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对策及建议

如题所述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上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个单位都面临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挑战,这就需要具有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的人才,需要具有丰富管理理论和实际管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有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进行高效率、高效益的科研、管理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阶段,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建设、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是我中心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职工队伍基本情况

我单位在职职工180人,其中干部56人,工人124人。

1.职工队伍的知识技能水平

职工的知识包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职工的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等,都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因素。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基本上可用职工文化程度来衡量。职工队伍学历结构中,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23人,大学专科26人,中专29人,高中(技校生)59人,初中及以下40人。

2.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

35岁以下61人,36~45岁71人,46~54岁39人,55岁以上9人。

3.职工队伍的技术职务结构

现有高级技术职务人员21人(含研究员2人),中级技术职务人员33人,初级技术职务人员43人。

可以看出,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职工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在学历结构与职工技术职务结构方面,高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知识生产和应用的载体,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旨在保证单位的知识积累。因此,通过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与管理有机融合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单位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人员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为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二、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对策及建议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单位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广大职工根本利益所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劳动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培养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较高科研、管理、服务技能的新型职工队伍,增强职工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是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发展的第一要务。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阶段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职工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应工作需要的现象,其实质是职工素质的不适应。职工现实的素质和能力与其所承担的任务之间,客观上仍存在种种不适应和差距。职工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职工队伍素质与实物资料管理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相适应;职工队伍文化技术水平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不相适应等。现在必须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要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正面灌输和正确引导才能实现。首先,对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帮助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为单位的发展多做贡献。其次,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四职"教育(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三德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帮助职工把握政治方向,认清当前形势和历史责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单位的主人,培养他们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要自觉为单位争光,要有乐于吃苦、甘于奉献、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此外要对职工进行日常政治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题讨论活动,使广大职工提高认识和思想水平。

2.抓好各层次人员素质建设

(1)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一个单位能否持续、良性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这就要求领导者不仅能适应眼前可以把握、预测到的形势变化,更重要的是能把握未来较长时期的行业变化趋势和规律。

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放在思想、作风上。一要讲政治、学理论。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思想,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格的政治纪律和较高的政治鉴别力与政治敏锐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正确对待和处理好深化改革和单位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困难。二是要讲廉洁,做表率。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奉公守法、不谋私利。凡是让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凡是不让群众干的,自己坚决不去干,事事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三是要讲团结、顾大局。处处从大局出发,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单位利益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自觉维护团结,凡是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团结的事不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四是要不断学习科技知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管理、决策能力。

(2)抓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管理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既要积极继承和创新符合单位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又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先进、科学的管理经验。管理者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制约着管理过程及效果。单位的发展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务之急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是战略管理。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战略管理是关系单位长远发展的重大管理活动,是制定和执行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上,包括发展目标管理、发展战略策划、经营策略谋划等等。战略管理是关系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发展思路如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单位注定会陷入被动局面。一个单位有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干部职工的工作就不会迷惘,就容易形成合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是素质管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正在由数量型的扩张转向质量型增长。归根结底,人的素质决定单位的发展。要提高人的管理素质,其途径有三条:一要学习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并应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二要积极参与管理实践,从实践中探索规律性的管理经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三要借鉴别人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管理办法,并不断加强、完善和创新。着眼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实际情况,加强项目负责人、部门领导负责制的管理手段,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发挥专业化优势,使中心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是人本管理。在传统管理阶段,把人作为与土地资本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看待,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管理理论中,把人作为“经济人”,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片面注重金钱的刺激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出现了梅奥的“社会人假设”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其中都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它包括如下内容: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广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参与意识;建设单位文化,培植单位精神。现阶段,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职工需要的是尊重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包括领导的赏识、表扬、荣誉、地位、晋升等等)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工作中职工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得成就,实现个人价值)。通过管理者素质的提高,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于单位的发展是有益的。

四是基础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对中心而言,基础管理工作包括成本管理、制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各项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系统。基础管理要在贯彻实施过程中,让文件化的制度保证体系和制度管理体系变成实际的管理行为,确保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满足单位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成本管理是获取经济效益的直接要素,其主要途径是实现人、财、物的“合理化配置”,成本管理的主战场在项目(课题)与职能部门的管理意识,要通过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办法和项目(课题)成本核算办法等管理制度,将成本管理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辅之以审计监督等形式,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抓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断层”问题,中心应采取“用好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的办法,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一是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真心相待,真正体会到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员,没有科研人员的努力,单位就不能发展。使每一位科研人员在自己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各自的长处。“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二是加快对40岁以下中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脱颖而出的机遇,造就一批青年拔尖人才。立足长远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高层次综合性人才,加快培养力度,以尖子人才的作用带动整个单位的科技进步。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有计划地从相关单位引进急需人才,保证其各方面的优厚待遇,使他们能踏踏实实地为中心发展努力工作。

(4)抓好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职工队伍建设的又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应使服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增强其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确只有为科研、管理人员服好务,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中去。其次,现代管理及科技的发展对服务人员的素质、技术和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据统计,工人的技术水平平均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相应提高10%~20%。只有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服务质量才能有可靠保证。要通过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赛活动,切实搞好各工种技术培训。掀起学技术、强素质、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热潮,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3.加强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教育

(1)提高职工学历档次

学历教育在职工教育中是一个打基础的教育,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掌握当代地学前沿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才能拓宽思路,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职工进行提高学历档次的教育,采取脱产、半脱产、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专业人员学历档次。

(2)开展继续教育工程

继续教育工程是对在职管理干部和科技人员实施的一种终身教育。它是直接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人才、改善知识层次结构、提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的方式可包括:参加本单位或高等院校、协会和其他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积极参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录像、函授、网校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委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间接培养单位所需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等一系列“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继续教育措施。

(3)开展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培训

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培训是对生产岗位培训的一种形式。培训的内容要根据单位的实际,着重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培训的目的是使职工能紧紧围绕单位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单位当前管理、服务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单位的今后发展,为单位的持续发展做好知识储备。要严格初、中、高级工、技师考评制度,开展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岗位练兵活动,使技术尖子、能工巧匠脱颖而出,鼓励职工岗位成才。

(4)加大对职工教育的投入

办教育是要花钱的,没有一定的投入是办不成事的。据报道:新加坡每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大约有一半是由于提高职工的教育水平取得的;在日本国民收入总增长中约有25%是由于增加教育投资、提高职工素质取得的。国内优秀单位成功经验也充分证明,职工教育的投资是生产性投资,而且是最重要、最合算的投资。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职工队伍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管理者的经营目标、长远规划、经营策略等决策意图的实现。要想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迫在眉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