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我”拿着竹节人时心情如何?

如题所述

拿着失而复得的竹节人我们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一扫而空。

一、详解

文中“我”本应老师没收竹节人而怨恨和沮丧,但当“我”发现竹节人为老师带来快乐时,所有的怨恨和沮丧就烟消云散了。

二、课文介绍

《竹节人》是六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三、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2、第二部分(3-19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3、第三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四、课文分析

1、文章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是因为玩具的稀缺,更因为“新鲜的玩意儿”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而竹节人是“我”印象最深的玩具,在无处可买的现实下就自己动手制作,从而表现出竹节人在作者童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2、课文是写竹节人的,还写了围观的小伙伴们,这样写是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

3、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