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同步14课指导第七题阅读短文

四年级同步14课指导第七题阅读短文

蜘蛛与科学家
清晨,你看见屋檐上挂着一张蜘蛛网,可能引不起什么兴趣.可是你知道吗,这种不招人喜欢的昆虫,却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
蜘蛛的腿里没有一点肌肉,却非常灵活,原来,它的腿里充满一种液体,蜘蛛可以随时调节这种液体的压强,用来支配8条腿的运动,在网上进退自如.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叫作液压传动.许多液压机械就是受此启发而发明的.
我
们知道,蜜蜂的六角形蜂房是最节省材料的建筑设计,而蜘蛛网的结构更能赢得数学家的赞叹!蜘蛛网看上去是呈“八卦”形的复杂几何图形,你用直尺和圆规也很
难画得这么匀称,这么美.蜘蛛是按照一种高级几何曲线来织网的,那是一种“对数螺线”的无穷曲线,要用复杂公式来计算.小小的蜘蛛却能轻易织出如此复杂图
形,这里面的秘密吸引了很多科学家.
蜘蛛最吸引人的是“纺织器”.原来它体内丝囊中有胶液,腹部后端有吐丝器,吐丝器有许多小孔;胶液通过小孔,被附着物拉扯变细变长,凝成细丝.一根蛛丝是很多细丝合并而成的.人们受到启发设计出人造丝、人造纤维的喷丝头,在纺织业引起了一场革命.
人
们研究蜘蛛的主要目的是向它要丝.人类养蚕得到丝,织成美丽的绸缎.但养蚕很辛苦,需要大量桑叶,对饲养温度、湿度要求严格,还须严防蚕生病.生产1kg
蚕丝,需要5500多个蚕茧,因此绸缎价格昂贵.而蜘蛛则不那么娇贵,到处都可以生存,许多科学家都希望能直接向蜘蛛要丝.法国科学家卜翁织成了世界上第
一副“蛛丝手套”,轻盈透明,轰动一时.但问题是,饲养蜘蛛也非易事,蜘蛛要吃昆虫,有时会自相残杀.另外蜘蛛不会作茧,到处吐丝也不好控制.经过计算,
生产1kg蛛丝,居然需要150万个蜘蛛.因而批量生产蛛丝实在困难,必须另想办法.
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带来希望,这就是基因工程.科学家将蜘
蛛体内生产蛛丝的基因,移植到一种细菌体内,使细菌有分泌蛛丝胶液的能力,大量繁殖培养后,可利用这种蛛丝胶液.这种胶液的拉力强度大,有弹性,不易断
裂,容易染色,手感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人造蛛丝”.也有报道说,将蜘蛛的成丝基因移植到山羊体内,使山羊奶变成蛛丝胶液,这样得到的胶液更快更
多.
“人造蛛丝”还有更新更重要的用途,比如织成高强度的防弹背心,很轻又透气,比传统的沉重防弹衣要强多了.另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制成“电镀
蜘蛛丝”,将极细的蛛丝电镀一层金属,成为强度极高的”纳米导线”,直径仅有100nm.这种导线的研究成功,又将引起微电子器件制造业的一场革!
冰
虫被称为地球上惟一冻不死的生物,具有科学家理想中外星生命的特质.科学家认为冰虫这种罕见的耐寒体质可以证明在外星球上也可能存在像冰虫一样的耐寒生
物.它们在冰中自由行走,在极地低温下活跃生存,稍微升温便化成一团粘稠.《西雅图时报》2月21日报道,美国生物学家将联合美国宇航局和《国家地理杂
志》投入巨资研究极地冰虫,希望据此在探索外星生命的旅程上迈出一大步.
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它们被生物学家称为,最大
的无脊椎动物,冰封大地中最活跃的生物.极地冰虫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在美国阿拉斯加、英国哥伦比亚和俄勒冈州靠近极地的冰川区都可以发现它们身
影.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丝细细的小黑线.
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其他动物几乎被冻成冰棒,甚至连细胞都冻得“咯咯”作响.然而这种低温对于极地冰虫来说却是最舒适的生活环境.科学家发现,冰虫的细胞膜和细胞酶在低温下正常新陈代谢,细胞膜保持固有的弹性.
冰虫不仅抗冻还耐饿.科学家曾把几只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虫在冷藏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