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

快啊!!!!!!!!!!!!!!!!!!!!新手偶

  就找到了第一章,挺好的,你试试看
  7年级地理第1章复习指导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仪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 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2. 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横向) 南北方向(纵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度为低纬度
  30-60度为中纬度
  60-90度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1、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2、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 公转[/td]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判断晨昏的办法: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划分: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四、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文字=文字和数字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

  山体形态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文字描述 闭合曲线的中心(点) 等高线向山脚突出 (线) 等高线向山顶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地形类型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td]
  海拔 一般低与200米 超过500米 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 不一定
  起伏状况 平坦 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 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起伏小,坡度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2
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考试范围与要求(2009年揭阳市中考地理科考试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知道本初子午线,地轴,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知道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知识要点归纳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在地球仪上,穿过地心且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叫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地球最北点),相反是南极(地球最南点)。
4、关于经线和纬线:
纬 线 经 线
定 义 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 点 形 状 圆圈,除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圆圈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圆圈
长 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成一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5、关于经度和纬度:
经 度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从0°经线开始,度数向东增加至180°为东经,代号为E;度数向西增加至180°为西经,代号为W。 从赤道开始,度数向北增加至90°为北纬,代号为N;度数向南增加至90°为南纬,代号为S。
特殊线 东西经度分界线:0°、180°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 南北回归线纬度:23°26′
南北极圈纬度:66°34′
半球划分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1°长度 纬度相差1°,两地之间的经线长度为111千米 赤道上经度相差1°,两地间的纬度长度为111千米,越向两极点,两地间的纬度长度变小

6、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至30°;中纬度:30°至60°;高纬度:60°至90°。
7、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纪念碑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
8、地球的运动:
自 转 公 转
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现象 昼夜更替 时间的差异 四季变化
9、地球的五带
温带与寒带的界线:南、北极圈(66°34′)
温带与热带的界线:南、北回归线(23°26′)
10、经纬网:
定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重难点突破
1、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
(1)经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E),向西增大的为西经(W)。如图(一):

图(一)
(2)纬度的变化规律:度数向北增大是北纬(N),向南增大
是南纬(S)。如图(二):
2、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东半球:20°W向东至160°E之间
公式:(X)°W<20°W,(X)°E<160°E
西半球:20°W向西至160°E之间
公式:(Y)°W>20°W,(Y)°E>160°E
如:15°W<20°W,故15°W在东半球
注: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既不属于东半球,
也不属于西半球。
如图(三):

图(三)
例题: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三点经纬度
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
(2)A地所处的纬度带是________,所处温度带为________。
(3)B地所处东西半球为________,C地所处南北半球为________。
解析:(1)A点经度:40°,因为度数是向东增大,故为东经。纬度:20°,因为度数是向北增大,故为北纬。即:40°E,20°N;B点经度:170°,因为度数向西增大,故为西经。纬度:40°,因为度数向南增大,故为南纬。即:170°W,40°S;C点首先根据箭头所指示的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可判断该图所示为南半球,即南纬,同时,从自转方向来看,因为C点位于0°经线之前,故为东经。即:90°E,30°S。
(2)A点纬度20°N,属低纬度。同时,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为热带。
(3)东西半球的判断只需看经度,南北半球的判断只需看纬度。所以,因为B点经度为(170)°W>20°W,为西半球;C点纬度为30°S,为南半球。
3、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地出现极昼、极夜现象除外)。
例题: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填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段时间,在图中用字母______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候是______、______。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______、______。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是______。
(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
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最北界线——北回归线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到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北移动。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昼渐短,夜渐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情况刚好相反。在春、秋分日时,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从春分日到秋分日,虽然昼长的变化是渐长——最长——渐短,但整体是昼长大于夜长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地区是极昼变化范围,北半球从秋分日到春分日,情况则相反。
故答案应为:(1)A (2)D、A (3)C、D (4)A (5)B、C。
4、时间的变化: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越往东,时间越早;时差的计算方法:全球共24个时区,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个小时,计算时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
例题: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北京:东8区)开始,问在美国纽约(西5区)的汤姆几点能看到现场直播?
解析:(1)计算两地相隔的时区数量:13,那么两地相差13小时;
(2)由于纽约在北京的西面,所以纽约的时间是:20-13=7
答:在纽约的汤姆早上7点能看到开幕式的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