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三到六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幼教就是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幼儿教育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核心,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学前教育学专业设置

1、自考课程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幼儿园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的人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学前教育学百度百科-幼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3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三到六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第2个回答  2012-04-07
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第3个回答  2011-08-01
补充如下: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五、保教结合的原则。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七、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八、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师

  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1 、幼儿教师的劳动复杂而富有创造性

  2、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3、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

  幼儿

  1、幼儿是教育的客体

  2、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3、幼儿是自身权利的主体

  幼儿园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的要素: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组织

  4、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融合于幼儿在园内的一日活动之中,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

  二、幼儿园课程以促使幼儿获得对生活环境的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

  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得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生活。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生活性与启蒙性—教学内容

  活动性与参与性—教学方法

  游戏性与情境性—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包括:教师布置学习环境、运用教具、电教化教育手段、提供操作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演示等。它是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效传递信息、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

  幼儿园活动的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方向

  二、积极性原则—双边活动

  三、发展性原则—教学进度

  四、直观性原则—教学手段

  五、活动性原则—教学形式

  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活动法

   (实践活动) 直观法

   (感知活动) 口授法

   (口语活动) 游戏法 观察法 谈话法 实验法 演示和示范 讲解讲述 操作练习法 电教手段 讨论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借助材料和设备,让幼儿来亲自动手、参与整个过程,并拿出结论。实验法可使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运用游戏法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2、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育要求相吻合。

  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的安全性。

  2、教师预先操作实验,已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亲自动手。

  4、在幼儿操作实验中,选用的设备材料要齐全、够用,时间要充裕,以便每个幼儿有反复尝试的机会。

  观察法: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作用:丰富感性经验、刺激其各种感官、引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培养其积极的态度和观察力,同时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育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2、观察开始时,教师要想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的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3、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

  4、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

  演示和示范

  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

  示范是指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语言师范和动作示范)

  作用:让幼儿看的具体、学的生动、可以模仿、容易学会。

  电教手段

  电教手段就是要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录音机等设备进行辅助教学。

  作用:具体、生动、形象、易引起幼儿兴趣,开拓视野,加强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运用电教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前做好准备。

  2、教师在组织观看前要提出观看要求,放映后让幼儿交谈印象。

  3、教学中要配合其他其手段。如:插图、实物、教师讲说等。

  教案的写法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2、能力目标3、知识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2、基本部分3、结束部分追问

张雪门

追答

幼儿教育小常识

  1、让小孩学会1岁6个月单独走路,1岁8个月学会单独上厕所;

  2、2岁要学会穿内衣,培养良好的习惯;2岁6个月能单独吃饭,自己穿衣服;

  3、2~3岁穿有鞋带的鞋,训练小孩复杂思考的能力;每天至少吃3种颜色的蔬菜, 训练孩子的统筹能力;

  4、4岁要教育孩子学会自尊,自爱;

  5、5岁要训练孩子的自重意识;

  6、6岁要教育孩子团结,竞争的能力,强弱对比;

  7、8-13岁要使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
  幼儿教育方法 采取表扬教育还是批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永远的论题。在某些情况下绝不纵容孩子,这是可以肯定的。要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第4个回答  2011-07-25
你不知道还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