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行二胎政策,对小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如题所述

国家实行二胎政策,对小孩子的心理会多少产生一些影响,请看下面的实例分析:
7岁的妙妙一直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懂事又听话。但最近,她变得越来越不爱笑,容易生气,还常常有头痛、呕吐的情况。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弟弟出生之后。类似的哥哥姐姐“抗议”的例子数不胜数:杭州某13岁女孩因母亲怀二孩以死相逼以致母亲打掉二胎;吉林市一16岁少年欲从商场四楼跳下,原因是妹妹的出生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减少了……
  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胞竞争”,又称“同胞嫉妒”,是指头胎孩子在弟妹出生时产生的情感紊乱,程度严重者会产生“同胞竞争障碍”。在头胎孩子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二孩的到来会使头胎孩子产生父母的爱被分割、侵占、甚至有被抛弃的感觉,害怕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再爱自己,所以会想尽办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努力失败,就会让自己“生病”来表达不满。同胞竞争障碍本质上是孩子想要获取关注和爱的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中有三个原则:
让大孩参与二孩的事情。如孕期让大孩猜弟妹性别,让大孩帮弟妹取名字,和父母一起帮弟妹准备小衣服小鞋子。二孩出生以后,可以鼓励大孩触摸或者拥抱弟弟妹妹。不过也要避免使唤大孩干繁重的事分担父母的哺育压力。
  确保大孩得到关爱。有些父母在大孩不听话时,会采用打骂、训斥等方式。这样会让大孩误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并迁怒于二孩的出生。父母在和大孩平时的互动中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于某些人跟大孩开“有了弟弟妹妹,你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一类的玩笑,父母需要明确坚定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
  不可偏袒。随着二孩长大,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现冲突的时候,一味要求大孩忍让二孩。正确的做法是公正地对待孩子并帮助孩子把事件和感受描述出来。当孩子的感受都被表达并且得到尊重以后,他们往往自己已经化解了冲突。
  总之,在孩子得到充分关爱的情况下,他们的内心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不仅会化解同胞竞争,也会为以后的成长建立坚实的心理基础。
摘自:人民网-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8
同胞竞争障碍(Sibling rivalry disorder),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中编码为F93.3,是指通常在挨肩的弟弟妹妹出生之后6月内,已经出生的孩子发生的某种程度的情感及行为紊乱,表现为对弟弟妹妹的竞争或嫉妒,如果这种紊乱的程度异乎寻常,影响孩子社会功能,并持续四周以上,需要作出临床诊断及治疗。心理学上,人类有天生有爱和安全的需要,同胞竞争障碍的症状常起病于挨肩弟弟妹妹出生后几个月,学龄前儿童多见,大年龄孩子反应更为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同胞竞争和/或嫉妒的表现,出现明显与弟弟妹妹争夺父母的重视和疼爱。对弟弟妹妹表现明显敌意,在弟弟妹妹睡觉时大吵干扰,不关心弟弟妹妹,与弟弟妹妹很少友好交往,不愿意共享,严重者可出现恶意伤害弟弟妹妹的行为。
2.情绪紊乱:可表现为焦虑、发脾气、痛苦或退缩行为,不和小朋友玩,有的丧失以前学习到的技能,行为更为幼稚,有的模仿婴幼儿的举动引起父母注意,例如要求喂饭,把尿,睡眠陪伴等。较大孩子可诉说自己不开心,感到父母不再爱自己了。有部分孩子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父母指令,对抗父母,甚至有自伤行为或离家出走。
3.社会功能受损:亲子关系紧张,同伴关系不良,可能学业成绩下降。
同胞竞争障碍的病因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往往出现在对孩子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及无限制满足,造成孩子自我中心个性非常明显。
正常儿童在挨肩的弟弟妹妹出生后会有某种程度的情绪问题,但大部分程度轻,短期内会逐渐消失,同胞竞争障碍持续时间长,程度严重,已经影响了孩子社会功能。
因此,再生一个孩子之前,最好和孩子商议,尤其是对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并让孩子了解到再生一个孩子的好处,而且也保证不会分掉父母对他/她的爱,让孩子参与到增加家庭成员的计划中。
在生了新的孩子后,要密切关注已出生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要明显减少对孩子的照顾,并鼓励孩子和父母一起照顾弟弟妹妹,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不要无限制满足,可用忽视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逐渐使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行为问题会逐渐消失。必要时找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治疗。
情绪问题严重者,可以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破坏、攻击行为严重者,可与弟弟妹妹隔开一段时间,必要时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或情绪稳定剂。
第2个回答  2017-06-09

          心理学上,人类有天生有爱和安全的需要,同胞竞争障碍的症状常起病于挨肩弟弟妹妹出生后几个月,学龄前儿童多见,大年龄孩子反应更为激烈。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同胞竞争和/或嫉妒的表现,出现明显与弟弟妹妹争夺父母的重视和疼爱。对弟弟妹妹表现明显敌意,在弟弟妹妹睡觉时大吵干扰,不关心弟弟妹妹,与弟弟妹妹很少友好交往,不愿意共享,严重者可出现恶意伤害弟弟妹妹的行为。

          2.情绪紊乱:可表现为焦虑、发脾气、痛苦或退缩行为,不和小朋友玩,有的丧失以前学习到的技能,行为更为幼稚,有的模仿婴幼儿的举动引起父母注意,例如要求喂饭,把尿,睡眠陪伴等。较大孩子可诉说自己不开心,感到父母不再爱自己了。有部分孩子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父母指令,对抗父母,甚至有自伤行为或离家出走。

          3.社会功能受损:亲子关系紧张,同伴关系不良,可能学业成绩下降。

          同胞竞争障碍的病因可能与家庭环境有关,往往出现在对孩子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及无限制满足,造成孩子自我中心个性非常明显。正常儿童在挨肩的弟弟妹妹出生后会有某种程度的情绪问题,但大部分程度轻,短期内会逐渐消失,同胞竞争障碍持续时间长,程度严重,已经影响了孩子社会功能。

          因此,再生一个孩子之前,最好和孩子商议,尤其是对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并让孩子了解到再生一个孩子的好处,而且也保证不会分掉父母对他/她的爱,让孩子参与到增加家庭成员的计划中。

          在生了新的孩子后,要密切关注已出生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要明显减少对孩子的照顾,并鼓励孩子和父母一起照顾弟弟妹妹,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对孩子的不合理行为不要无限制满足,可用忽视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逐渐使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行为问题会逐渐消失。必要时找心理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治疗。

          情绪问题严重者,可以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破坏、攻击行为严重者,可与弟弟妹妹隔开一段时间,必要时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或情绪稳定剂。

第3个回答  2017-05-24
国家实行二胎政策,对小孩子的心理影响没有多大的影响。孩子应该会很高兴。在期待中迎接家庭新成员的到来。而且孩子会早早的规划自己以后在弟弟或者妹妹的心里要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对孩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问题不在于是不是生二胎,而是在于这个孩子被教坏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偏颇了,自私自利占据了他人生的全部..
这个时候我们不用去纠结国家实行二胎政策,对小孩子的心理影响有多大,而要去查找造成孩子这样的心理的原因是什么?而且这种原因要在家长自己身上找,进而要努力去改变自己,来影响孩子,这样孩子心理和生理才健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美满的人生。
最后我们用《三字经》里的经典语句来总结一下: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留很多财产给孩子,如果孩子没有德行,他受不起。唯有教导孩子一个道义,他的人生才能经营的越来越好。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向出现了问题,一味的全盘西化,学习西方的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完全迷失了方向,导致了我们下一代人生观和价值观偏颇的直接原因,人家最先进教育国家的教育教出来的青少年犯罪率是世界第一。
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容不下,不能和睦,那么怎么可能会和别人和睦呢?孔子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为什么要悖德悖礼呢,就是利益驱使,有利可图。
2017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中”“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中指出:事实上,西方文化有天然的严重缺陷。文艺复兴虽然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取代“神”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启蒙运动前后数百年的西方世界,一会儿处在这个极端、极度贬低人,一会儿处在那个极端、极度抬高人,找不到中道,没有安全感。孙中山先生敏锐地发现,欧洲近百年的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也是行霸道的文化。资源有限而欲壑难填,这就必然导致争斗。争夺资源也好,争夺市场也好,总之是争夺利益。
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主导下,人类以自己为中心,一味强调人类利益至上,而自然成为人类无限索取的对象。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
第4个回答  2017-05-27
二胎对孩子的影响归根究底还是来源于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环境
家庭不应该灌输孩子父母生了二胎之后自己便失宠的想法,而是应该尊重孩子,在这种事情上理性交流与引导
事实上,一个精神与生活中都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乐于接受弟弟妹妹,而且情商高会照顾人
所以真正对孩子心理影响的不是国家的二胎政策,而是父母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