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罗布泊失联4人全部遇难,一人经验丰富,救援画面曝光

如题所述

7月29日,据敦煌警方和若羌警方透露,自驾车进入罗布泊的失联者已有线索。一经接报,两地警方立即前往失联者发现地点展开救援行动。经过记者多方核实,不幸的是失联者已经身亡。

据警方28日通报,22日一支自驾车队从敦煌市出发,未经批准进入若羌境内保护区。26日,车上的四人失联,27日失联车辆被发现,3人无生命迹象,1人失踪。

业内人士指出,新疆罗布泊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在夏季时,气温极高,地表温度可达70摄氏度左右。

在这种易现极端天气的地方,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贸然前行,太草率了。

对于该车队进入无人区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其他说法,但据救援队消息,只有一辆车和四个人。

此次穿越罗布泊无人区的大部分人员为四川籍的几辆越野车,大部分为90后,他们并非全部相互认识,可能也是私下联系的,没有怎么交流和准备就上路了。

他们驾车从敦煌周边的阿克塞县进入,绕过自然保护区卡子和敦煌雅丹景区公安检查站,偷偷进入罗布泊无人区。

在车队行驶的过程中,前面的车辆拉开的距离也比较远,最后一辆车因抛锚困在了无人区,前面的几辆车竟然一直未发现,扬长而去。

由于沙漠腹地地表温度超过了七八十度,天气异常炎热,他们带的饮用水可能不多,抛锚车辆中的4人被困,3人死于车内,其中一人离开车。可能是无奈之下他徒步想走出无人区,但最后消失在了茫茫沙漠之中。

前面的车辆在即将驶出无人区时,才发现后面的车辆没有跟上来,后来,他们才找到敦煌雅丹景区公安检查站报警。

网传是一辆皮卡车领队人员发现异常寻找失联的车辆,最后皮卡车也抛锚了,4人遇难。

还有一则网络传言,一社交平台显示,群内讨论着罗布泊的这件事情,说有人带了9辆车去探险,只带了两天的油和食物,然后叫的送油车进去的,有两辆霸王龙车给加错了油,报警不走了,然后领队的带一个跟班的加上两名客人开了两辆车出来找拖车,然后车辆都陷了,最后这4个人喝光了水,徒步往外走,最后去世了。

不过,对于这些传言目前没有被证实。

接到报警后,敦煌方面立即调动了数十辆车,在经过一天的搜寻后,发现了被困的3名遇难者,还有一名失联人员不知去向,根据29日最新消息,最后一名失联人员也已经找到,确认去世,年龄系50多岁。

根据搜救现场的图片来看,被发现的几人尸体均已经被晒黑,脚上穿的鞋子在生死挣扎的边缘被蹬掉,不难想象,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从尸体的颜色能够想到的是,这里的天气炎热到怎样的程度。

据一名救援人员说:“当时我还跟他说过,你这样不是个办法,在沙漠里面,他是没有路的,现在夏天,这个天气热,里面六七十度的高温,季节不对,这样带队会出大事的,死者他是离开大部队以后出事的,我发现这个死者的时候,他身上没有卫星电话。”

网传说带了两部卫星电话,实际上在遇难者身上还有车上并未找到卫星电话,也就是说在进入无人区前,他们几乎没有做好任何准备。

根据29日的报道,最后一名失联者已经找到,系贾小宁,一名救援人员这样说道:“我们3人进到罗布泊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找到了这个尸体,从尸体的身高体重等方面来说,再加上他的裤子和上衣颜色,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是贾小宁,他之前去别的地方穿的就是这身衣服。”

对于贾小宁来说,拥有着多年穿越罗布泊的经验,可以说经验很丰富,可遗憾的是,还是未能幸免。

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北部,是一个面积很大的盐碱沙漠。这个地方非常干燥、气温极端,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

多年前,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河流域的一个大湖泊。由于周边地区缺乏降水和水源,罗布泊湖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水源。不过,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罗布泊湖的水源逐渐减少,甚至在20世纪中期之后,罗布泊彻底干涸成了一个盐碱地。当地居民也逐渐向周边城市迁移,罗布泊成了一个人烟稀少的荒漠盐湖。

罗布泊湖原本的主要供水来源是塔里木河及其支流。然而,由于中亚地区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和当地居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塔里木河的水量逐年减少,水质也逐渐恶化。加之多年来罗布泊流域的过度放牧、盐碱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逐渐严重,也使得罗布泊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因此,现在罗布泊地区水资源非常有限,当地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罗布泊地处偏远,如今几乎没有人类居住,因此也被誉为“中国最后的荒野”。这里生物稀少,但却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存在。由于地下水的储量极少,罗布泊的水资源非常稀缺,只有雨水和地下河的水才能供应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虽然罗布泊的环境极为恶劣,但其独特的地貌和物种却让它成为科研、考古、探险等领域的热门地点。

面对自然的力量,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之心。罗布泊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珍贵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和珍惜它,而不是盲目进入破坏。同时,我们也要提醒自己在探险和旅行中要始终注重安全,尊重生命,以免发生类似的悲剧。希望此次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共同营造安全和可持续的旅行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