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为什么会这样称?

如题所述

在古代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为什么会这样称?明朝官员张翰曾任工务部和民政部部长,他写了一本名为《宋窗梦》的书,记录了明朝的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信息。他这样提到武汉:“在大江以南,荆楚在上游……它的土地上有江汉,以武昌为城。云翔童琴梁德煌,紧挨着吴越、金谷巴蜀,掩护着韩云贵陈贵。

穿过五岭,进入福建。他的人少而远。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聚集在那里。”这意味着武汉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武汉人善于在各地做生意,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也聚集在武汉。因此,在明代,武汉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活跃的城市。清初,有一位地理学家叫刘先亭。刘先亭出生于江苏省吴县,现居顺天府大兴县。他曾“穿越九州,去看看它的山川河流”,去过该国的许多地方,在武汉的汉阳住过一段时间。

后来,刘先亭在他的杰作中描述了武汉的地理位置,《广阳杂记》:“世界上有四个集群:北面的荆市、南面的佛山、东面的苏州、西面的汉口。汉口不仅是楚国的咽喉,也是九省的通衢。九省的货物都在这里转运,虽然他们不想主宰世界,但也在这里转运。”刘宪庭认为,汉口是汉阳的下属城市,不仅与省会佛山、苏州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聚集地”,还被称为“九省通衢”。汉口被用来把货物从九个省运到全国其他地方。所以汉口即使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也很难找到。“九省通衢,如火如荼”。

在清末,武汉是“九省通衢”的说法更为流行。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不久,洪秀全率领太平军进入湖北省和湖南省。为了抵抗太平军,清末著名官员胡临沂奉命率领军队进驻湖北,并被任命为湖北省长。胡临沂称武汉为“九省通衢”,因为当时武汉水陆交通便利,与附近的几个省份连接方便。这里是太平军和湘军为之战斗、反复战斗的地方。事实上,1853年,正是因为武昌被攻占,太平军才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横扫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攻占了南方一个重要的军事城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9

谈到“九省通衢”,很多人认为是张之洞在上奏筹建夏口厅时,首提汉口乃“九省通衢”,想来也是因为张老凭一人之力改变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命运,毕竟黄鹤楼的东门上悬挂着抱冰老人的对联“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 其实呢,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武汉为“九省通衢之地”的是顺治年间,顺治皇帝的老师,汉地学者熊伯龙先生,而后在乾隆年间修编的《大清一统志》里也称“汉镇适当五达之衢”。

第2个回答  2022-04-29
因为武汉是中国的交通枢纽城市,它的水陆交通非常便利,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可至豫陕,南可至湘桂,因此才有了这个称号。
第3个回答  2022-04-29
因为在古代武汉循着长江水道行进,周围可以抵达九个不同的地区,通向外界的交通非常方便,所以才会有此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