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次转折性会议是什么?

历史书上的

简论中共历史上三次带转折性会议

一、八七会议
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会议确定了以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为党新时期的总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1.1背景
1927年春夏,暴风骤雨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群众运动席卷全国。遭到打击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内一切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革命运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的后期,不得不把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送送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从而葬送了大革命。【1】
1.2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杰出贡献
毛泽东的发言是在党领导革命的根本性问题上,不但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而且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个发言实际上成为八七会议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为后期的土地革命积蓄了力量,以及,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攻打长沙的暴动失败之后,他面对现实,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果断的抛"城市中心论",改变了作战计划,改变部队行动的方向,带领部队走上井冈山,把暴动后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去,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正确的道路。

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2.1背景
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
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
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2】
2.2 遵义会议中毛泽东的贡献
毛泽东最先提议"扩大会议",解决了"每次开会,都是三票对四票"的情况,为中国共产党高效率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毛泽东的发言是遵义会议上的"主要报告",确定了会议的主旨和基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最先透露遵义会议相关情况,让基层的指挥员了解遵义会议的情况,为中国共产党后期更好地落实遵义会议的思想做了准备;毛泽东最先简称遵义会议,使得"遵义会议"的字样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越来越焕发出彪炳史册的光芒。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路,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又一次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
3.1背景
1978年,当时,国内的政治上:左倾错误依然在国内占有主要地位,受"左"倾错误长期影响和束缚,当时许多人的头脑仍然很顽固,拨乱反正的工作进行的十分艰难;国内的社会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期盼中国能迅速摆脱困境;国内的经济上:邓小平同志重新恢复工作,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出现了徘徊中前进局面;人们的思想上:冲破两个"凡是",人们就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展开了大讨论,最后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国际上的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
3.2邓小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贡献
复出后的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和远见卓识,以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深切把握,果断领导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中深重灾难中走了出来,为中国共产党指名了前进的道路。
第一,否定"两个凡是",邓小平同志抓住千头万绪中的决定性环节,从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入手,领导恢复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什么是社会主义,反复强调要注重发展生产力,领导全党实现工作重心的历史转移,即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第三,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并推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逐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期发展生产力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第四,邓小平同志为了确保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领导并推动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即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3】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八七会议-中共重要会议》,百度百科;
2.《遵义会议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遵义会议的简介》,2018年10月2日,趣历史;
3.《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2019年1月23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6
转折性: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政治上: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中心转移:文家市决策、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26
一般指的是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但也有说政策上的三次转折性会议是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
第3个回答  2007-06-25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