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岭被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三首诗的诗意如下:

(一):如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二):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328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

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据有的材料说,瑞金被杀达12万人,宁都被杀绝的有8300多户,闽西被杀绝的有4万多户。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1、第一章

内容概括:

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

表现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第二章

内容概括:

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

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3、第三章

内容概括:

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

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936年冬,陈毅旧部下陈海叛变,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诱陈毅等同志下山。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潜伏莽丛间20多天。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危急时刻写下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

在以后的峥嵘岁月里,陈毅与《梅岭三章》诗词为伴,将革命进行到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4

思想感情:

1、第一章写了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2、第二章写了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3、第三章写了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扩展资料:

《梅岭三章》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梅岭三章》就是这三首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1-14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1-10
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