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顶板什么时候验收

如题所述

打混凝土前一天。
顶板混凝土验收标准

1. 商品混凝土进场时相应开盘鉴定、配合比通知单、合格证及报告等齐全,进场坍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及特殊要求等和混凝土浇筑申请单上一致。

2. 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符合规范要求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3.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抹平最少2次,并及时扫毛,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浇水覆盖养护,顶板混凝土浇筑标高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之内,混凝土表面无明显裂缝,混凝土表面接茬部位平整密实。 4. 混凝土28标养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标准。 5. 混凝土连续进行浇筑,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之前将同一区段的混凝土浇筑完毕。

6. 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施工缝位置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

7. 混凝土外观质量良好,无蜂窝麻面、孔洞、漏筋、夹渣、裂缝及严重影响混凝土外形及外表的缺陷。 8.

第二篇:顶板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
顶板混凝土裂纹处理方案

一、车站设计情况

鹤洞站主体结构顶板覆土3.0m。车站东、西端分别预留有两个盾构始发井,预留孔尺寸为11.5×7.5m。车站总高13.99m,其中负一层高5.45m,负二层高7.59m。底板厚0.95m,中板厚0.4m,顶板厚0.8m。顶板为C40、P8微膨胀混凝土,中板为C35混凝土。详见图1-1 鹤洞站主体结构结构剖面图:

图1-1 鹤洞站主体结构结构剖面图

二、各道工序施工情况

我单位于2014年4月21日开始进行顶板封堵施工,于5月28日结束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实施中严格按照“三检制”程序报验,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⒈支撑架搭设严格按照经专家评审通过的高支模施工方案进行作业,顶板支架立杆间距600×900mm、水平杆步距600mm。

⒉钢筋焊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焊缝饱满、焊缝长度满足规范要求不小于10d,钢筋尺寸、间距、位置、型号均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绑扎,并经质检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

⒊采用C40P8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前现场实测塌落度160~170mm间,入模温度为20~24℃间,浇筑过程顺利,用时约1小时30分钟左右,分两层浇筑(每层厚度约400mm),振捣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快插慢拔”逐点振捣密实。

⒋砼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使水泥充分水化,从而提高砼的抗渗性能,并坚持蓄水养护。

⒌支架模板拆除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将同养试块送至长兴搅拌站试压,经试压强度达到85%,满足规范75%的强度要求,经监理同意进行拆除支架作业。

三、顶板裂纹情况

5月12日,第一块(西端南侧)模板拆除后发现顶板四角45°处及纵向三分之一处有裂纹,裂纹宽度0.1mm到0.2mm不等,随后的三块顶板也均有不同程度的类似裂纹。

四、顶板裂纹监测数据

自2014年7月14日起,我单位与监理工程师每天对顶板裂纹进行监测,其中东端顶板已完成裂纹处理,采用灌浆法进行补强,选用改性环氧树脂浆液作为灌浆材料,其特点是可灌性较好,粘结强度高,收缩小,耐候性及耐化学腐蚀性强。车站东端顶板土方回填自7月15日起至7月26止。土方回填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且过程中我单位与监理工程师一起对顶板裂纹进行监测。经监测,车站东端顶板裂纹长度和宽度未发生变化。车站西端顶板具体监测数据如下:

注:

1、“-”为裂纹收缩量;

2、其中1#、2#、3#位于顶板中心位置,4#点位于45度倒角处。

五、顶板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

1、裂纹特征

车站顶板45°斜裂纹多出现在距离板边L/8的区域处,裂纹宽度在0.1mm到0.2mm不等,个别处为贯通裂纹,且存在渗漏水情况。

2、裂纹产生的原因

经2014年6月24日9:15开会研究,裂纹为混凝土收缩性裂纹。详见专题会议纪要鹤洞站土建剩余工程006号:《广佛线鹤洞站土建剩余工程关于盾构井封堵板开裂处理方案讨论会会议纪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