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的发明者 和规则

排球的发明者 和规则

排球的起源和发展:排球运动开始于1895年,在美国马萨诸洲霍利约克城,一位名叫威廉·G·摩根的天主教青年会体育教育督导在辅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起来的篮球运动固然很好,但运动剧烈,不太适合年纪大的人,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他创造了一种新游戏:在网球场上用篮球内胆进行比赛,双方人数不限但要相等,各据一方。将球胆在球网两边来回传托,使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排球最早的雏形。最初的排球运动只是一种消遣,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赛双方临时协商决定。很快这个游戏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的传播起来,最早被摩根和斯普林菲尔德市体育干事弗兰克·德博士及消防署林奇署长共同商定名位“小网”(Mitontte),1896年第一次表演赛之后,改名为“Volleyball”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

排球运动的传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首先传到美洲的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家,后又传入亚洲、欧洲等地。传入的渠道多是通过教会。排球传入亚洲是从1900年开始的,首先是印度,然后波及亚洲诸国。传入亚洲是经过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最后发展到6人制。传入欧洲的时间比亚洲稍晚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4—1918),排球运动随着美军士兵的远涉重洋,登上欧洲大陆,当时正是排球规则开始逐渐走向完善的阶段,已采用运动员轮转、15分和6人制。1917年进入意大利、法国和前苏联,1919、1921年先后在捷克和波兰等地开展。1964年进入奥运会,成为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运动。

球网、网柱
(1)球网构造
球网宽1公尺,长9.50公尺,垂直张挂于中线轴的上方。网面由10公分见方的黑色网孔组成。网顶有7公分宽的水平带子,系以自帆布对折,沿球网的全长缝住。带子的两端各有一个孔,孔中穿有绳索与网柱相系,使网顶呈拉紧状态。带子的中间有一可弯曲的钢索,以利于将球网紧系于网住上。在网的下方(无水平带),有一条绳子贯穿于网孔之中,以系紧两网柱,使球网下半部呈拉紧状态。
(2)球网高度
球网置于中线上方,男子网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
球网高度的测量,以测量竿自比赛球场的中央量起。球网两端(边线上方)距地面之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得超过规定高度2公分以上。
(3)网柱
网柱为支撑球网,位于球场与边线相距0.50至1.00公尺处,其高度为2.55公尺,且最好能够调整。
网柱为圆形且平滑,不使用金属铁索以固定网柱于场地上,其装置必须无妨碍和危险。
标志带和标志竿
(1)标志带
两条宽5公分、长1公尺的白色带子垂直紧系于两边线上方球网上。标志带视为球网的一部份。
(2)标志竿
标志竿是一支具有弹性的竿子,长度为1.80公尺,直径为10公厘。标志竿由玻璃纤维或类似的物质制成。两支标志竿紧系于标志带的外缘,两边各一支标志竿上部80公分的长度超出网顶,每10公分涂以对比鲜明的颜色,以红白相间为佳。标志竿应视为球网的一部分且作为有效穿越空间的两侧界限。

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场上裁判可以是5名也可以是7名,数量的差额主要集中在司线身上。一般的比赛或国际比赛采用两名司线,而世界三大赛采用四名司线。但无论是5名或7名裁判,都是由第一裁判员、第二裁判员、司线员、记录员组成。
第一裁判员的主要职责
1.位置
一般处于高于球网的裁判台上进行工作,他的视平线必须高出球网上沿约50cm。
2.赛前
第一裁判员主持场地、器材检查工作;主持挑选发球权、场区工作;主持入场仪式;掌握准备活动时间。

3.赛中
第一裁判员的判定是最终判定,他有权更改其他裁判员的判断;在比赛成死球时,允许比赛队的暂停或换人请求;主持决胜局的挑边工作,回答场上队长所提解释规则的请求和问题;负责决定赛场条件是否符合比赛要求。赛中,只有第一裁判员有权对不良行为和延误比赛犯规进行判罚;对发球犯规和发球位置错误进行判罚;对比赛中击球犯规(“四次击球”、“借助击球”、“持球”、“连击”)进行判罚;对高于球网上部的犯规进行判罚。

4.赛后
第一裁判员主持退场仪式,检查记分表确定无误后签字。

第二裁判员的主要职责
1.位置第二裁判员的位置在第一裁判员对面,比赛场地外面,记录台前面的5 m左右的地带中工作。
2.赛前协助第一裁判员进行有关准备工作;分发和收回场上阵容位置表;每局比赛前,核对双方队员场上位置;将球交给本场比赛的第一个发球队员。

3.赛中
第二裁判员必须对以下犯规鸣哨并做出手势:接发球队位置错误;队员触及球网和第二裁判员一侧标志杆;网下穿越进入对方场区和空间;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和拦网犯规;球触及场外物体或触及地面而第一裁判员处于难以观察情况时。
第二裁判员可以允许比赛队的暂停和换人请求,并具体进行操作。第二裁判员可以用手势指出职权以外的犯规,但不得鸣哨,不得坚持。

4.比赛后
协助进行退场仪式,在记分表上签字。

司线员的职责
1.位置:两名司线员时,一名处于第一裁判员右侧的边线与端线交界处外2m左右位置上,另一名在另一场区的对角上。四名司线员时,各站在一条线后1~3m处。
2.司线员主要判断界内、外球,并以旗示表明自己的判断。

3.用旗示表明球触手出界和球触及标志杆犯规。

4.对发球队员脚触端线及越出发球短线犯规用旗示表明。

5.在观察判断时,因视线被挡住无法判断时,出示无法判断旗示。

记录员的主要职责
1.比赛前
登记队员姓名、号码、取得双方队长、教练签字;登记上场阵容,并有责任保密。
2.赛中
主要工作是记录两队得分情况,登记发球轮次,并观察发球次序是否错误;记录并掌握换人和暂停次数并通知裁判员;当发现不合法请求时,应拒绝并通知裁判员;在每局结束和决胜局中交换场区时,应及时通知裁判员;记录延误比赛犯规和对不良行为判罚。

3.赛后
登记比赛最终结果一栏相关内容;自己首先签字,然后依次取得双方队长、裁判员的签字;如果赛中运动队提出抗议申诉,赛后允许队长在记录表上填写相关内容;将记录表和成绩报告单交竞赛部门。

排球队的正式队员由12人组成,场上6人,包括两名主攻、两名副攻、一名二传、一名接应二传(四二配备为两名二传)和自由防守人(自由人后排替下场上的队员)

主攻是排球队的主要调整球攻击点,主要为四号位的强攻,也包括六号位的后排进攻和二号位的定点强攻。
副攻是主要拦网手,也是快球的具体执行者。
二传是球队的灵魂,主要由他来组织战术和分配球。
接应是在二传不能及时插上时替代他传球的人,现在排球已经将他赋予为主要攻击点。
自由人主要替换其他人后排一传、防守,但是他不能进攻和拦网。
站位图:
接应 副攻 主攻
主攻 副攻 二传
这是常用的二—主—副的站位,重点突出接应的作用。排球场上,同一位置的球员站位为对角,一轮过后,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我很喜欢排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7
发明者——美国人摩根
(一)“小网子”出世,“空中飞球”起飞
19世纪末的美国,随着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4次产业革命的兴起,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学校将体育列人了课程,妇女得到了更多的活动自由,社区公园和娱乐计划引人城市,交通的改善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出版物的增加传播着体育信息。富裕的时间和金钱,使人们对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大。
1891年,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春田学院发明了篮球运动。
4年之后,离篮球发明地仅10英里之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刚刚迈出大学校门才一年的春田学院毕业生威廉·G·摩根,担当起了霍利奥克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篮球运动对常坐办公室的人和年龄较大的人来说过于剧烈了,他们不愿在球场上上气不接下气的奔跑、冲撞,他们需要一项新的运动来满足他们既要活动出点儿汗,又要得到身心放松而不太累的需要。摩根这位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得意弟子,没有辜负人们和老师的希望,他根据人们的这一需要,在体育馆内挂上网球网子,用篮球胆在球网上空来回打。打法上采用网球和手球的一些技术,规则类似棒球,由9局组成,连胜3分为1局,双方上场人数不限,但须对等。摩根给这种运动形式取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名字“Mintonette”,意即“小网子”。
“小网子”活动满足了中年人娱乐和体育之需,受到人们欢迎。于是,排球运动就这样从嬉戏篮球胆的球戏中发展起来了。 189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指导大会在霍利奥克城举行。大会期间举行了历史上最早的“小网子”比赛,两队各出5人,双方队长分别是霍利奥克市市长库兰和消防队长林奇。兴致勃勃观看表演的A·T·哈尔斯博士觉得“小网子”一词意犹未尽,提议把“ Mintonette”改为“ Volleyball,取“空中飞球”之意。这一提议形象地概括了排球运动的性质,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从此,排球—一“空中飞球”开始起飞。
(二)篮球胆轻飘,块皮胶合成型
最初在排球场上用的是篮球。但篮球打起来太重、 太沉,打得人们手腕发疼,且易伤手指。篮球不行,摩根又试用足球。但足球也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摩根将篮球胆从篮球中取出,球胆充气后既轻又飘,打起来比篮球、足球好多了。但球胆又太轻,难以控制方向。摩根找到当时美国较大的司保了体育用品公司,要求他们设计一种用软牛皮包制的球,这种球既不伤手指,又不会一打就跑。就这样,司保丁公司按摩根的设计要求做出了第一批排球。球重255克~340克,圆周63.5~ 68.6厘米,橡皮胆外包皮套或帆布套,制成了类似现在的排球。今天排球的重量和大小就是据此演变而来的。
1897年,美国首次公布的10条排球比赛规则中规定,球是一个外面包有皮套或帆布套的橡皮胆,球的圆周为63.5-68.6厘米,重340克。
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时颁布的第一本国际排球规则规定:排球重量250~300克,圆周65~68.5厘米, 气压0.52~0.58公斤/平方厘米。
此后,块皮缝合代替了皮套或布套,胶合技术代替了缝合技术,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
(三)气压过高球死沉,放气减压易于击
250~300克的重量,0.52~0.58公斤/平方厘米的气压,使排球打起来手感沉重,比赛中由于球速快而中断甚多,尤其是垫球技术的出现,使手臂击球就如同用手臂击石头一般。于是,国际排联不断修改规则,减小 球的气压。继将球的气压由0.52~0.58公斤/平方厘米减至0.48~0.52公斤/平方厘米以后,又在于 198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规则中将球改为: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此一规定一直延用到1996年。
然而,随着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比赛中的中断也随之增加。据国际排联普及推动委员会1995年的调查,排球比赛中死球时间占2/3。这就大大影响了排球比赛的可观赏性。在国际排联普及推动委员会1995年对最受群众欢迎项目的调查中,排球排在足球、篮球、赛车、田径、滑雪之后,仅名列第六。这与国际排联试图将排球推成世界第一运动项目的目标相距甚远。而造成排球比赛中死球过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球速过快。
为此,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在其主席,我国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马启伟的带领下,从1995年起开始实验研究不同气压的球对其飞行速度的影响及其在比赛中的运用效果。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个连科学家们目前都难以解释的有趣现象:当球的气压在0.30公斤/平方厘米时, 相同击球条件下的球速最慢,队员手感最好。球的气压增大或减小,球速都快于0.30公斤/平方厘米时。在世界一流男排强球队的比赛试验也表明,当用现行气压的 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 54%,当用 0.30公斤/平方厘米的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 73%,上升了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防守得到帮助,死球率降低,比赛的精彩程度增加。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1996年8月国际排联亚特兰大代表大会通过了对 1997~2000年排球比赛规则的修订,并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规则。新的规则规定: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四)随“教”传播衰宇,随“战”逐流远航排球运动出现后,通过教会的传播活动和美国军队的军事与战争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排球传人亚洲较早。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1900年,排球传入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 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
当排球传人亚洲时,规则尚处于不完备的阶段。当 1910年美国传教土布朗将排球运动介绍到菲律宾时,看到亚洲各国经常在室外进行排球运动,且人口众多,考虑到让更多的人能参加排球运动,他介绍的是16人换发球制的排球。这种16人制的打法又随着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采用而传播到了亚洲各国。这样,亚洲各国都经历了16人、12人、9人制排球这一过程,直到50年代才引进6人排球。至今,在亚洲各国还能看到9人制的排球比赛。
随着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排球在20世纪初进人了美洲一些国家。
1900年,加拿大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之外开展排球活动的国家。接着排球就传入了南美各国。 1905年传 入古巴; 1909年传入波多黎各; 1912年传入乌拉圭; 1917年传人巴西。
在美洲各国,人们习惯地将排球活动看作是一项消遣娱乐活动,并没有看重它的体育竞赛性质,直到1964年被列为了奥运会项目,排球在美洲所受的冷遇才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一1919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排球运动列人了美军军事训练营的训练计划,推广到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军事营地,成千上万的排球和球网被送到美国军人的手中。同时它也被作为礼品赠送给了盟军的体育官员们。这样,排球随着美国军队的军事活动传到了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1914年传人英国;1917年传人法国、意大利、俄国;1918年传人南斯拉夫;1919年传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1922年传人德国。
值得一提的是, 1919年,美国派遣军分发了16000个排球给它的部队和同盟军,这一行动大大刺激了排球在欧洲的开展。 1925年,以斯大林为首的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排球为群众性体育项目,提出了“百万人排球运动”的号召,使排球运动在前苏联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苏军士兵的影响,排球在东欧各国也开展起来了。
(五)“华利波”传人,“队球”定名“排球”
在我国,排球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作为文化教育的体育,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人侵来到我国,美国传教士在传教布道之时把排球队带了进来。1905年,排球活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倡行,后来主要通过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留学生。外籍人士等以教学、游戏、训练班及表演等方式传播,排球运动逐步在我国部分城市的一些学校中开展起来。人们根据Volleyball的译音,把空中飞球称为“华利波”。就这样,“华利波”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
1913年5月,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大会原来没有设立排球项目,增设这项锦标是东道主为了多拿金牌在赛前临时决定的。到了开幕那一天,只有菲律宾一国报名,于是怂恿中国参加。当时任中国队总领队的美国人勃郎·格雷同意了菲队的请求,从田径、足球队中临时选人,匆忙上阵,头顶脚踢,结果以0:2的比局连输两场。这便是我国参加最早的国际排球赛了。
1914年在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二届全运会上,排球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并将“华利被”改称“队球”,取成队比赛之意。
1921年,旧中国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第一次有了女排比赛。
1930年旧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之前,经中华全国体 育协进会研究,根据其球在空中被来回排击和参加者成 排站位这两个特点,将“队球”改称“排球”。
从此,排球这一名称和运动形式在我国传播开来,沿用直今。
(六)国际排联成立,魅力扩展全球
排球的比赛性质和世界各国对举行世界性排球比赛的要求,导致了国际排联的成立。
1947年在巴黎召开了有17个国家排协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法国人鲍尔· 利伯被选为主席,任职到1984年;而后墨西哥人阿科 斯塔当选为国际排联主席,任职至今。
国际排联于1949年在布拉格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
从排球运动的初创到1949年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其间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半个世纪中,排球规则逐步形成,基本技战术日趋丰富,国际交往越来越多。
1952年在莫斯科举办了第一届女子排球锦标赛,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排球被接纳为奥运会项目, 1965年在华沙举办了第一届男子世界杯排球赛,1973年在乌拉圭举办了第一届女子世界杯赛。至此,形成排球锦 标赛、世界杯排球赛、奥运会排球赛三项建全的世界大赛制度,各项赛事每隔四年举办一届。此后,世界排球大赛系列中又增加了世界男女青年锦标赛(1977年)。 世界男女少年锦标赛 (1989年)、世界男排联赛(1990 年)和世界女排大奖赛(1993年)。
到1997年,国际排联已成为拥有 213个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参加排球运动的人数已超过1亿5千万,排球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足球的广为普及的运动项目,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1964年东京奥运会女排决赛时,日本电视收看率达全国人口的91%。
1981年在巴黎近郊克拉马市举行的一年一度的 “一日排球赛”上,275个队,近2500名男女运动员,从早到晚在足球场地上划定的54个排球场上进行了1200场角逐,队员中男女老少齐上阵,背着孩子出场的大有人在。
1983年7月前苏联男排访问足球王国巴西,同巴西男排在可容纳10万观众的足球场中进行了比赛,观赛者有96000人,因天降倾盆大雨使比赛中断45分钟,竟无一人退场。
1986年地中海岛国马尔他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排球马拉松。排球马拉松从每年8月的第一个周末22点正 式开始比赛。比赛在6支队伍间连续轮换进行。1986年连续进行了100个小时,1987年120小时,1988年144小时,1989年170小时,1990年180小时,1991年190 小时,1992年195小时,而今已超过了200小时。排球马拉松吸引了全城85%的人口前往观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排联、欧洲排联等国际体育组织的祝贺。
为了进一步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1988年国际排联制定了《世界排球发展计划》:在世界各个地区建立20多个排球发展中心;发展娱乐性和健身性排球;向发展中国家赠送排球器材;向各国提供技术教材和录像资料等。1995年国际排联推出了《世界排球2001计 划》:在各大洲各国树立排球为顶尖运动的形象;使排球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运动之一;让排球引起电视网和各 节目赞助商的兴趣;使排球管理机构成为现代高职业化的机构;使拥有高水平球队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
排球运动由两队各六名选手组成,但是现在增设了自由人,该运动的目的在于使击出的球稍高于网前伸出的双手,从而使球落入对方的半场而得分。

每队的球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三名网前选手和三名靠近底线的选手。每一方击球过网不得超过三次,原则上一名攻击手将和一名队友在网前拦截,阻止球落入本方半场并可以通过拦截直接得分。

比赛开始时,发球队的球员位置应如下图:

简单来说,运动员不得持球,不得连续击球两次。他们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击球,但是如果球从球员身上的某一部位弹到另一部位时,将被认作是两次击球,按违例计算。如果球员在界外击球或击球时身体的某一部位触网将被判失分。

2.发球

每方的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球。每次本队获得发球权后由发球球员在本方半场的右后角将球发入对方半场重新开始比赛。发球球员可以用上手或下手发球,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来都可以。发球可以在底线后的任一处开球,但是规则又允许进行跳发球的队员在落下时进入场内。排球可以落入对方半场的任何一处,该发球队员将继续发球直至本队失去发球权。

3.得分

在新的得分规则下,一方在获得发球权时同时得分,即所谓的每球得分制。比赛由五局构成。在前四局的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必须达到2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在第五局的比赛中获胜一方只需达到1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

4.自由人

新设置的自由人将是一名防守专家,可以在后排进行任意的替换,帮助本队抵御对手的进攻。自由人不得发球,拦网或是绕到前排,所以一般由一名身材矮小但是动作灵活的,能够迅速倒地救球使得比赛得以继续的球员担纲。自由人可以自由替换,为了易于区别,自由人将穿上与其他球员不同颜色的衣服。

5.换人

根据另一项被修改的规则,教练员可以在比赛期间站着向球队发号施令,但是必须呆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替换自由人在内,教练在每局的比赛中共有6次的机会替换队员。替补队员可以换下某一名先发队员或再被相同的队员替下。

6.其它规则

1.只有前排的球员方可拦网。

2.球员可在球越过网之前进行拦截,但是不得触网或是干扰对手。

3.拦网不算作一次击球。

4.球不得触网,也不得碰到同队的队友。

5.每个队在每局的比赛中都有两次的暂停机会。

二.装备

1.场地

排球项目是在一块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进行的。场地被一张高2.43米(男排场地)或是2.24米(女排场地)的网分成两个对等的部分。距离网三米的两侧处是进攻线,用来限制后排队员击球进攻的距离(比如说拦网)。边线是场地的一部分,所以当球压线时按界内球计算。

2.网

排球用网由10平方米的黑色小孔构成。在网子的顶部缝上两条5厘米长的白色帆布带。在底部有一条绳子拴在柱子上以保证网处于拉紧的状态,因为有时在比赛进程中球会碰到网上。两个连接在网上的触角标志着交叉空间的边界。球被一方传过网时必须越过这个交叉空间。

3.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由一个内置的球胆和柔软的皮革制成。室内排球的用球和沙滩用球的大小相同---圆周为65厘米到67厘米,重量大约为260克到280克,但唯一不同的是室内用球的气压比沙滩排球的要高。
回答者:AhpoYang - 试用期 一级 3-7 12:00

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麻省霍利约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创造了一项球类游戏:人们分站在网球场球网的两侧,用篮球胆之类的球托来拍去,击球的次数不限。这就是排球运动的雏形。首次排球比赛是1896年在美国斯普林费尔体育专科学校举行的。出场人数由双方共同商定,不限多少,但必须相等。一次比赛共打九盘,一方的一名队员发球连得3分为一盘;场地的面积为7、62米*15、24米;球网宽0、61米,长8、235米离地高度为1、98米;球重255-346克,橡胶球胆,外壳用皮革和帆布缝制而成,球的圆周为63、5-68、8厘米;发球者必须一足踩在端线上,有两次发球机会等等。1912年,规定双方上场的队员必须轮转位置。1917年,规定每队上场队员为六人。1922年,规则已趋完备,规定每方必须在三次以内将球击过网。1977年,国际排联对规则又进行了修改。将标志杆内移20厘米;拦网触手后还可击球三次。这两条规则有利于防守,对进攻技术、战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排球运动首先传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在美洲流行开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球传入法国、意大利、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由于当时“六人制”,“位置轮转”等项规则已被确定,故欧洲排球运动逐渐普及起来。 排球传入亚洲较早,1913年首届远东运动会即把排球列入竞赛项目。六十年代以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尼亚、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排球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地区开展六人制排球之后,特别是中国首创的快球打法得到迅速传播后,水平提高较快,六十年代即变成一支能与欧洲强队相抗衡的力量。 首先是日本女排刮起“远东台风”,从1962年到1967年,连夺三次世界性比赛的冠军。六十年代末日本男排又跻身于世界先进地位。接着,朝鲜女排和南朝鲜女排取得了世界性比赛第三名的成绩。1981年,中国女排崛起,以全胜的战绩夺得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1982年,中国女排又赢得了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桂冠,取得了参加1984年奥运会的当然资格,誉满世界排坛。 七十年代以前,美洲人一直把排球运动看成娱乐性的游戏项目,运动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和亚洲。到七十年代中期,古巴人首先崛起,以惊人的弹跳力,高打重扣结合亚洲打法,刮起一阵“加勒比旋风”。与此同时,巴西、美国、阿根廷、秘鲁等队的技术也迅速提高,形成强大的美洲势力。 近年来,非洲的排球技术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其中突尼斯和埃及队进步显著。现在,排球运动已进入欧、亚、美三大洲鼎立的时代。 目前世界性的排球比赛有:世界排球锦标赛、奥运会排球赛、世界杯排球赛,均为每四年举办一次。
排球规则的主要内容

排球规则是由技术性规定、非技术性规定和场地设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决定的。

1.排球比赛的场地和设备

a.比赛场地

分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呈长方形对称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国际比赛的场区边线外的场区至少5米,端线后至少9米,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

b.比赛场地的场区

比赛场区:由中线的中心线分为长9米、宽9米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前场区:每个场区各划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

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发球区:在两边的端线外,两条边线的延长线上,各划两条长15厘米,

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端线之间为发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准备活动区:在两个无障碍区外的替补席远端,划3*3米见方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c.比赛场地的要求

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划一。世界性比赛场地地面只能为木质或合成物。

界线:宽均为5厘米,其宽度包括在各个场区内。

颜色:室内必须为浅色。界线颜色要与地面颜色不同。世界性比赛场地界线为白色,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不同的颜色。

温湿度和照明:室内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摄氏度(50华氏度)。照明度为1000--1500勒克斯。世界性比赛的室内温度,最高不得高于25摄氏度(77华氏度),最低不低于16摄氏度(61华氏度)。湿度不得高于60%。

d.比赛的器材与设备

器材除规定的网柱、球网、标志带、标志杆和比赛球外,还有以下设备:

球队用的长椅:长度至少应能坐9人。

记录台:一般坐两个人,一名正式记录员,一名辅助记录员。国内比赛一般只有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广播员在记录台就座。

裁判台:要能升降,下部要用防护套包好,以防队员救球时受伤。

量网尺:长度要在2.50米以上,并在男子网高2.43米和女子网高2.24米处画标记,同时在这两个高度上方2厘米处画上另一种标记。

气压表:比赛球的气压为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所有比赛用球的气压必须一致。

比赛用球和球架:要求将5只比赛球放到球架上,比赛采用三球制。

计分器:能显示双方的比赛分数、双方的暂停和换人次数。

换人牌:为1-18号,两侧的颜色最好有区别,并用盒子装好。

拖把:需要六个拖把供擦地员使用。

小毛巾:至少需要十块供擦地员和捡求援球员使用的小毛巾,毛巾最小为4厘米见方,最大为40厘米*80厘米。

气筒:球压不足时,供充气用。

蜂鸣器:最好能让教练员和记录员都能使用。

表格:包括记录表、位置表、成绩报告单和广播员用表等。

2.非技术性规定

a.队员的服装

队员的服装包括上衣、短裤和运动鞋。上衣、短裤和袜子必须统一、整洁和颜色一致。国际比赛中,全队队员鞋子的颜色必须一致,但商标可以不同。上衣的号码必须是1-18号,号码的颜色必须与上衣明显不同。身前号码至少为10厘米宽,身后号码至少为15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为2厘米。

b.禁止佩带的物品

禁止佩带可能造成上伤害及有利于人为加力的物品。可以戴眼镜参加比赛,但所引起的后果一切由个人负责。

c.参加者的基本权力

队长、教练员、队员都有其相对应的权力。在此不作详细介绍。请大家参阅有关资料。

3.技术性规定

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5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将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第一次发球试图。在发球试图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中将球发出。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在每次发球时都允许有一次发球试图。

队员的场上位置: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队员的位置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网下穿越:在不防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在比赛中断后,队员可以进入对方场地。

触网:新规则规定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算犯规。

进攻性击球:指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向对方的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触球时必须在本场地空间。后排队员则允许在后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起跳时脚不得踏及或越过进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

拦网:只有前排队员允许完成拦网,后排队员不得完成拦网。

比赛中的击球:队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队员若违背上述规定,则为持球。球必须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若球先后触及队员的不同部位,则为连击犯规。

3.执行规则的原则

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是以规则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为基础的。

主要原则有:

1)使比赛在良好和公正的条件下进行。

2)积极鼓励观赏性。

3)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

4.裁判员之间的配合

包括第一二裁判员之间的配合、第一裁判员与记录员之间的配合、第一裁判员与司线员之间的配合、第二裁判员与记录员之间的配合、第二裁判员与司线员之间的配合以及司线员之间的配合。具体内容在此不详细介绍。

参考资料:www.baidu.com

第2个回答  2007-03-07
排球运动排球运动

发明者——美国人摩根
(一)“小网子”出世,“空中飞球”起飞
19世纪末的美国,随着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4次产业革命的兴起,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提高,工人生活有所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学校将体育列人了课程,妇女得到了更多的活动自由,社区公园和娱乐计划引人城市,交通的改善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出版物的增加传播着体育信息。富裕的时间和金钱,使人们对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大。
1891年,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在春田学院发明了篮球运动。
4年之后,离篮球发明地仅10英里之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刚刚迈出大学校门才一年的春田学院毕业生威廉·G·摩根,担当起了霍利奥克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篮球运动对常坐办公室的人和年龄较大的人来说过于剧烈了,他们不愿在球场上上气不接下气的奔跑、冲撞,他们需要一项新的运动来满足他们既要活动出点儿汗,又要得到身心放松而不太累的需要。摩根这位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得意弟子,没有辜负人们和老师的希望,他根据人们的这一需要,在体育馆内挂上网球网子,用篮球胆在球网上空来回打。打法上采用网球和手球的一些技术,规则类似棒球,由9局组成,连胜3分为1局,双方上场人数不限,但须对等。摩根给这种运动形式取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名字“Mintonette”,意即“小网子”。
“小网子”活动满足了中年人娱乐和体育之需,受到人们欢迎。于是,排球运动就这样从嬉戏篮球胆的球戏中发展起来了。 1896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指导大会在霍利奥克城举行。大会期间举行了历史上最早的“小网子”比赛,两队各出5人,双方队长分别是霍利奥克市市长库兰和消防队长林奇。兴致勃勃观看表演的A·T·哈尔斯博士觉得“小网子”一词意犹未尽,提议把“ Mintonette”改为“ Volleyball,取“空中飞球”之意。这一提议形象地概括了排球运动的性质,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从此,排球—一“空中飞球”开始起飞。
(二)篮球胆轻飘,块皮胶合成型
最初在排球场上用的是篮球。但篮球打起来太重、 太沉,打得人们手腕发疼,且易伤手指。篮球不行,摩根又试用足球。但足球也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摩根将篮球胆从篮球中取出,球胆充气后既轻又飘,打起来比篮球、足球好多了。但球胆又太轻,难以控制方向。摩根找到当时美国较大的司保了体育用品公司,要求他们设计一种用软牛皮包制的球,这种球既不伤手指,又不会一打就跑。就这样,司保丁公司按摩根的设计要求做出了第一批排球。球重255克~340克,圆周63.5~ 68.6厘米,橡皮胆外包皮套或帆布套,制成了类似现在的排球。今天排球的重量和大小就是据此演变而来的。
1897年,美国首次公布的10条排球比赛规则中规定,球是一个外面包有皮套或帆布套的橡皮胆,球的圆周为63.5-68.6厘米,重340克。
1947年,国际排联成立时颁布的第一本国际排球规则规定:排球重量250~300克,圆周65~68.5厘米, 气压0.52~0.58公斤/平方厘米。
此后,块皮缝合代替了皮套或布套,胶合技术代替了缝合技术,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
(三)气压过高球死沉,放气减压易于击
250~300克的重量,0.52~0.58公斤/平方厘米的气压,使排球打起来手感沉重,比赛中由于球速快而中断甚多,尤其是垫球技术的出现,使手臂击球就如同用手臂击石头一般。于是,国际排联不断修改规则,减小 球的气压。继将球的气压由0.52~0.58公斤/平方厘米减至0.48~0.52公斤/平方厘米以后,又在于 198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规则中将球改为: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此一规定一直延用到1996年。
然而,随着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排球比赛中的中断也随之增加。据国际排联普及推动委员会1995年的调查,排球比赛中死球时间占2/3。这就大大影响了排球比赛的可观赏性。在国际排联普及推动委员会1995年对最受群众欢迎项目的调查中,排球排在足球、篮球、赛车、田径、滑雪之后,仅名列第六。这与国际排联试图将排球推成世界第一运动项目的目标相距甚远。而造成排球比赛中死球过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球速过快。
为此,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在其主席,我国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马启伟的带领下,从1995年起开始实验研究不同气压的球对其飞行速度的影响及其在比赛中的运用效果。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个连科学家们目前都难以解释的有趣现象:当球的气压在0.30公斤/平方厘米时, 相同击球条件下的球速最慢,队员手感最好。球的气压增大或减小,球速都快于0.30公斤/平方厘米时。在世界一流男排强球队的比赛试验也表明,当用现行气压的 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 54%,当用 0.30公斤/平方厘米的球比赛时,防守成功率为 73%,上升了19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防守得到帮助,死球率降低,比赛的精彩程度增加。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1996年8月国际排联亚特兰大代表大会通过了对 1997~2000年排球比赛规则的修订,并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规则。新的规则规定: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四)随“教”传播衰宇,随“战”逐流远航排球运动出现后,通过教会的传播活动和美国军队的军事与战争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国。
排球传人亚洲较早。通过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1900年,排球传入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 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
当排球传人亚洲时,规则尚处于不完备的阶段。当 1910年美国传教土布朗将排球运动介绍到菲律宾时,看到亚洲各国经常在室外进行排球运动,且人口众多,考虑到让更多的人能参加排球运动,他介绍的是16人换发球制的排球。这种16人制的打法又随着1913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采用而传播到了亚洲各国。这样,亚洲各国都经历了16人、12人、9人制排球这一过程,直到50年代才引进6人排球。至今,在亚洲各国还能看到9人制的排球比赛。
随着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排球在20世纪初进人了美洲一些国家。
1900年,加拿大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之外开展排球活动的国家。接着排球就传入了南美各国。 1905年传 入古巴; 1909年传入波多黎各; 1912年传入乌拉圭; 1917年传人巴西。
在美洲各国,人们习惯地将排球活动看作是一项消遣娱乐活动,并没有看重它的体育竞赛性质,直到1964年被列为了奥运会项目,排球在美洲所受的冷遇才得到改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一1919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排球运动列人了美军军事训练营的训练计划,推广到美国国内及国外的军事营地,成千上万的排球和球网被送到美国军人的手中。同时它也被作为礼品赠送给了盟军的体育官员们。这样,排球随着美国军队的军事活动传到了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沿岸。1914年传人英国;1917年传人法国、意大利、俄国;1918年传人南斯拉夫;1919年传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 1922年传人德国。
值得一提的是, 1919年,美国派遣军分发了16000个排球给它的部队和同盟军,这一行动大大刺激了排球在欧洲的开展。 1925年,以斯大林为首的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排球为群众性体育项目,提出了“百万人排球运动”的号召,使排球运动在前苏联很快得到普及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苏军士兵的影响,排球在东欧各国也开展起来了。
(五)“华利波”传人,“队球”定名“排球”
在我国,排球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作为文化教育的体育,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人侵来到我国,美国传教士在传教布道之时把排球队带了进来。1905年,排球活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倡行,后来主要通过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留学生。外籍人士等以教学、游戏、训练班及表演等方式传播,排球运动逐步在我国部分城市的一些学校中开展起来。人们根据Volleyball的译音,把空中飞球称为“华利波”。就这样,“华利波”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
1913年5月,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大会原来没有设立排球项目,增设这项锦标是东道主为了多拿金牌在赛前临时决定的。到了开幕那一天,只有菲律宾一国报名,于是怂恿中国参加。当时任中国队总领队的美国人勃郎·格雷同意了菲队的请求,从田径、足球队中临时选人,匆忙上阵,头顶脚踢,结果以0:2的比局连输两场。这便是我国参加最早的国际排球赛了。
1914年在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二届全运会上,排球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并将“华利被”改称“队球”,取成队比赛之意。
1921年,旧中国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第一次有了女排比赛。
1930年旧中国第四届全运会之前,经中华全国体 育协进会研究,根据其球在空中被来回排击和参加者成 排站位这两个特点,将“队球”改称“排球”。
从此,排球这一名称和运动形式在我国传播开来,沿用直今。
(六)国际排联成立,魅力扩展全球
排球的比赛性质和世界各国对举行世界性排球比赛的要求,导致了国际排联的成立。
1947年在巴黎召开了有17个国家排协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法国人鲍尔· 利伯被选为主席,任职到1984年;而后墨西哥人阿科 斯塔当选为国际排联主席,任职至今。
国际排联于1949年在布拉格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
从排球运动的初创到1949年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其间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半个世纪中,排球规则逐步形成,基本技战术日趋丰富,国际交往越来越多。
1952年在莫斯科举办了第一届女子排球锦标赛,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排球被接纳为奥运会项目, 1965年在华沙举办了第一届男子世界杯排球赛,1973年在乌拉圭举办了第一届女子世界杯赛。至此,形成排球锦 标赛、世界杯排球赛、奥运会排球赛三项建全的世界大赛制度,各项赛事每隔四年举办一届。此后,世界排球大赛系列中又增加了世界男女青年锦标赛(1977年)。 世界男女少年锦标赛 (1989年)、世界男排联赛(1990 年)和世界女排大奖赛(1993年)。
到1997年,国际排联已成为拥有 213个国家和地区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参加排球运动的人数已超过1亿5千万,排球运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仅次于足球的广为普及的运动项目,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1964年东京奥运会女排决赛时,日本电视收看率达全国人口的91%。
1981年在巴黎近郊克拉马市举行的一年一度的 “一日排球赛”上,275个队,近2500名男女运动员,从早到晚在足球场地上划定的54个排球场上进行了1200场角逐,队员中男女老少齐上阵,背着孩子出场的大有人在。
1983年7月前苏联男排访问足球王国巴西,同巴西男排在可容纳10万观众的足球场中进行了比赛,观赛者有96000人,因天降倾盆大雨使比赛中断45分钟,竟无一人退场。
1986年地中海岛国马尔他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排球马拉松。排球马拉松从每年8月的第一个周末22点正 式开始比赛。比赛在6支队伍间连续轮换进行。1986年连续进行了100个小时,1987年120小时,1988年144小时,1989年170小时,1990年180小时,1991年190 小时,1992年195小时,而今已超过了200小时。排球马拉松吸引了全城85%的人口前往观战,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排联、欧洲排联等国际体育组织的祝贺。
为了进一步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1988年国际排联制定了《世界排球发展计划》:在世界各个地区建立20多个排球发展中心;发展娱乐性和健身性排球;向发展中国家赠送排球器材;向各国提供技术教材和录像资料等。1995年国际排联推出了《世界排球2001计 划》:在各大洲各国树立排球为顶尖运动的形象;使排球成为观众最喜爱的运动之一;让排球引起电视网和各 节目赞助商的兴趣;使排球管理机构成为现代高职业化的机构;使拥有高水平球队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
排球运动由两队各六名选手组成,但是现在增设了自由人,该运动的目的在于使击出的球稍高于网前伸出的双手,从而使球落入对方的半场而得分。

每队的球员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三名网前选手和三名靠近底线的选手。每一方击球过网不得超过三次,原则上一名攻击手将和一名队友在网前拦截,阻止球落入本方半场并可以通过拦截直接得分。

比赛开始时,发球队的球员位置应如下图:

简单来说,运动员不得持球,不得连续击球两次。他们可以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击球,但是如果球从球员身上的某一部位弹到另一部位时,将被认作是两次击球,按违例计算。如果球员在界外击球或击球时身体的某一部位触网将被判失分。

2.发球

每方的六名球员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球。每次本队获得发球权后由发球球员在本方半场的右后角将球发入对方半场重新开始比赛。发球球员可以用上手或下手发球,用拳,伸开的五指或是手臂来都可以。发球可以在底线后的任一处开球,但是规则又允许进行跳发球的队员在落下时进入场内。排球可以落入对方半场的任何一处,该发球队员将继续发球直至本队失去发球权。

3.得分

在新的得分规则下,一方在获得发球权时同时得分,即所谓的每球得分制。比赛由五局构成。在前四局的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必须达到2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在第五局的比赛中获胜一方只需达到15分,或在此基础上比对方高出两分。

4.自由人

新设置的自由人将是一名防守专家,可以在后排进行任意的替换,帮助本队抵御对手的进攻。自由人不得发球,拦网或是绕到前排,所以一般由一名身材矮小但是动作灵活的,能够迅速倒地救球使得比赛得以继续的球员担纲。自由人可以自由替换,为了易于区别,自由人将穿上与其他球员不同颜色的衣服。

5.换人

根据另一项被修改的规则,教练员可以在比赛期间站着向球队发号施令,但是必须呆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替换自由人在内,教练在每局的比赛中共有6次的机会替换队员。替补队员可以换下某一名先发队员或再被相同的队员替下。

6.其它规则

1.只有前排的球员方可拦网。

2.球员可在球越过网之前进行拦截,但是不得触网或是干扰对手。

3.拦网不算作一次击球。

4.球不得触网,也不得碰到同队的队友。

5.每个队在每局的比赛中都有两次的暂停机会。

二.装备

1.场地

排球项目是在一块长18米,宽9米的场地上进行的。场地被一张高2.43米(男排场地)或是2.24米(女排场地)的网分成两个对等的部分。距离网三米的两侧处是进攻线,用来限制后排队员击球进攻的距离(比如说拦网)。边线是场地的一部分,所以当球压线时按界内球计算。

2.网

排球用网由10平方米的黑色小孔构成。在网子的顶部缝上两条5厘米长的白色帆布带。在底部有一条绳子拴在柱子上以保证网处于拉紧的状态,因为有时在比赛进程中球会碰到网上。两个连接在网上的触角标志着交叉空间的边界。球被一方传过网时必须越过这个交叉空间。

3.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由一个内置的球胆和柔软的皮革制成。室内排球的用球和沙滩用球的大小相同---圆周为65厘米到67厘米,重量大约为260克到280克,但唯一不同的是室内用球的气压比沙滩排球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