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考历史成绩嘎,书我都有看,但不知为什么答题时总答不到点

如题所述

一、读:解题的基础
l、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2、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1)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体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2)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3)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搞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
1.阅读全面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 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又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2、 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有时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创新能力。
3、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备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带有封建史学家和资产阶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色彩。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史料进行辨析。
(三)答题“四到位”
一、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涂卡不要涂得太轻、太重等;书写中不能出现错误字,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
三、层次到位。
每个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每个自然段内部,要将知识要点化。
四、语言到位。
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不是说你答得越多越好,只有确实答到了的分点上,这道题才能得分。但是,当你遇到了你不能准确把握但还知道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时,可以采取把自己知道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都列上去的办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投机取巧,火中取粟
由于高考在评卷时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采点采意赋分,再加上评卷时又采用的是流水作业,每位评卷人员每天又有数千份的评卷任务需要完成,评卷是一件及其疲惫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文面上给评卷人员一个清新的印象。如果实在不能按照设问项的分值组织完成所答项,可以再你答得后面重复你前面的要点,由于评卷作业的流水型以及采点采意赋分的的特点,你往往可以乘机重复得分,尽管有点投机的嫌疑,及时评卷人员发现这一现象,只会说一句这个同学真狡猾,但也不会影响你的应该得到的分数。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30

第2个回答  2011-01-09
很多同学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头脑里积累了不少知识,但考试时总是拿不了多少分。我讲一些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第一,审题或阅读材料时一定要弄清楚题目问什么。
第二,同时要弄清楚这个问跟课本的哪一章那一节相关联。
第三,将相关的课本要点答出,当然要遵照一定的格式。
如果能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去落实,我保证你可以拿题目的中等分。如果想拿高分,则步骤不是那么简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1-19
先背单元题目和单元下设第一子母的题目,对历史有整体理解,知道历史都学什么就好办了
第4个回答  2011-01-14
这是因为不能死看书,要结合材料,所见即所得。
这是我的经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