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父母说过的哪些话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合格父母说过的哪些话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一生?

很多父母很习惯说伤害孩子的话,在他们眼里,这些“无关紧要”的话是为孩子好。然而对于孩子来讲,可能造成无可估量的伤害。

父母的一些话语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比如,经常讲这5句极度伤害孩子的话,可能会毁掉孩子!现在改还来得及。

1、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在父母眼里,这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的学习和其他方面有个例子参照学习,然而这种横向比较很打击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容易引发心理抵触情绪。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不要拿别人家孩子长处和自己家孩子的短处对比,否定自家孩子。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让孩子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2、真笨!真是没用的东西

这句使孩子受到极大伤害的话,最容易因此产生自卑感,让孩子不求上进。

父母要不断强化孩子的感受:你不笨!平时就要赏识你的孩子,不时为孩子的进步表扬他,慢慢孩子就会自信起来。相反,如果父母经常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那么孩子就会自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就会不自信,甚至自卑。

父母是孩子最在乎的人,而最在乎的人居然是这样评价自己,慢慢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评价。孩子要懂得爱与自信,尊重与交流,父母就应多点正面积极的鼓励,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3、没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信,永远也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孩子需要常识,渴望被肯定。

父母要给孩子机会,需要给他一个锻炼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不断鼓励孩子,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孩子自信,摧毁孩子的信心!

4、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这句话,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自己最在乎的人都不管了,孩子会感觉不到爱,敏感的孩子还会产生“破罐跛摔”的心理,容易自暴自弃,最后一事无成。

父母应该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时,注意不要伤害孩子。宽容孩子的缺点,不要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让孩子的童年多一些自由。

5、闭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啊

“听话”的孩子表面上是乖,不给父母添麻烦,但这种孩子会缺乏主见,或会自卑。

父母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要适当时给孩子争辩的权利。培养有主见的孩子,要教会孩子学会说话,学会沟通,也要学会争吵。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理解和尊重孩子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这样会切身体会孩子内心感受。父母往往转变一下说话的技巧,事情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换一种交流沟通方式,您和孩子就会变得心有灵犀。所以,请父母嘴下留情,不要再随意用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父母多用正面、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少点挖苦、讽刺,多点赞赏和欣赏,让孩子在温暖、和谐和快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7
1.“快点吧!”
父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对孩子说出命令语气的话,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当孩子被强制要求要做某件事时,会失去对这件事原本的兴趣和动力。而当孩子在做某件事的时候,身边如果不断传来“快点!快点!”的催促声,这会让原本自主能力很强的孩子变得很被动。
当我们忙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对孩子说出催促的话,但是年龄小的孩子对时间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即使父母在不停地催促,对孩子来说还是太抽象了。
在这里,父母应该转变说话方式,用和缓的语气,把时间和该做的事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传达出去。孩子的抵触心理消失了,妈妈的心情也好了。
2.“快去学习”
据说,在父母说“快去学习”的时候,很少有孩子会马上开始认真学习。我们回顾自己的童年就会发现,很多人都会因为这一句话失去动力。
所以,在爸爸妈妈与孩子沟通关于学习方面的话题时,与其用一句空洞的“好好学习”,不如说一些更容易让孩子有目标的话,例如“你是为了什么学习呢?”、“你将来想做什么?”。
3.“哥哥/姐姐是...”
拿孩子跟他人作比较的行为,无论比较对象是亲兄弟姐妹还是好朋友,对孩子的心理伤害都是很大的。世界上不存在无所不能的人,这个道理大人知道,但是孩子是没有概念。如果孩子因为自己的短处在与他人比较过程中被否定,孩子会对自己产生自我厌弃感,这时大人的一句玩笑话都可能让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如果比较对象是兄弟姐妹,还容易造成孩子间兄弟不和。
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了解的事情,可以把优秀的人当做目标,但是不要进行无意义的对比。
4.“别哭了”
“别哭了”这句话对正在哭泣的孩子来说,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会因为“妈妈一点都不明白的我心情”感到更加难过,哭得更带劲了。
孩子在哭泣的时候,心情是烦躁的,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该做的不是去制止孩子哭泣,而是站在一边等到孩子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让孩子说明哭泣缘由,最后安抚孩子,进行开导。
第2个回答  2022-03-17
1.处于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不是小孩子自私,其实是孩子自己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

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3.当客人和小宝宝打招呼时,孩子没有回应,承认通常出于礼貌和面子,都会督促:“叫啊,怎么不叫阿姨,怎么不回答,你应该叫阿姨啊,你这孩子就是这样”等等,这样就是“强教”,只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如果一边教一边指责,那更是折磨孩子。我们只要模仿孩子的口气回应:“阿姨,你好!”或者“阿姨,再见!”等等。

4.当孩子操作玩具时,不要打扰他不要在他发生一点点错误的时候喋喋不休地提示“错了错了,不是这样做”。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外部信息内化的机会。正确的方法是示范:“宝宝,看妈妈做”,妈妈放慢速度做展示,之后,给孩子时间机会,让他反复调整反复操作,学会自主探知的能力。6.当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受巨大打击。

7.“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机会选出最令他们讨厌的一句问话,这句一定排名榜首。我们换成孩子的角度,如果一个身高是你两三倍的“大人”动不动就俯看你用毫不客气的口气来问你,你乐意回答吗?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先自我介绍再问孩子姓名。

8.当有客人问话,孩子不回答时,千万不要因为面子,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礼貌,快回答阿姨。”“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不开心的境地,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很多孩子,家里是小皇帝,外面是小兔子。

9.当孩子犯错时,威胁孩子“再吵闹,妈妈不要你了。”这是最大的威胁,会给孩子造成深深的恐惧。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冷暴力是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开始。正确的说法是:“请安静,妈妈爱你!”类似威胁的话还有:“快睡哦,大灰狼来了。”“不要吵,再吵警察把你抓走”

10.当喂饭时,别人问孩子为什么不吃,有些妈妈会说:“他就是不爱吃饭!”孩子在这种负面暗示下就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爱吃饭。
第3个回答  2022-03-17
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
细想想,的确如此,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往往是一句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勇往直前;也可能因为一句话让我们的心情跌入低谷,在泥潭中挣扎,费了好大劲儿才爬出来。

语言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代表的是背后的态度,任何时候说积极正能量的话语都是有用的,而有些父母却总爱说一些刺头的话,美名其曰是为孩子好,但是孩子真的是无法消受。
不知道说什么不如不说,有时候沉默的态度比说负面影响的话语更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父母脱口而出,在孩子的心理却形成阴影,越是亲近的人影响力越大。

这几句话,请父母不要对孩子说:
1、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小时候调皮捣蛋,是个小机灵鬼,可照传统意义上来看,显得不那么听话,有自己的主意,还时常和父母对着干,父母都很劳累,孩子总添乱,累极眼就烦了。
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说服孩子,气不打一处来,冲着孩子就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孩子听了这句话,就能变得听话了吗?其实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孩子甚至会更逆反,喜欢看父母气呼呼的样子,或许是为了博得关注,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2、你怎么这么笨
这句话真的好有杀伤力,孩子作业没完成,考试没考好,父母恨铁不成钢,直接给孩子贴上“笨孩子”的标签,真是让孩子无语了。
没有人喜欢让别人说自己“笨”,丧失了自信心,以为自己真的学不会了,原因是智商问题,而忽略了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3、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孩子很努力,也很上进,但是离父母的要求还有距离,父母想使用“激将”法,在孩子面前说:“你看看你同学,多厉害,考了第一名,你怎么就不争气呢。”这样的话让孩子黯然神伤。
孩子在追梦的行程中奋进,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如果孩子说:“你不看人家的父母有多厉害?”我们又作何感想?不去攀比别人,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地走,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不要贬低自己的孩子。

给父母的建议:
1、多用促进的语言交流沟通
孩子年龄小,不太听话,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指出孩子想法的多种可能性,让孩子看到如果不按正确地做,所产生的后果,让孩子学会辨识审视自己的行为,趋向理性。

2、和自己比
可以设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和自己的过往比,不要因为一次的行为就贬低孩子的整体发展潜力,要看到孩子的进步,有时是呈螺旋式前进,坚持不懈,努力终会得到回报。

3、多说正向激励的话语
通俗地讲就是说点“好听的”,别说“难听话”,孩子大都是顺毛驴,如果你说:“孩子,我相信你会努力的,加油!”孩子也会珍视这份尊重和信任,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努力。
第4个回答  2022-03-17
不称职的父母说过哪些深深影响子孩子的一生,

经过数据显示已经5000名儿童被情感虐待的受害者、你会作何感想。 有的父母说治不管伤不伤人,是不是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和记忆。

父母抚养子女要看父母的人品是不是合格、孩子的行为方式都是奠定在父母的个性和自尊的基础上。

不称职的父母说的那些话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1贬低孩子的外表(比如你很胖、很丑、很矮)对孩子外表的否定只会增加孩子对身体形象的不自信、情绪低落

2对孩子的表规动作的挑剔、(比如为什么你吃饭这样、这样玩)因为孩子比较相信父母所以说非常在意父母的话和行为、所以像这样带有讽刺和否定的言论,会让孩子觉得他们有问题被别人嘲笑,恐惧不适。

3自私愿望(比如我希望你没有出生)父母不应该是这样的言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应该存在这个世界上、会导致孩子自我伤害、抑郁。

4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负担(比如你花钱太多了、因为你我们家怎么样怎么样、因为你我要累死了)如果父母对孩子这样说会让孩子是负担、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隐藏自己的需求感受、问题。

5比较孩子(比如为什么你的成绩这么差你看看你家表哥表姐怎么样怎么样)这样会让孩子以为你看不到他的努力,不管他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6言语辱骂(你很笨、你没用)伤害孩子的自尊、父母鼓励孩子支持孩子让孩子有自信心。

7威胁孩子不要你(不要你、你永远找不到我)会让孩子以为父母会抛弃自己,会让孩子无非信任如何人。

8没有完成的成诺(如果你这样做,我就给你买玩具、或者是下次带你来这里玩)当父母不遵守承诺就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背叛了。

这些言论虽然的身体无害、但可能对孩子心理健康有害、童年是我们学习塑造个性、行为、信念的关键时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