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的钦江的历史?

关于钦江的历史来源、历史人文,她对钦州的意义是什么?

  钦江发源于广西灵山县平山镇白牛岭,由东北向西南横穿灵山境内,至钦州市尖山镇入茅尾海,全长179公里,流域面积2457平方公里。是钦州第一长河钦江流经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的19个镇。习惯上,灵山县陆屋镇以上河段称为鸣呵江,陆屋以下河段称为钦江。   流向 钦江上游为陆屋江,出广东灵山县东北,西南流入钦县界,至县东南歧为二,一南流折东南入于海,一西北流为横江,又西南二支合流为猫尾海,东南为龙门港,南入于海。钦江呈东西走向,长达百余公里。编辑本段景色
  钦江发源于灵山境内的罗阳山脉,水量充足,清湛纯净,它养育着一方水土一方人。钦江两岸五彩缤纷,景色迷人。钦江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和谐的自然环境,勤奋的劳动大众,浓厚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旅游条件,纯朴的乡土风情。位于灵山灵东天湖坝底的钦江最上游又称鸣珂江,它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也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编辑本段环境保护
  钦江是钦州人民的“母亲河”,我们要认真保护好、整治好两岸的环境,开发建设好“一江两岸”,为钦州人民造福。这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黄道伟昨日上午检查钦江拦水坝工程及钦江水质环境情况时强调的一番话。   钦江拦水坝工程是为提高钦江城区段枯水期水位、改善城区水环境和用水条件、创造优美滨河环境而规划建设的。项目建成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潮水上溯,为沿岸提水灌溉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将城区水位提高,形成一个“城中湖”,为城区两岸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目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0多万元。在施工现场,黄道伟认真听取情况介绍后,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加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要完善设计,努力把项目建成优质的精品工程,形成一个可供休闲娱乐的景观胜地,造福钦州人民。

  钦州,古称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钦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钦州市建制。  钦州,地处祖国西南沿海,广西南部,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现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钦城管理区,总人口310多万,总面积10843平方公里, 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 今天,开放的钦州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近代历史上钦州出现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现在,他们故居成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钦州市区和灵山县通行方言为白话,属于粤语钦廉系。浦北县通行廉州白话,而犀牛脚地区通行海獭话。  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近年,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政府采取措施得力,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建设高潮迭起。目前,己建有万吨级码头3个,正在建3000吨至万吨级码头11个;己建成仓储(库)11个,总投资24. 25亿元。工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据专家规划设计,近期可建6个作业区和两个内河作业区,建设1~9千吨码头1OO多个,三墩作业区可建3O万吨级泊位。远期吞吐能力1亿吨以上。钦州港的深水条件良好,中国罕见,世界也是少有的。 钦州市区位优势非常突出。已建成的铁路有南(宁)—钦(州)、黎(塘)—钦(州) 、钦(州)—北(海)、钦(州)—防(港)、钦(州)—钦州港等五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钦州交汇。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形成。   钦州港的对外开放,加快了钦州市对外开放步伐,又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钦州人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出口市场现扩大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埃及和阿根廷等23个国家和地区。   钦州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名优产品繁花似锦,有兴旺发达的农业。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钦州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近年来,钦州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投入巨资,大搞城镇基础建设,制订了各种优惠政策,与海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