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简单评价。

要对作品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简介,所说的要有依据。

这是我曾经写的随感《再读平凡的世界》!
高中第一次读这本书的的时候就已经被这本书彻底地征服,带给我一种在心灵上的震撼,特别是那种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那种精神,总会在我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予我力量!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孙少平、孙少安、金波、田晓霞......他们的奋斗历程是那么的令人敬佩! ­

很想再读这本书,可是很多原因都没有读成,直到最近的几天,我才心血来潮,认真地再读了一遍,我又重新获得了那份火热的激情!而那些东西很是值得人去寻味! ­

或许那些人物确实很平凡,甚至不为人所知,而且在大都市的人看来是非常平庸的,一辈子就是在黄土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过一辈子,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平凡但并不平庸”,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环境!并不痴心妄想,更是一种脚踏实地得改变能改变的事物! ­

孙少平,一个很有进取心的青年,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平穷,每顿只能吃两个黑馒头,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很多人的眼睛在那段“文革”的岁月被掩盖,随波逐流,但是他却没有跟风,还是自己认真地看自己的书,也是这段时间他的思想得到了初步的改变!同时因为吃得是黑馒头,他结识了郝红梅,似乎看上去他找到了一个知音,但是郝红梅却为了通过与顾养民的关系去改变自己的家境,虽然最后郝红梅最后抛弃了他,因为平穷。说抛弃确实是有点夸张,因为那都算不上一段情!但当郝红梅为了给同学送毕业礼物去偷商店的毛巾被老板扣押的时候,孙少平却既往不咎地“救助她”,并不计前嫌,帮她付了我钱!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胸怀! ­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结识或许是一种缘分吧!虽然最后是一个悲剧,但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忠贞、矢志不渝!我被田晓霞的义无反顾所折服,即使他们的社会背景相差是那么的悬殊!但他们的心早已经紧紧的捏在了一起,或许这就是男人心中的天使吧!也算是孙少平的福分吧!虽然是个悲剧,但人生中能有这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

高中毕业后,他在村里教书,而她在读师专,尽管田晓霞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身上有和许多人不一样的东西,但上大学后,她似乎认定,孙少平最终不会逃脱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命运,建家立业,生儿育女,在广阔的天地间自得其乐。农村政策宽了,或许像他这样的人,在农民中间肯定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说不定还会发家致富,成为村民们羡慕的“冒尖户”。记得高中毕业时,她对他说过,希望他不要变成世俗的农民,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的猪娃......但是孙少平终究是孙少平,终究是不会变成那种人的,相反,在这段教书的岁月里,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改观!似乎有了对社会更加深刻的认识! ­

当结束了教书岁月的时候,他突然想到是时候自己出去闯闯了!后来就独自一人来到了县城揽工,那段岁月或许真的很苦!甚至是整个背上都是千疮百孔,但是他却承载着这一切苦难!记得他和田晓霞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我不是为了名扬天下或挖金子发财,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和身上所赞着一种劲,希望自己扛着很重的东西,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断地走啊走.......或者什么地方是了火,没人敢去救,让我冲进去,哪怕是当下烧死都可以....,晓霞,你说这些想法怪不怪?我也说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但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我回到家里,当然也为少吃没穿煎熬。但我想,就是有吃有穿了,我还会煎熬的,说实话,几年前,我没有这些怪想法。但现在我就是这样想的。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这情绪对不对......”。 ­

他以他特有的方式改变身边人对他的看法,不论是在原西城还是在铜城,以劳动获得他们的尊重!甚至他的妹妹都由以前对她大哥孙少安的崇拜,转向对他的崇拜!当晓霞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的时候,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没有考虑过这么多。我面对的只是我的现实。无论你怎样想入非非,但你每天得要钻入地下去挖煤。这就是我的现实。一个人的命运不是自己想改变就改变得了的。至于所谓的理想,我认为这不过是职业好坏的代言词。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当然,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办受苦。我也感到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了,但要摆脱这种沉重是不可能的。再说,千百万人都这样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唉,咱们国家的煤炭开发技术是太落后了。”我不得不佩服他有这样先进的思想,能在这种极度恶劣的环境里还能不去胡思乱想。而我,有时候似乎想的太多太多了!甚至自己有时候都无法自拔! ­

虽然晓霞最后为了我救一个落水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但无疑她是伟大的,而他确实最痛苦的!他没有忘记他们在古塔山,杜梨树下的那个浪漫的约定,但是他最终没有等到她的到来,但这个坚强的男人却并没有自暴自弃,以更加繁重的工作来压抑心中无比的痛苦!最后他为了救自己的工友受了伤,金秀也来照顾他,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但他最后还是拒绝了,因为她毕竟不是田晓霞,她们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不是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心灵!也拒绝了他妹妹的男朋友承诺帮他调回城里工作的好意。他伤好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煤矿,还是继续走自己的路...... ­

孙少安,自十三岁就开始支撑起这个家庭,为了这个家庭,他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无论是他做人的方式还是劳动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得到了大家的尊重,或许在农村,劳动就是那么的神圣! ­

他读的书是不多,高小毕业,但许多人都相信,如果没有家庭的因素,他能坚持下去的话,他定会是个大学生,最终出人投地!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就从没有认输,什么都争第一,记得他从丈人那借钱买回一头骡子的时候,他实在太累了,但那种坚毅的精神又体现出来了!“他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上,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方。如果他垮了,说不定人仰马翻,一切都完了......”,当我第一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身上的肌肉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来,充满着力量,甚至连鸡皮疙瘩都起了!或许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带给人最重要的意义! ­

“文革”结束后,一切都在复苏,整个中国大地都在觉醒!而早有觉悟的孙少安已经走在了他人的前面,办起砖厂,无疑在双水村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当他的工厂开始扩大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眼红”了,天天盯着这个工厂,最后央求着帮忙做事。当他的砖厂出了严重的问题,导致连工资都发不起来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奚落他了,幸灾落祸的大有人在!或许这就体现了农民的狭隘性!当他的工厂最终步上正轨,并扩大到乡里的时候,人们又央求着去他那工作!人呀!就是这样吧!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

他的爱情真的是很复杂,和润叶是从小相识,并且心灵紧靠在一起的,但是由于社会地位的悬殊,他退却了,选择了逃避,和他的弟弟孙少平相比,他是那么的脆弱!或许他也是对的,为了她的幸福,但他显然没有意识到由于逃避,给润叶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后果!而他最后也受到了内心的谴责!他取了贺秀莲,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他们走到一起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不要彩礼,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一见钟情吧!秀莲非常的朴实,什么苦都吃过,无怨无悔!而从这种生活中建立起来的爱情往往比那些为了爱情而去爱的感情深很多! ­

他是一个农民,自然有他的局限性,以他的思维去思考事物,甚至为了出名而去“投资”电影,他甚至无法理解弟弟为什么不和他一起回家干的原因,很多弟弟的想法他都无法理解, 甚至说是弟弟读书把脑子读坏了!我们自然无法要求他的十全十美,但他的成就还是值得我们去赞扬! ­

金波,这个哥们绝对是个重感情的哥们,他对少平的帮助不要多说,甚至为了帮少平出口恶气,而对同学大打出手,我们姑且不去问对错与否,但这种哥们的义气是令人敬佩的!他和少平的感甚至无法用深来表达,太深太深!比兄弟都深!每当他有许多的心事的时候,他想到的也是少平,或许能理解他的也只有少平! ­

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去当兵,去了青藏,因为喜欢音乐,她喜欢上了一个未曾谋面的藏姑娘,即使他们的语言不通,但他们走到了一起,但当他们真正相遇的时候却被他的营长发现,那时候在部队是决不允许的!而他的那种浪漫式的爱情也永远让人羡慕,虽然最后没有结局,但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所有人都体会不到的,它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爱情这东西,真不知道说它什么好!­

为了继续寻找他的爱情,为了寻找那位像似梦里的“她”,几年后,他自己独自一人开车去了青藏,但最终也只能把她留在记忆中!­

“爱,就能使一个人到如此的地步。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远的合二而一,就是与上帝的契约;纵使风雨雷电,也无法分解这种心灵的粘结。两个名族,语言不通,天各一方,甚至互相连名字也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吗?­

世界上有多少事不可思议!而最不可思议的正是人,人的感情!”­

田晓霞,或许就是一个天使,代表着聪慧、善良、圣洁、敢爱敢恨,她有对社会独特超前的见解,甚至超过了他爸爸!她的生命很短暂,但却是非常的有意义!­

她死后留下的那本日记上写着这样一段话:“......酷暑以至,常去旁边的冶金学院游泳,晒得快成了黑炭头。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才沉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与人创造的力量。。我为我的“掏炭丈夫”感到骄傲。使得,正真的爱情是不应该事利己的,而是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的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争斗!你有没有决心为他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事衡量是不是正真爱情的标准,是否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她能这样善解人意所折服。­

孙少平是幸福的,有这么一个理解他、爱他的女孩,虽然晓霞最终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女孩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毕竟他们深深地相爱过!这样,也就够了!­

......­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的故事和他们的奋斗历程,令我的心灵都感到无比的震撼!­

有时候,真希望自己去一个非常痛苦的环境中成长,或许是真的去掏煤!哪怕是再辛苦我也愿意,或许是孙少平的那种对生活的思考感染了我,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并无一技之长,而是因为我们都想在生活中历练!­

这本书赋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神鼓励或者是力量,还引发了我们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应该怎样去生活!­

我总相信“经历也是一种财富”,经历的多了,最后只会变成一种记忆在脑海中珍藏,愈酿愈香!­人生没有如果,有的只是脚踏实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9
我是以读者的身份来评价这部作品的。这本书很耐人寻味,在那个时代,书中人物是纯朴善良的。孙少安和田晓霞的爱情,从身份上来讲,他们是悬殊的,但是从精神理想来讲,他们是一对的。书中的人物在我们身边都能够找到,就是我们生活的缩影。有的被平凡埋没,有的平凡而不平庸。总之,是一部很好的读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30
不管你活的多么出色优秀 10年 20年 30年后,我们还是一个平凡的人,活在一个大家都存在的平凡的世界里,回头展望,或许只有那些不平凡的事情值得我们回味。

这本书交代了1975年~1985年间,中国西北的农村里,再平凡不过的人,发生的不平凡的故事
第3个回答  2010-12-29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1]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把生活的苦难、残酷和卑微描写出来,是路遥的特色,许多作家都能这样做。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和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这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只有明白了作家对贫穷的这种诗意的态度,才理解路遥的作品。而路遥难能可贵的是,当他成名以后,他并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而是更加猛烈地要把过去思考的东西喷发出来,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这样的跳跃。他特别想超越活着的本身,特别想超越这种卑微和辛酸去挖掘人生的诗意。那么这种诗意过去顽强支撑他生存,也是他创作的通灵宝玉。

路遥先生在颁奖典礼上发言时说:“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壮丽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育了作家艺术家。人民是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这些是路遥先生说过的话,他做到了。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都是深深的打动人心,并且赢得了各个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的称赞与敬佩。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路遥去世十余年了,这十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
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
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现在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一个外国学者他提到过,他说实际上应当把作家作品的杰出性和持久性划等号。路遥就是这样的作家,和《平凡的世界》永垂不朽!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却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人们对路遥也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全国发来的唁函唁电有一尺多厚,像雪片一样,陕西电视台还拍了路遥的专题片。 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从这个意义上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路遥之墓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最先让我感到冲击的是一项在业内颇受称道的读书调查:“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它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受中央电视台 “读书时间”栏目委托,对1978年以来中国公众的读书生活及历史变迁进行的调查研究。调查范围虽然限于北京,但调查结果被认为对全国出版业有参考价值 。
该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20年内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调查方法是分几个时间段,由被访者 根据回忆列举出在每个时间段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这样的调查方法难免产生一些记忆上的失误,但却最能见出经过岁月的淘洗,真正铭刻在读者心中的书籍的影响力。
调查者根据被访者所列举书目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是:在1985—1989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籍居前3位的依次是:《红楼梦》、“金庸作品”、《水浒传》,“新时期”小说中,入选的唯一作品是《平凡的世界》(第17位);在1990—1992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读者文摘》杂志、“金庸作品”、《红楼梦》,共有5部“新时期”小说榜上有名,分别是《平凡的世界》(第13位)、“贾平凹作品”(第16位)、《穆斯林的葬礼》(第19位)、《白鹿原》(第24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第28位)。在1993—1998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经济学书籍”、《中国可以说不》、《读书》杂志,《平凡的世界》的位置明显上升到第7位,其他被列举的“新时期”小说有:《曾国藩》(第17位)、《白鹿原》(第29位)、《穆斯林的葬礼》(第30位)、“王朔作品”(第37位)、“贾平凹作品”(第39位)。
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前3位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6位,在调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没有其他的“新时期”以来当代小说入选。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这个读者群特别崇尚经典,经典的范围包括古今中外,《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唯一入选的由“新时期”以来作家创作的“当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