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目的是?培根写培根随笔的目的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8
欧洲的空气令人窒息,作者想用英雄来唤醒“老大的欧罗巴”,让人们呼吸自由的空气,摈弃“鄙俗的物质主义”和“卑下的自私自利”.周围环境的恶劣造成人生的艰苦,尤其对于“不甘心平庸凡俗的人”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战斗.因此,作者想用像贝多芬这样的英雄去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给他们以支撑的力量.英雄就是榜样,就是前进的路标,可以为在黑暗中受苦的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作者选择的是那些心灵伟大的人,那些有仁慈心、有伟大品格的人.他们能忍受悲惨的命运,能与恶劣的环境作抗争,能体味同胞的不幸与苦难,同时又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希望,所有这些,都是心灵伟大的表现.无论是作为哪一种职业的伟人,心灵伟大都是首要和惟一的标志——至少在罗曼·罗兰看来是这样.作者认为那些空虚的偶像并不伟大,表现了对依仗权势,高高在上者的蔑视.在作者看来,政治家的权势会更替,财富者的金钱会褪色,“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但是那些和民众一起经受苦难的人,却会被人们记住.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有心灵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除此之外只是“显得伟大”而已.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固然由于他的才华和对事业的执著,但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能承受苦难,抗击灾难,战胜自我.所有这些,都是贝多芬所具备的,而且他的品格更加坚强而纯洁.作为一位音乐家,却耳朵失聪,但他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曲,从而被后人以冠以“乐圣”的称号.人当自助,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样的人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作者希望见到更多愈挫愈勇的英雄,“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鼓励人们学习英雄的精神,自强不息.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它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首创的,并于1580年出版了第一本随笔集(Essais)作为随笔的鼻祖的蒙田,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文章轻松自然,亲切随意,但培根随笔的风格却与蒙田的有着很大的不同,或者可以说是截然不同,但培根随笔也有它独一无二的特点.首先培根的随笔篇幅较小,各个短小精悍,在他所著的五十八篇随笔中,很多都不过千字,既使是最长的文章也仅仅只有五千字而已,当然,正因篇幅小,却又要有内含有道理,字字句句的精练便显的尤为重要了,就连培根自己也在《谈快捷》一文中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就像长饱裙不利赛跑一样”,所以,培根在写作时也力求以最短的篇幅讲明道理,摈弃空洞,以下的几个句子便是很好的例子:1.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理佳2.成人惧怕死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3.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像这样的至理名言,篇篇皆是,但或细心便会发现它们的出场也是有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开头和结尾处,这种语句放在开篇处具有雄奇有力,引人入胜的效果,而放在篇末,则能概括全文,余人回味,而这便又引出了培根写作的另一特点——布局谨严培根的随笔,不同于其它的西文作者所具有的随意之感,而是井井有条,层次分明,结构严密,行文紧凑,最佳的例子便是他所著的“谈园林”.当然除了上述的两点之外,培根写作风格还有另外一大特点——语句庄严,读者初读培根的文章若心不静,便总觉得有些烦燥.没有抒情的效果,没有风趣的语气,也没有朋友那般娓娓之感,更多的像是一位高人的赐教,一位法官的判案,这或许就是他的不同之处吧.然而,阅读培根的随笔并不仅仅在于读他流畅的笔墨,精练的语句,更多是在吸取其中哲理的精髓,在他的随笔集中每一篇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每篇都有经典的分析,这也难怪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可见,培根在哲学也有着万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