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归纳一下初一(上下)和初一(上)的语文古诗与文言文!

书的版本:人教版
归纳内容:1.三个学期的所有古诗与文言文(课外阅读不算)
2.三个学期的所有古诗与文言文下面的注析(与书中内容一样的)
3.三个学期的所有古诗与文言文的翻译
其实很容易,这些内容,网上都有,你只要复制,粘贴,只不过改下布局而已!

回答格式:文言文名字
内容

文言文翻译

课文下的注释
如果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话,就发来我邮箱吧,毕竟伸手党太多了!邮箱:[email protected]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鸟鸣。 24.为之:因为它。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项:脖颈,颈。 27.以……为……:把……比作……。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兴致。 30..盖:原来 31.虾há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正。 33.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4.之:代词,它指虾蟆。 35.驱:驱赶。 36.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4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i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7、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8、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编辑本段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编辑本段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山市 蒲松龄
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āo)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1张)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编辑本段注释
字词解释
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 、奂山 :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然,但是。数年,许多年。 5 、同人:同业的朋友。 6、饮:喝酒 7 、青冥 :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 、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 、念:心想。 10 、近中:近处。 11 、禅院 :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12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 飞甍 :飞檐。甍,屋檐。 13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4 、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5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6 、连亘 :连绵不断。 17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8 、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房。 19 、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20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ǎng),街巷,店铺。 21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 :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24 、依稀 :隐隐约约。 25 、既而:一会儿。 26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没有。乌,同“无”。 27 、危楼 :高楼。危,高。 28、 直接:一直连接。 29、 霄汉 :云霄与天河。 30、 窗扉 :窗户。 31、 皆:都 32 、洞开 :大开。洞:像洞一样。 33、裁如星点 :才像星星那么小。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 :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连词,表示承接。 36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有的。 38、凭 :靠着。 39 、不一状 :姿态不一。 40、逾时 :过了一会儿。 41、倏忽 :突然。 42、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43、遂 :终于。 44、孤 :孤零零 45、耸 :耸立 46、惊疑 :惊奇,疑惑 47、碧 :青绿色 48、 同人:同业朋友 49、然:但是 50、数:几 51、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52、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 (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3、 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4、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 55、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6、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7、直接霄汉: 古意: 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8、市肆:集市。肆,店铺。 59、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60、黯然飘渺:昏暗的看不分明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7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高兴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观察,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凭着想像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愉快十分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用鞭子抽打了它几十下,(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7.藐:小。 8.细:仔细。 9.故:所以 10.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以外。 11.私:私下里,暗暗地。 12.于:在。 13.则:那么,就。 14.或:有时。 15.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16.素:未染色的。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7.徐:慢慢地。 18.以:用。 19.使:让。 20.而:并且。 21.作:当做。 22.观:景观。 23.唳:鸟鸣。 24.为之:因为它。 25.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然,……的样子。 26.项:脖颈,颈。 27.以……为……:把……比作……。 28.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29.兴:兴致。 30..盖:原来 31.虾há蟆:癞蛤蟆。 在古文中,“虾”相当于“蛤”(但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 32.方:正。 33.鞭:名词动用,用鞭子抽打 34.之:代词,它指虾蟆。 35.驱:驱赶。 36.庞然大物:体积庞大的东西(后来引申为外表上强大而实际很虚弱的东西) 37.果:果真 38.林:森林 39.怡然自得: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40.私拟作:(我)暗暗把他们比作 4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i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7、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8、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编辑本段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编辑本段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山市 蒲松龄
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chán)院。无何,见宫殿(diàn)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yuán)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xiāo)汉。楼五架,窗扉 ( fēi ) 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shǔ),楼愈(yù)高,则明渐少。数(shǔ)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àn)然缥缈(piāo)(miǎo),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xiè)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yú)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sì),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1张)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瓦,屋脊高高翘起,这才明白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用亿万来计算。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一直连接到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不一。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编辑本段注释
字词解释
1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2 、奂山 :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3.、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4 、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然,但是。数年,许多年。 5 、同人:同业的朋友。 6、饮:喝酒 7 、青冥 :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8 、相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9 、念:心想。 10 、近中:近处。 11 、禅院 :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11 、无何 :不久,不一会儿。 12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 飞甍 :飞檐。甍,屋檐。 13 、始悟 :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14 、未几 :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15 、高垣睥睨 :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16 、连亘 :连绵不断。 17 、居然城郭 :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18 、中有楼若者 :其中有的像楼房。 19 、堂若者 :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20 、坊若者 :有的像街巷。坊(fǎng),街巷,店铺。 21 、历历在目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22 、以:用 23 、莽莽然 :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24 、依稀 :隐隐约约。 25 、既而:一会儿。 26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没有。乌,同“无”。 27 、危楼 :高楼。危,高。 28、 直接:一直连接。 29、 霄汉 :云霄与天河。 30、 窗扉 :窗户。 31、 皆:都 32 、洞开 :大开。洞:像洞一样。 33、裁如星点 :才像星星那么小。裁,同“才”,仅仅。 34、黯然缥缈 :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5、而:连词,表示承接。 36 、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37、或:有的。 38、凭 :靠着。 39 、不一状 :姿态不一。 40、逾时 :过了一会儿。 41、倏忽 :突然。 42、人烟市肆 :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43、遂 :终于。 44、孤 :孤零零 45、耸 :耸立 46、惊疑 :惊奇,疑惑 47、碧 :青绿色 48、 同人:同业朋友 49、然:但是 50、数:几 51、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52、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 (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53、 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54、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 55、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56、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57、直接霄汉: 古意: 无限接近于天河,形容山高。 今意: 直直的插入云霄与天河,比喻山高景色美。 58、市肆:集市。肆,店铺。 59、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60、黯然飘渺:昏暗的看不分明
......
买本初中文言文全解 或 翻书网上查 不就OK了吗?
赏点吧 Tanks!在我幸苦得分上。。。。5555555
第2个回答  2011-01-17
- -《童趣》、《山市》、《论语十则》...
忘了...
第3个回答  2011-01-30
初一下册:
文言文名字:伤仲永
内容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课下注释: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感到奇怪;6.借旁近:向邻居借;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看;12.自是:从此;13.是:这、此;14.就:完成;15.者:......的地方;16.稍稍:渐渐;17.或:有人;18.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19.邑人:同县的人;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22.扳:通“攀”,牵,引;23.环谒:到处拜访;24.使:让;25.从:跟从;26.称:相当;27.泯然:消失。28.不至:没有达到(要求)。29.王子:王安石的自称。30.夫:发议论。31.固:本来。

文言文名字:木兰诗
原文唧(jī) 唧(jī)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 汗(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 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 溅(jiān)。旦(dàn)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jiū) 啾(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可(kè) 汗(hán)/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ú)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pū) 朔(shuò),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课下注释1. 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3. 惟:同“唯”。只。 4. 军贴: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è 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16.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17.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 19.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0.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 不用:不愿做。 22.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23. 郭:外城。 24. 扶将:扶持。 2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26. 霍霍(huò huò):磨刀的声音。 27. 著:穿。 2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9. 帖花黄: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30. 火伴:同“伙伴”。同伍的上兵。当时规定若干土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3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3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文言文名字;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课下注释 卿qīng:你,古代君王对臣下.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当涂:当权。辞:推辞。过:到。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重新。孤:我,古时君王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儒家经典。博士:当时专门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涉猎shè: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大兄:长兄。文中指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见事:认清事情,识别形势。

文言文名字: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课下注释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屏障zhàng:屏风.围帐等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团坐:围绕而坐。少顷:一会儿。满坐寂然:全场都静悄悄的。坐,通“座”,座位。呓语yì:说梦话。既而:不久。乳:名词作动词,喂奶。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絮絮xù:连续不断的说话。众妙必备:各种声音的妙处都具备了。毕,全,都。备,具备。未几:不多久。鼻句声hōu:打鼾。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松弛。俄而:一会儿。间jiàn:夹杂。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模拟声音的词。曳屋许许声yè hǔ:拉塌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虽:即使。一端:一头,文中指声音中的一种。名:说出。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股:大腿。几jī:几乎。

文言文名字: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课下注释 :1、夸父逐日赛跑
2、河、渭不足黄河
3、弃其杖自己的、他的。
4、化为邓林成为

文言文名字:共工恕触不周山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课下注释: 1、夸父逐日赛跑
2、河、渭不足黄河
3、弃其杖自己的、他的。
4、化为邓林成为
两小儿辩日 《列子》
①选自《列子?汤问》。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在现在山东省曲阜县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②辩斗:辩论,争胜负。③以:认为。④去:距离。⑤车盖:古时候车子上的大圆盖子,雨天挡雨,热天蔽日。⑥及:到。⑦盘盂:盛放食物的器皿。盘,盛放食物圆而浅的器皿。盂,盛放液体食物的器皿。⑧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⑨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⑩决:判断。(11)孰(sh*):疑问代词,相当于“谁”、“哪个”。(12)汝(r():人称代词,你。
希望能采纳,我费了很大劲的哦 呵呵
初一上学期的他们已经告诉你了,初二的就不能写了,我还没上初二呢 呵呵
第4个回答  2011-01-16
ikkkikiyuiyuiy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