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布达拉宫——24日第三记

如题所述

走近布宫,先看到和布宫遥遥相对的一座山上有“祖国万岁”的字样,然后是布宫侧影。白色的宫墙、红色的发髻、极高的天空、很近的云彩,布达拉宫,这座在阳光下会发光的建筑,静静地坐卧在红山上。红山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心中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语称之为布达拉(普陀之意)。布达拉宫也散发着观音菩萨一样的柔和光芒,像是和我的灵魂面对面,带着些许温柔,轻轻拥抱了我一下。

数年前,没想到已经是数年前了,差不多的时间,同样的阳光灿烂,教室的桌子上堆满了书,却只有一个人,他静静地看着一本杂志,上面那庄严兼具温柔的身影让他心神思绪都在飞扬。

现在,红山脚下的街道行人如织,却无一人与我相知。我正在慢慢地掀开她面纱的一角。

正面,布达拉宫在蓝色背景下让人着迷的身影,庄严不可侵犯,望着望着就感觉她在温柔地抚摸我的头顶。

如果不是和黄金哥一起,我应该是会坐在地上,静静地仰望她,直至泪水流下。陌生的城市,一个人突然的来访,没有人注意,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她,也只会微笑着注视这个小小的身影吧。

此时,我所有的情绪都被阳光驱散了,驱散的干干净净(我在回忆时才察觉到了这一点)。

和黄金哥聊天的时候,有种心神两用的感觉:一个自己在拉萨飘荡,不知何处;另一个自己在正常的说话,但是少了很多拘谨,偶尔不合时宜地开个蹩脚的玩笑。

我知道这是自己有些兴奋了,兴奋感像一条活泼的狗在我身边乱跳(应该是只二哈),而当我看着布达拉宫时,“二哈”又安静的卧在我身旁——布达拉宫,心安之处啊。

绕红山一周可以全方位观看布宫。人群并不熙攘,三三两两,刚刚好,随之前行,一路抚过转经筒,捐出了两元人民币。

路上能看到三四个磕长头的人,一步一跪一磕头,脸上的高原红在阳光下显得很厚重,其中有两个是身体有残缺的,但是刚看到他们时我脑海里完全没有“残疾人”这个概念,或许我的脑子第一时间分析出的结果是“他们拥有完整的信仰”,我反而莫名有些羡慕。(没有与朝圣者交流,也没有获得拍照允许,没有拍照)

我问黄金哥:“你说我给他们一块钱你觉得怎么样?”,他回答说:“你可能心意是好的,但更容易让人以为那是对他们的侮辱,你想想,他们这么朝拜,肯定不是为了钱的”。我默默回答:“是的”,说完怕他存有误解,我解释道:“我从来不惮于用最坏的想法去揣测别人,也从来不吝于用最好的行动去回应别人”。这世间从不缺少从冷漠与热情的结合,就像青藏高原寒冷的空气与炽热的阳光相互融合,广大无人区经年的寂寥与青藏人蓬勃的信念相互映衬。

转经筒走到尽头,再行几步路到了一个小小集市,卖各种饰品,进去转了一圈,一路的“不好意思我不需要”。再往前走有不少店面。不少是藏服拍照的店,我对“合影留念”表示自己到此一游的做法并不热衷,但拍出来的照片确实挺好看,于是简单问了一下价格,男100-200,女300-400,很好,死心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