很多员工正逐渐失去学习新事物的热情。

时代的不断变化,造就出了很多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