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的亲子依恋对其在情商、人际关系、恋爱与婚姻、道德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作用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一)早期依恋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许多研究都证明,婴儿早期的的依恋质量可以预测他们在幼儿乃至成人期的行为。安全依恋的婴儿到了幼儿阶段仍然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探索,自信,对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则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自信、情绪不稳定等特点。

(二)早期依恋对情感发展的影响:

1951年鲍尔贝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一些过早离开父母的一个人的情况。报告中指出,这些婴儿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怕做游戏,怕冒险,怕探索,怕发现超过他身体之外的世界,乃至自己。

鲍尔贝由此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可以确信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

在这里,儿童即可找到满足,又可找到愉快。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自信,并且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一个人未能在早起形成与母亲的依恋,他将可能成为一个缺乏来自依恋的力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或母亲。

(三)早期依恋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安全依恋儿童的认知通常也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

有研究者考察了一岁婴儿的依恋类型,并在这些婴儿两岁时,将他们置于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中,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好奇性、兴趣,以及是否具备一些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社会能力,借此考察早期依恋与后来的认知发展的关系。

结果发现,尽管问题很难解决,但安全依恋的儿童能热情主动地接近问题;解决问题时遇到挫折表现出的消极情绪较少,坚持性较好,并且能及时向成人求助,寻求合作,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听从成人的安排,解决问题。

而焦虑一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则表现为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很多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放弃问题,过分依附母亲,不能独立解决问题,通常会忽视成人的指导。早起回避型依恋的儿童面对问题经常表现出跺脚、发脾气等消极的情绪反应,坚持性较差,回避母亲的帮助。

所以,依恋的性质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制约作用。

扩展资料:

弗洛伊德有句名言:婴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最早,也最稳固的爱的对象,以及今后所有爱的关系的模式,母亲关系一旦建立,就一生不变”。人们平时所说的恋爱关系亲戚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在本质上都根植于依恋这种情感。

在婴儿延续生命的历程中,母亲给予了孩子无数的“第一次”。她们第一次喂养孩子、抚摸孩子,使孩子获得了被人关爱的快感;她们第一次逗乐孩子、与孩子嬉戏,使孩子体验到了与人同乐的愉悦;她们第一次倾听孩子、解读孩子,使孩子感受到了被人理解的幸福……

这无限的抚育与关爱构成了母婴间的天然联系,并且这种联系连绵不断。所以,依恋对于婴儿来说就是在他们和母亲(主要照看者)之间的一种亲密的情感联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4
亲子依恋一般分为三种:安全依恋型、焦虑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
一、安全依恋型:这种孩子比较健全,自信、友善、乐于探索。
这跟早期良好的抚养照顾是分不开的。
成年以后:很阳光、自信、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挫折不容易受打击。更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爱与被爱的能力、面对自己的感情不回避,也可以很好的接纳别人的情感,有同感心里。这类孩子在以后的家庭、婚姻中基本都是幸福的。
二、焦虑回避型:焦虑回避型的孩子通常在妈妈离开的时候会表现出漠不关心,回来的时候也不表示喜悦,但是内心却是一万个不开心。
主要原因:这种性格主要是父母在抚养过程中情绪不稳定造成的。我们常说不能对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也是在此。你高兴的时候,哎呀!我的小可爱、我的小心肝,发怒时候宛如河东狮吼。长时间影响孩子,造成孩子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性格内向、说谎、不愿意和人说出心里感受,刻意回避。
成年以后:不懂得怎么表达感情、面对别人的感情也不知道如何回应。体会不到别人的感受、社交恐惧、甚至会出现负面情绪。严重的话会出现社交障碍、抑郁症、孤独症、自悲、自闭。
我们常看到女孩给男朋友发信息,5分钟不回,这女孩就已经想象了无数画面了、是不是不爱我了?是不是出轨了?等等,当男朋友回信息了,她却轻描淡写的说一句,我刚在洗澡没看手机!
而男孩喜欢一个女孩,等人都结婚要生娃了,这表白的话还没说出口呢。如果被一个女生表白,那就更完蛋,明明很喜欢人家却表现出拒绝的样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爱”于“被爱的”能力。
题外话:不知道那种男主喜欢女主、女主也喜欢男主,默默的都不表白,能演100多集的韩剧是不是这种状态的美化!
三、焦虑矛盾型:想跟父母亲近但又排斥父母亲近,在亲子关系矛盾和情感需求中出现冲突,这种孩子矛盾、排斥、缺乏自信、很难实现自我统一。
主要原因:在孩子幼年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过早的扔给爷爷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或者当孩子有问题或者表达心里感受时你常常忽视,并加以斥责。要知道也许对你来说是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是大事,他像你倾诉是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或者理解,不是指责。
比如:当孩子跟你说:“爸爸,我的玩具坏了”。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很难过、我该怎么办从新拥有它。你可以跟宝宝说:“爸爸知道玩具坏了你也很难过、你也是不小心弄坏的,我们一起把它修好”。而不是说:“你怎么这么费!啥东西在你手里撑不过两天、以后再也不给你买玩具了!”
成年影响:猜疑、嫉妒、害怕被抛弃,偏激、暴力、控制欲强。
女孩通常有两种表现:
逆来顺受型:特别是在婚姻家庭中。我们常看到男方屡次出轨、甚至家暴可是女孩却能一忍再忍还不离不弃。感觉得不能理解。
还有一种就是矛盾型:时时刻刻觉得对方不爱我了,必须要做点什么证明一下,比如:规定男朋友在三秒钟回信息,不回就“夺命连环扣”。什么找个闺蜜试探一下男友对自己是不是真心啊,什么翻老公手机查聊天记录啊!哎呀不说了,太多了!
男孩通常就表现出偏激、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是向我所想象的方向发展,就自残啊、拿自己的生命去要挟别人。当然女生也有。
还有就是暴力,因为他们从小就没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在打骂、贬低中度过,遇到问题想到的不是怎么解决而是愤怒。
焦虑矛盾型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交往。他始终处于想要得到,又害怕得到后失去的这种矛盾心态,这种不稳定性常常弄的身边的人身心疲惫,而他本人又无法走出这种困境,最后压抑、爆发做出对社会不好的行为。
那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呢?
一、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这里不是说要宠溺孩子。也许当下宝宝还小,但他一定能从你平时对他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你是爱她的。大一点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了,时时告诉宝宝,妈妈/爸爸爱你!(有的爸爸们可能会觉得难为情,其实不然,孩子更需要父亲对他爱意的表达)
二、给孩子足够的信任
不要因为是孩子就可以说话不算,你教他怎么做,他以后会还回来的。比如:撒谎。
三、做个情绪平稳的妈妈/爸爸
在生气的事,闭上眼睛心里默默说“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三遍,睁开眼睛处理眼前的问题。
四、孩子犯错时,需要家长温和而坚定的对待
温和的告诉宝宝你做错了,让宝宝自己承担后果,父母可以帮忙。比如打翻了牛奶,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收拾。但态度一定要坚定。
五、有效陪伴
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他喜欢的玩具,走进他的世界,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
六、平等对待
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是你生的,但不属于你。控制型父母让孩子都听你的实际上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幼年期压抑的越厉害青春期反抗的就越厉害甚至延续到成年。
七、正确的教育孩子
我们常常有个误会就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教育孩子,其实根本没效果。而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在他做对了的时候给予表扬和肯定。
最后:亲子依恋关系不仅仅指母亲对孩子的依恋关系,也指父亲对孩子的依恋关系。缺乏父爱的孩子,胆小、没自信、敏感、心智不健全。
第2个回答  2020-07-24
有先天优势,在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先天在思想中留存的会起决定作用
第3个回答  2020-07-25
这样的孩子懂得爱与被爱!情商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