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08-24
上午我的心一直煎熬着,直到下午的第一节课才放松。因为语文老师答应要采纳我的建议——举行一次古文背诵方法创新赛。教室里,大伙正热火朝天地背着唐朝李商隐的七律《无题》,等待老师抽查。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老师会宣布:下面先进行 “古诗背诵 pk ”,获得第一、二名的有奖。同学们个个面露喜色,摩拳擦掌。比赛进行得很激烈,有的同学由于紧张而忘了词,自然败下阵来;有的同学习惯性地“嗯啊”了一两次 , 落下马来;有的虽完整无误,但由于语速过快,诗歌蕴涵的情感未能充分流露,无缘折桂。结果,蔡雨干同学因朗读时语调低沉、感情悲婉而暂时登上冠军宝座。
比赛到此,按理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老师很诚信地出了第二招:有没有同学想超过蔡雨干的,请速速报名。同学们听后面面相觑的表情至今想来仍觉好笑。要知道,蔡雨干是全年级公认的“朗读高手”,超过他,有点“难于上青天”。这时,我暗自窃喜:计划已成功一半,欧耶!又听到老师对大家进行点拨:“同学们,你们可以在背诵形式上花点心思嘛。”
时间一分一秒地溜走了,我真觉得度日如年,我的好友陈海燕到底敢不敢尝试我费了一大堆口水才同意用的方法。终于她站起来了,蛮有信心地说:“下面我将为大家演唱一首歌,请大家给我点掌声!”我听后心花怒放:我已经到达树下,就要摘取成功的硕果了。果不其然,她演唱的词是《无题》,用的曲调是《新鸳鸯蝴蝶梦》。唱完大家愣了足足有十八秒。哈哈,老师,你肯定没听过唱背古诗吧。
要说站得高看得远的还得算老师,他可不满足只有一种创新方法,只见他一脸温情地在笑,声音也好像受到了感染:“还有没有同学有其它背诵方法的,不要保守,展示出来,你就是最棒的!”这我就不管了,只要我的方法能够大力推广就行。
在老师鼓励和期盼的眼神中大伙读出了创新的信心和力量,纷纷要求表演:王晨同学倒背如流;蔡燕同学背诵时加入了肢体语言。我呢,作为语文课代表,自然不甘示弱,我和朱玲玲两人进行了对答式背诵……,这堂课怎一个“火”字了得。比赛结束后,老师重点表扬了我的建议和方法,差点忘了说:我们老师很爱听歌的。
吃晚饭的时候,我得意洋洋地把这事告诉上初三的表姐(语文老师也教过她)。没想到她的一句话让我很想对语文老师唱陈小春的《算你狠》,这句话是:
“切,你的法子杨老师初一上学期就介绍过了。”
第2个回答 2015-12-13
例文
我们班就像一个大家庭,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奇怪、有趣的事情,但都被我一一解决了。
就在这个星期五,我吃好饭刚进教室,就觉得班级里充满着火药味,只见沈晨灏和施正豪拽在一起,眼睛里放出凶狠的目光,好像对方是敌人,要拼个你死我活,作为班干部的我,马上跑到他们面前,把他们死掐着对方衣服的手用力地拉了下来,并说:“怎么回事啊?”施正豪生气地说:“我今天带了水果,不给他吃,他就不高兴了……”还没等施正豪说完,沈晨灏就抹着眼泪说:“每次放学以后,施正豪总是带着他的徒弟在操场上追我、打我。”我听了,像调解员一样,语重心长地说:“哎,怎么说你们两个呢?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像面对敌人一样,要争个你死我活。老师不是也说过吗,大家碰到一起,做了4年多的同学,说明有缘分呀。有必要去为了一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吗?自己想想就知道了。”沈晨灏和施正豪都低下了头,我又说:“沈晨灏你的脾气很倔,你承认吗?”沈晨灏点了点头,“施正豪你动不动就打人,你承认吗?”施正豪听了,抿着嘴,点了点头,“那既然你们知道自己有这个缺点,为什么不改掉呢?你们两个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知道了吗?”施正豪和沈晨灏听了我的话,都沉默了,眼神也不像前面那么凶狠了,温和了许多,我见了连忙趁热打铁,说:“只有对待敌人才要凶狠,对待同学要春天般温暖。”我的这句话,惹得沈晨灏和施正豪不禁笑了起来。看到他们和好了,我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24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上,老师并没有象往常一样叫我们写作文,而是笑咪咪地对我们说: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考试,是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但考试的时间只有5分钟,一定要看清题目。请想参加的人举手。”话音刚落,全班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来。老师又问大家为什么要参加测试,有的同学说要挑战自我,有的说想看看自己的知识积累如何,有的说是好奇……我则在一边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好,这可是个自我检测的好机会。
终于拿到了试卷,我瞄了一下 ,一点儿也不难,于是就不假思索地做了起来。可当我没做完时,老师就宣布时间到了,并且说谁也不准再动笔。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可这是老师发出的死命令,我们不得不听啊,一个个只好毫不情愿地把试卷交了上去。
交好试卷,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在争论考试的题目,有的在埋怨为什么这么早就收掉试卷,有的在猜测这次测试的意图……就在这时,老师居然开始报分数了。这次考试的结果惨不忍睹:全班满分的只有8个,得0分的竟有32个,当然也包括我。原来这次测试只需做2、3两道题,试卷的最后写得一清二楚,而所有得0分的同学都是因为没看到这个要求而多做了题目。这个时候,我真的感到后悔莫及。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她原来想通过这样的考试来考验我们习惯和细心。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命运。我要就远记住这次考试,让粗心大意的坏毛病永远从我身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