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 市名的由来

如题所述

常熟境内地势平缓,气温温和,风调雨顺,因年年丰收而得名,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南沙县地置常熟县,县治设南沙城(今福山),隶于信义郡(郡治在今昆山市),是为常熟县名之始。1983年1月18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撤销常熟县,设立县级常熟市至今。

常熟市简称虞、虞城,又称江南言子故里,古称琴川、海虞、南沙等。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濒长江,与南通市隔江相望,东邻太仓市,南接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西连江阴市、无锡市锡山区,西北与张家港市接壤。

扩展资料:

常熟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 是江苏省辖县级城市,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

常熟同时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县级市,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位于中国县域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的前列。中国“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成员。

常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长河给常熟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和闻名于世的“沙家浜”,使常熟成于闻名于世的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常熟

参考资料来源:常熟市人民政府-城市概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次子仲雍让国奔赴南方,建勾吴,常熟为勾吴北境。春秋时属吴国,秦汉时为会稽郡吴县北境,三国属吴南沙乡及虞乡,至西晋太康四年(283)以虞乡建立海虞县,此为常熟建县之始,海虞城址即在现在的古城区。东晋时划海虞县西北境的南沙乡设立南沙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将南沙县改名常熟县。隋开皇年间,并海虞县等入常熟,并以常熟升为常州,未几,常熟复为县,属苏州。唐武德七年(624)移县治至海虞城,至今城址未变。宋时属两浙路平江府苏州。元升为常熟州,属平江路。明废州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西境置常熟县,以琴河为界两县同城而治。清宣统三年(1911)复将两县合并为常熟县。194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常熟,以城区设常熟市,县市并治。同年5月12日,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分治区域,常熟县辖7个区49个乡,常熟市辖8个乡镇。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省辖市。1958年4月,撤常熟市,建立虞山镇,市境划归常熟县。1961年11月,划大义以北14个公社和1个农场归属新设置的沙洲县。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常熟县,以县域范围改设为常熟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25
常熟已有5千多年文明史,邑内有崧泽、良渚等文化遗址多处。3千多年前的商末,古公亶父(周太王)次子仲雍让国南下建勾吴,定居常熟。自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建城以来,古城已有1700多年历史,至唐代,已成为商业发达、街市繁荣的江南名城。

常熟依山傍水,古城坐落于虞山东南山麓,城外湖泊环抱,城内琴川古运河纵贯南北,民居枕河而筑,小桥流水人家,街巷幽深静谧,至今仍保持明清时的格局,古典园林点缀其中,山水城园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

常熟是一座风景旅游城市。虞山风景区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虞山,古称乌目山,因纪念吴文化始祖虞仲而更名。山高海拔261米,绵亘9公里,峰峦回环,林木葱郁,自然及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现有辛峰、维摩、兴福、剑门、石洞五个游览区。山前尚湖位于城西,相传姜太公(名尚)曾垂钓于此而得名,湖面宽广,山光水色,自然景观奇美,旧有“湖甸烟雨”等名胜,现有荷香洲等佳处。沙家浜旅游区位于城南昆承湖畔,因京剧《沙家浜》而闻名全国。

常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素有“文化之邦”美称。商初贤相、中国第一位天文学家巫咸,商末仲雍及春秋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言偃,均为吴文化的先驱者。自唐以来,在文学、绘画、书法、藏书、古琴、篆刻、医学、建筑等领域名人辈出。历代涌现宰相9名、状元8名、进士483名、举人和秀才6200余名。

常熟素有“锦绣江南鱼米乡”之美誉,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商贸发达。大闸蟹、桂花酒、鸭血糯、叫化鸡、桂花栗、虞山绿茶、宝岩杨梅名闻遐迩,手绣花边、红木雕刻、绣衣服装畅销国内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始终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跨入新的世纪,常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朝着繁荣的商贸旅游城市、山水一体的生态城市、开放的港口城市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迈进。
```通过环境上的特殊,‘,‘‘把名引进来的‘‘‘
第3个回答  2019-02-28
是因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