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教版《大学》这篇课文的原文和翻译吗?

资源分享,范文推荐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x0d\x0a\x0d\x0a译文:本文的根本宗旨,就是弘扬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将以身作则使普通的人知道去垢显真的道理,并达到至善完美的境界作为最高的人生目的。只要明确人生目的就能意志坚定;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够镇静不乱;只有镇静不乱才能够心平气和;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够深思远虑;深思远虑必然有所获益。万物都有主干和枝节,万事都有起始和结束。知道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了解那万事万物发展的主次关系、时空顺序、相互联系,这就接近了解“道”的本质了。古往今来的圣贤为了使天下正大光明,往往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而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往往会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就必须先竭力提升自己的品行;而提升自己的品行的关键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摆正;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表现出虔敬般真诚;想要表现出虔敬般真诚,就必须获得真正的智识;获得真正的智识的方法,就是观察与研究万事万物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知晓了规律后就自然得到了如何面对纷纭世界的智识;得到了智识就会更加虔敬,虔敬真诚就会成为正人君子;成为正人君子就更注重修身养性;修身养性使品德高尚;品德高尚自然使家族安定;家族安定后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后治理天下,天下自然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以修身养性为人生的根本,从来没有听说过忽略此根本就将天下治理好的事发生。努力加厚的地方却越来越薄,努力变薄的地方却越来越厚,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想做好事但本末倒置,目的明确却不分轻重缓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x0d\x0a\x0d\x0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x0d\x0a\x0d\x0a译文:所谓虔诚般真诚,首先就是不自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厌恶恶臭、喜欢美色一样发自内心,能做到这点就叫“自谦”。要做到真诚,最关键的便是“慎其独”!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谨慎心中的杂念。底层平民在私下里为了自己利益无所不为,一见到品德高尚的君子便躲躲闪闪,或掩盖自己的恶行而自吹自擂。却不知他人看你时,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言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x0d\x0a\x0d\x0a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_,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x0d\x0a\x0d\x0a译文:所谓提升自己的品行的关键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摆正,是因为在愤怒、恐惧、偏好、忧患的情况下,心思很难做到端正。心思不端正就会婚不在身: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虽然在吃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x0d\x0a\x0d\x0a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x0d\x0a\x0d\x0a译文:所谓管理好家族要先提升自己的品行,是因为常人对自己亲近的人会偏爱;对自己厌恶的人会偏恨;对自己敬畏的人会偏向;对自己同情的人会偏心;对自己轻视的人会偏见。因此极少有人能够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嫌自己庄稼的壮。”这就是不提升自己的品行就不能管理好家族的道理。\x0d\x0a\x0d\x0a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x0d\x0a\x0d\x0a译文:所谓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君子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属国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孩子的慈爱可用于统治民众。??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风气;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风气;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邦治国。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想法相反,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想要治理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x0d\x0a\x0d\x0a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_矩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x0d\x0a\x0d\x0a译文:所谓为使天下正大光明必须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很注重孝道;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百姓就会注重悌道;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寡,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君子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_矩之道”。??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首先谨慎修养自己的品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满足日常使用。德是主干,财是枝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7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本文的根本宗旨,就是弘扬本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将以身作则使普通的人知道去垢显真的道理,并达到至善完美的境界作为最高的人生目的。只要明确人生目的就能意志坚定;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够镇静不乱;只有镇静不乱才能够心平气和;只有心平气和才能够深思远虑;深思远虑必然有所获益。万物都有主干和枝节,万事都有起始和结束。知道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了解那万事万物发展的主次关系、时空顺序、相互联系,这就接近了解“道”的本质了。古往今来的圣贤为了使天下正大光明,往往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而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往往会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就必须先竭力提升自己的品行;而提升自己的品行的关键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摆正;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表现出虔敬般真诚;想要表现出虔敬般真诚,就必须获得真正的智识;获得真正的智识的方法,就是观察与研究万事万物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知晓了规律后就自然得到了如何面对纷纭世界的智识;得到了智识就会更加虔敬,虔敬真诚就会成为正人君子;成为正人君子就更注重修身养性;修身养性使品德高尚;品德高尚自然使家族安定;家族安定后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管理属国就举重若轻后治理天下,天下自然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以修身养性为人生的根本,从来没有听说过忽略此根本就将天下治理好的事发生。努力加厚的地方却越来越薄,努力变薄的地方却越来越厚,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想做好事但本末倒置,目的明确却不分轻重缓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所谓虔诚般真诚,首先就是不自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厌恶恶臭、喜欢美色一样发自内心,能做到这点就叫“自谦”。要做到真诚,最关键的便是“慎其独”!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谨慎心中的杂念。底层平民在私下里为了自己利益无所不为,一见到品德高尚的君子便躲躲闪闪,或掩盖自己的恶行而自吹自擂。却不知他人看你时,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言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在独处的时候,也一定会谨慎。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所谓提升自己的品行的关键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摆正,是因为在愤怒、恐惧、偏好、忧患的情况下,心思很难做到端正。心思不端正就会婚不在身:虽然在看却像没有看见;虽然在听却像没有听见;虽然在吃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所谓管理好家族要先提升自己的品行,是因为常人对自己亲近的人会偏爱;对自己厌恶的人会偏恨;对自己敬畏的人会偏向;对自己同情的人会偏心;对自己轻视的人会偏见。因此极少有人能够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嫌自己庄稼的壮。”这就是不提升自己的品行就不能管理好家族的道理。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所谓想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所以君子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属国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孩子的慈爱可用于统治民众。……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风气;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风气;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邦治国。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百姓就跟着凶暴。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想法相反,百姓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想要治理属国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未也。

译文:所谓为使天下正大光明必须会先治理好自己的属国,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百姓就会很注重孝道;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百姓就会注重悌道;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寡,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君子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君子首先谨慎修养自己的品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满足日常使用。德是主干,财是枝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