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内向性格6要点

如题所述

1、莫要随意否定

教师:孩子天生并不胆小,每个人都表现的欲望,只因这表现欲还在刚刚萌芽的时候就被消极的语言“风暴”所袭,孩子的信心渐渐丧失,进而变得胆小怕事。看来信心是练就胆量的一剂良药,而信心又不是一进半刻就能拥有的,如果有人经常在身边关注你,提醒你,鼓励你,就会带给你胆量和信心。如果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上“你不行”的烙印,我敢肯定,这孩子从此很难再走出阴影。

2、给他听的空间

教师:我班的嘉增也是这样一个内向胆小的孩子我曾和他的家长多次联系,也一再鼓励他大胆发言,积极参与,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可收效甚微。后来我读到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转而一想,嘉幸虽然不发言,但不是一直在倾听吗?上课不发言的孩子,有时其实比频频举手发言的孩子更善于倾听。如果老师不给孩子施加“大胆发言才是好学生”的压力,孩子学习起来会更轻松更自在。

3、想办法壮胆量

家长:有时候,直接跟孩子讲道理,如“胆小不好,你要胆大点啊”等等,孩子是听不去的,也难以奏效。不如用“回忆童年”的旁敲侧击法。

我孩子也内向胆小,他6岁时,有一次我故意给他编我的“童年故事”:“妈妈小时候胆子比你还小,见谁都怕,这个不敢,那个不敢……”孩子一听就乐了,原来妈妈小时候比我还胆小怕羞!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比妈妈强,从而给自己增强信心。

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自己也懂得胆小是弱点,只是克服不了,用比他更“差”的虚拟故事作对比,可以比出自信和骄傲。

4、多鼓励多尊重

师范院校学生:估计没人会比我的胆子更小了。小时候,我因身体残疾,性格非常内向,不敢和同学接触,就连和老师说话也不敢抬头,心里怦怦直跳。但后来的锻炼,使我变得很开朗、乐观。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我变为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给予了我充分的信心和表现的机会。

5:营造活跃气氛

家长:

第一,父母千万不可当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就是胆小内向,没有出息。”等消极暗示的话,这些话只能让孩子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也许天生就是这样了。

第二,孩子性格内向,除遗传因素外,有的也多少和家庭环境有关。家长除了要注意为孩子创造交友环境,鼓励孩子多出去参与集体活动外,还要有意制造活跃、欢乐、民主、开放的家庭气氛。尤其是内向沉静的家长,很容易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沉闷的家庭不宜培养健康活泼的孩子。因此,父母在家中要做孩子的好朋友,多与孩子交流,比如设计辩论话题,经常与他争辩输赢,以此激发孩子的表达欲。

第三,允许犯错误。如果孩子无意中犯了错误,你总是横加指责,只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失败者,认为错误是不能犯的,所以做事总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只要不是有意犯错,就该让孩子大胆尝试,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敢于犯错误,要培养孩子敢于总结教训、勇于纠错的精神,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6、发展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决不可少的素质,又是心理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燕尾服,靠一个人发展,靠一个人关在实验室或图书室里出成果的时代已经过去,科技的发展往往要靠群体协作来完成。

而且科学技术与开发经营,社会服务的联系越来越迅速越来越紧密,人没有交往能力是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的。孩子半岁左右往往认生、胆小,以后慢慢长大了又不敢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怎么办?这要从降生后不久开始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