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的补贴有多少?读研期间的费用,普通家庭能否承担?

如题所述

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每个月的补贴有600块,在读研期间的费用,其实普通家庭也是能够成功的,读研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对于经济基础一般的家庭来说,是有能力供完孩子上完研究生的。

读研是在“赚钱”也在“赚知识”

说是研究生每年的学费是要比在本科阶段的学费高出一些,对一般专业的学费大概在8000多块左右,但是硕士研究生每个月能够有600块的补贴,因此在读研期间也能够“赚钱”。

对于许多大学毕业生来说,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不仅是在赚钱,也是在赚知识,当然后者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继续选择深造读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加有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对于那一些大学毕业以后不想直接步入社会就业的学生来说,其实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是很不错的选择,让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不断学习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

普通家庭一般都能够承担孩子读研期间的费用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其实也是有条件去承担孩子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费用,这主要是因为就读研究生所需要的学费其实并不高。

有很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读研,并不是取决于自己家庭经济的,而是认为自己有必要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学历和知识水平,让自己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对于许多硕士研究生来说,在攻读研究生期间,可能还会去做一些兼职来给自己赚学费或者生活费,因此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父母缓解经济压力。

对于想要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来说,不要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下就放弃攻读研究生,现在很多学校也推出了绿色通道,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们提供了帮助和优惠待遇,让学子们能够完成自己的研究生学业。

总结

普通的家庭一般都能够承担孩子攻读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费用,对于想要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来说,不应该要放弃攻读研究生的宝贵机会,而是应该要学会好好珍惜。

对此,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肯定会有的是国家助学金 6000元,也就是一个月600块钱打你卡上。其他的有奖学金,但是竞争激烈,并不是人人都有;有学校发的补助,看学校不同金额高低会有所不同;不过在学校住宿跟饮食方面,价格相对在外面租房、叫外卖会便宜不少。

光靠补贴肯定不太行,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学费一年大概8000元,贵的可能到28000元,生活费因人而异,不过普通家庭也不是全然没有希望,毕竟还有助学贷款之类的渠道可以用……自己也可以去打工兼职赚钱…… 


普通家庭女孩的“研究所”之路:拿补贴、做辅导员、学习、研究。

大学有个同学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她家也是普通家庭,而且还是“重男轻女”的潮汕人。不过她却顺利完成心理应用专业的研究生学业,成为了心理学硕士。说起来,她没有啃老,也没有依靠国家,反而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赚下了学费,并完成了读研。

 


国家每年的补贴6000元,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好歹也能帮补一下,如果连学费都凑不齐的话,这份一笔钱可以说是免了大部分的学费了。而读研究生之后,还可以在本科带班做辅导员,也不会耽误自己的学院,又有工资可以拿,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同学是心理咨询专出身,在导师的带领下,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的业务,也可以做这方面的应用研究,学习、赚钱两不误……平时写论文需要数据,还可以让她的来访者接受问卷调查,做相关的心理测量……  


自力更生,不再依赖家人。

 其实读研究生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自己已经不再是18岁刚毕业的高中生了,而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担当,对自己负责。对研究生阶段,就应该自力更生,而不是依赖“啃老”。哪怕再纯理论的专业,依然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兼职来做,赚够学费、生活费……享受自己赚钱带来的乐趣。

 


有勇有谋,方显研究生价值。

朋友是个女生,但是在下定决心要考研究生之后,她就未曾考虑过读研的费用负担不起怎么办,反而通过分析判断,明确自己掌握的资源有哪些,有什么途径可以拿到补贴,有什么方式可以做兼职又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还不影响学业……进而一步步明确了申请补贴、做学院辅导员、做心理咨询师……


其实每个考上研究生的人,基本上智力都不会比别人差,但是在“财商”、“情商”方面可能有所欠缺,有时候缺的不是钱,而是缺少“没钱也要上”的勇气,缺少“没钱”就找“赚钱”的方法……反而如同“认命”一般:哎,我没钱,没负担不起,不要了不要了,我还是打工好了……这样的研究生,与其多学些知识,还不如多磨练心志……

第2个回答  2021-03-28

硕士研究生的补贴,有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和项目补助。

一般来说,学术硕士的学费不超过每年0.8万元,普通本科专业硕士的学费不超过每年1.25万元,而重点大学的专业硕士,学费就会高得多,有些名牌院校的热门专业硕士,学费甚至超过每年2万元。

可以说,读研期间的学费,基本在2.4万元至6万元之间,专硕高于学硕,重点院校高于普通大学。

此外还有住宿费每年1200元左右,生活费每年2万元左右。综合算下来,读研期间的费用,大致在8-10万元的范围。普通家庭有些吃力,但基本上还是能够承担的。

1、奖学金。

硕士生在读研期间,拿到奖学金并不难。

普通院校的二等奖学金也有8000元左右,如果自己争气拿到一等奖学金,那么单次奖励至少也有1万。当然,如果你在本校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能够拿到国家奖学金,那就是一次性奖励2万元,虽然名额不多,但总归是有机会争取,可以极大地缓解父母和家庭的经济压力。

2、助学金。

硕士研究生的每年补助不得少于6千元,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虽然各个院校发放研究生助学金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资助和补贴研究生的基本生活开销,虽然数额不大,但只要正常就读和学习,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这笔助学金,累积下来将近2万元,切切实实地解决和缓解了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压力。

3、“三助”岗位津贴。

此外,普通家庭的硕士生,应该在就读期间积极参与“助研、助教和助管”,因为这三个岗位不但有工资津贴,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和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当然这些岗位的参与,需要学校和导师择优录取,而辛苦工作获得的报酬,往往需要根据具体岗位和工作时长来确定。

一般来说,“助研”岗位津贴,每年只有一两千元;“助教”岗位津贴,每学时50元,每岗津贴总额为2千元,超出部分由助教课程所在单位承担。而“助管”岗位津贴,一般是每人每月600元左右。

4、项目补助。

在校期间,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而导师也往往会给这些“学徒生”发放项目津贴。

只不过,有的导师特别慷慨大方,有的导师则比较吝啬小气。

那些能力强的慷慨导师,每月能给学生发千元津贴,大小节日还有庆贺红包;而能力较差、性格小气的导师,恐怕每月最多给学生发放百元津贴,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综上所述,虽然硕士研究生在读研三年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奖金8-10万元,但是只要你勤学苦读,积极参与导师、院校的科研项目,尽量争取各项补贴,那么做到“费用减半”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普通家庭的学生在读研期间,更应该努力学习,毕竟在奖学金面前,我们读过的课本,学到的理论,都能转化成丰厚的补贴奖励,既能减轻父母和家庭的开支,又能帮助自己实现读研的梦想。

何乐而不为呢?

第3个回答  2021-03-15

现在每年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2021年报名参加考研的学生达到了377万。而在很多大学里,特别是985大学里,研究生学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科生,未来读研可能是很多学生的选择。

而对于很多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在经济上可能读完本科四年就已经有点吃不消了。甚至需要向亲戚朋友或者借助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如果继续读研,他们不得不继续面对上学所带来的经济压力。那么,硕士研究生的补贴到底有多少?普通家庭的孩子能否承担得起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呢?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不必担忧。先来分享一下,本人十几年前上学的时候,那时候读研大概是什么情况,再来谈谈现在读研的情况。

十几年前,本人还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那时候,大部分学校还在实行研究生公费和自费制度,也就是说,不同专业里,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是可以享受公费读书,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能享受几百块的生活补贴。这个能否享受公费,第一年是根据考研成绩来排名,入学后就是按照平时考试成绩来排名。

而我们学校(某理工类985大学)已经开始实行了奖学金制度,一等奖学金的学生学费全免,二等奖学金的学生学费免一半,其余学生学费自行承担。当时的奖学金制度虽然刚开始,还处于试点阶段,但目前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都已经实行这种制度。

由于所学专业为工科类,因此,学院的导师项目都很多,读研期间主要学习任务就是跟着导师做项目,从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发表学术论文。然后,导师会从项目经费中不定期会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师给学生的生活补贴,完全由导师自行决定。可多可少,甚至可以不给。本人读研的时候,导师比较大方,每个月会给一千左右。见过同专业的不同导师,有的导师会比这多点,有的导师会比这少,甚至也有个别导师特别抠的,从来没给过一分钱的也有。

还有一点,一般好的大学里,导师项目比较多,经费也比较充足,因此给学生补贴的机会比较大一些。而且在大学里,一般工科导师的项目多,经费充足。而人文社科的导师项目相对较少,而且项目经费也少,可能补贴会少很多,大部分可能会没有。

曾经在学校里,有一位建筑专业的著名院士,经手的全是大项目,学生也比较辛苦。但这位院士非常大方,据传,曾经有一位学生,从硕士开始跟着这位院士,一直到博士毕业,最后赚足了一套小房子的首付钱。

而现在学生读研,基本上都实行奖学金制度,目前的奖学金制度是:

一等奖8000元,比例为40%;

二等奖5000元,比例为40%;

三等奖3000元,比例为20%。

研究生入学第一年的奖学金等级按照入学成绩划分,之后等级评定按照上一学年综合测评排名进行划分。跟以前基本上差不多。

现在大学里对于贫困学生的保障制度非常完善,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等,现在兼职赚钱也很容易,只要不懒,完全是可以养活自己,很多研究生读研基本上不用家里再掏钱,至少十几年前本人读研的时候,就已经没花家里一分钱了。

所以,不管是普通家庭也好,还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富裕家庭,只要能够考上研究生,完全不需要考虑上学的费用,对于一名已经超过22周岁的成年学生来说,不管学校补贴制度如何,完全具备了自己承担自己读研费用的能力。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仅供参考。不知道你们是否有不同想法?欢迎交流。

第4个回答  2021-03-21

随着现在新生入学,我也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在我上学的后两年,基本上全部取消了公费和自费的部分,全部按照奖学金评定来给予补贴,在研究生期间主要能获取的补助有这样的几类,不同的学校可能略有不一样

一、按照国家政策评定的助学金:



1、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每年按照综合成绩排名,一般分为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三等学业奖学金,有些学校一等奖学金覆盖100%学费,二等奖学金覆盖50%-60%;三等覆盖30%左右,不同学校奖金不同,覆盖度学费比例有所差异。有些学校针对硕博连读的同学,可能直接授予一等奖学金。

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部分学校直接按照每生每年10000元的标准发放。

2、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一般来看,硕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15000元/年,按月发放。

二、其他类型的奖助学金:持续优秀的研究生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



1、国家奖学金,从一开始的8000元现在提升到了20000元,一般也是择优评定的原则,如果想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习成绩、综合积分、论文发表等都会有一定影响。

2、学校或者学院设立的奖学金,根据学校的特色一般都会有各个行业设立的奖学金,例如财经类的可能设立了各种银行奖学金等等,一般3K-8K不等。

3、助学岗位津贴,一般学校每学期都会有部分行政部门的岗位开放面向全校招聘助理,一学期能够有1-2K的岗位津贴。

4、导师津贴,一般跟着导师做课题或者项目,也会发少量的津贴,这个就因导师而异,因项目而异。

三、其他收入


1、授课收入,如果能够胜任部分教学岗位,可以自己去寻找代课教师的机会,一方面对自己的表达和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磨练,一方面能够有较高的收入,一般40-80每课时不等;

2、其他项目收入,例如协助编著书籍、发表文章等等,都可以拿到不少的津贴。

其实,总体来说,在研究生阶段,只要自己能够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努力学习,一般能够拿到2K-3K月补贴或者 收入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一定要切记,获取收入或者津贴的前提一定是在自己努力学习、专研的基础上,这样不仅在专业上能够有所发展,自己的学业不会荒废,还能有较好的收入维持学习期间的开支,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