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影响

如题所述

1、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都可能造成饮用水供应系统的破坏,这将是灾害发生后首当其冲的问题,常在灾害后早期引起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2、燃料短缺,在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中,燃料短缺也是常见的现象,在被洪水围困的灾民中更是如此。燃料短缺首先是迫使灾民喝生水,进食生冷食物,从而导致肠道污染病的发生与蔓延。

3、洪水往往造成水体的污染,造成一些经水传播的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但洪水对于水体污染的作用是两方面的。

在大规模的洪水灾害中,特别是在行期间,由于洪水的稀释作用,这类疾病的发病并无明显上升的迹象,但是,当洪水开始回落,在内涝区域留下许多小的水体,如果这些小的水体遭到污染,则极易造成这类疾病的爆发和流行。

扩展资料

自然灾害主要有:

1、龙卷风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庄稼、成万株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损失等。

2、海啸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

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3、风暴潮

风暴潮(Storm 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然灾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1、破坏道路,直接影响人的出行。
尤其是地震造成的道路裂缝,洪灾冲垮道路,直接将人类修筑的道路破坏,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且直接影响人类的出行。
2、破坏人类的房屋等建筑。
房屋建筑是人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完成的,自然灾害可以轻松地将其毁于一旦,地震、洪灾、台风、冰雹等都可以直接摧毁人类的房屋建筑。
3、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人类尽管可以改造大自然,但是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如今,大大小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旱灾、洪灾等都可以直接间接地威胁人类的生命。
4、破坏人类的庄稼。
这种灾害一般罪魁之首是洪灾和干旱,两者都是极端现象。直接将庄稼冲走、淹死和旱死,造成颗粒不收。
5、产生次生灾害或流行病。
俗话说,祸不单行。自然灾害有时候多重并发,一种灾害差生还会带着其他次生灾害产生流行病,比如瘟疫,就是有可能由水灾和天气炎热叠加影响形成。
6、破坏人类其他的生活物质来源。
一种灾害的产生可能直接破坏人类生活物质,如洪灾直接将人类离不开的水资源变成浑水,不能饮用。
第2个回答  2019-11-13
第3个回答  2010-12-27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突然、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