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各有千秋。但从军事角度与战斗能力细节上讲,汉风之雄烈胜于唐,而唐军尤其骑兵的能力又应该是略强于汉军的。
强汉与盛唐时代,是中华文明巅峰期,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华夏以汉族为主体,而聚居海外的华人区,人们又习惯以唐人街称之。
大众对强不强的唯一认定标准,也很朴素。就是:受不受人欺负,挨了打,敢不敢立即打回去,能不能打趴对方,这就是唯一标准。
例如大宋以扮缩头乌龟为荣,大明中后期,官军数万,缩与坚城内不敢与敌人野战等等,皆先后亡于外敌。就这样子,你吹得再强,大多数人也不会认可他。
再来简单说一说汉风与唐骑。
汉风。
(1)两汉的“军功封侯制。”
军功是两汉时代国家最贵重的功勋,只有军功,才能封侯。而且军功能扺除“谋逆”之外的其他诸罪,这就极大激励了两汉时代的知识分子阶层精英,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的远赴大汉边彊,纵横绝域,为代就是建功立业,八千里外揽封侯。
汉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绝不是后世文弱书生的形象,那是个个都能挽弓跃马,执刀剑与敌白刃相争的。
喊出“犯强汉天威,虽远必诛”的西汉陈汤,与身率36人诛灭匈奴百六十人使团,威震西域的东汉班超二人,就是汉代知识分子们的代表!
能影响民风的知识分子阶层,也这样强悍了,那么两汉民风当然也强了。
(2)全民皆兵式的郡兵制。
崇尚军功的体制,带动了两汉全民尚武之风,汉民是惯习战斗的。
两汉奉行精兵制度,虽彊域广阔达万里,中央禁卫军常备军总兵力不过数万人,天下精锐的北军五校,五个营,每营兵力不过千。
但是庞大的兵源隐藏于各州郡县中,每年秋后,郡都尉召集郡中青壮讲武阅兵、教习战斗之法。
每遇大战,便由朝廷任命某郡县令丞或县尉任职别部司马,负责招募兵员,组建营伍。然后数郡别部司马营集结,由朝廷某校尉统辖,组成一路大军参与征伐。
“汉兵一可敌胡兵五”这话可不是吹的,这就与“好男不当兵”的宋、明,对比强烈。
所以汉风之强,就强在大汉从来就不认为自己是弱者。谁来挑衅强汉,强汉不惜代价,也要迟早将谁亡国灭种。
所以直至东汉末,虽三国乱世,中国混战,然而在两汉四百十年赫赫兵威之下。大汉皇权虽亡,汉兵勇猛威武不减,匈奴鲜卑乌桓,照样被压得死死的。
说了强汉,再来说唐骑。
综合了汉军组织制度、与鲜卑骑兵的剽悍轻捷性的唐军骑兵,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骑兵。
隋唐源于北周,北周源于西魏,西魏源于拓拔鲜卑建立的北魏。
李唐又是西魏八柱国大将军李虎之后,关陇军功贵族集团中的佼佼者。
关于五胡乱华、南北朝,与后来后来金灭北宋,蒙元灭南宋与满清灭明的最大区别就是:
(1)五胡本来皆是两汉与魏晋的臣属,是趁晋室内耗空虚,然后趁机作乱。
(2)北朝没有在政治上矮化与歧视汉臣。相反,拓拔鲜卑自己开始讲汉语,着汉服,用汉制,对自己进行了彻底的汉化改造。
相比汉军,由北朝骑兵进化而来的唐军骑兵,甴于兼了游牧民族的优点,所以对于骑兵战术的运用,更加娴熟,
从李靖、苏定方、薛仁贵等唐将的历次远征中,屡有经典骑兵战例,具体就不说了,史书上都有。
同样,直至大唐皇权灭亡,继承了大唐军事遗产的五代军阀们,始终也未让正在崛起的契丹入据了中原。
有人迷信后世的蒙古骑兵,实质非是成吉思汗有多强,实在是金与南宋太弱。占据了北中国的金腐败透顶,而南宋重文抑武,自废武功,才给了蒙元崛起的机会。
汉末与唐末,就算皇权已亡,割据的军阀们仅凭一二州之力,能把游牧民族挡在中原之外,交战也屡有胜绩。
汉唐军队的共同特点,就是哪怕以寡击众。也从来不惧野战。
而宋末与明末,集举国之力的数十万官军,龟缩在坚城之内,丧失了野战的勇气,
这全是宋、明抑武,自废武功作的孽。这一对比,伤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