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庐山的诗词: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石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创作背景?

如题所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61年9月9日,正值同年8月23日至9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期间。在毛泽东的主持下,此次会议全面地商讨了工业、财贸、教育、科技等问题,决心通过贯彻1960年8月中共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逐渐好转。

20世纪60年代初是复杂而严峻的年代。国内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外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面对着重重反华压力。东南沿海一带,面对着所谓“新月形包围圈”,西部、北部边境也存在安全威胁。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毛泽东依然镇定自若、信心百倍、昂扬奋发。

他坚信外来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统统都吓不倒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不但必将能迅速摆脱前进中的困难局面,而且定能实现自己的崇高目标。毛泽东把自己这种在特定历史年代的情怀,形象而真切地寄寓在这首题照诗中。

原文: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译文:

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扩展资料: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社会新人应有的人格气象

庐山,壮丽奇绝的峰峦,奇伟幽险的瀑布,变化多端的云海,数不清的名胜古迹,给了诗人太多的素材和灵感。身在庐山,人们总有一些特别的感觉,总有一股开阔的诗情,总有一种置身世外的飘洒和俯瞰河山的豪气。

在诸多吟咏庐山的古代诗词中,毛泽东似乎特别偏好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1959年夏天上庐山开会,毛泽东把这几句诗写下来寄给儿媳刘思齐

因为儿子毛岸英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便特意交代说:“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1961年夏天上庐山开会,毛泽东又把这几句诗抄写下来,赠给庐山当地的同志,并在诗末注明:“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诸同志。”

正是在1961年夏天的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看到了江青拍摄的一张题为《庐山雄姿》的照片。照片是暮色时分拍摄的。摄影者立足于相传为唐朝八仙之一吕洞宾居住过的仙人洞角度,近景是雄居高空的松枝,远景是昏暗辽阔的天空和茫茫的云海,中景是御碑亭和树木葱郁的险峰。

或许是有感于当时国内经济困难和国际紧张局势,毛泽东的题照诗写得有些沉重,但基调仍是明朗的进取和对胜景的赞美——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诗中赞美了遒劲的松树品格。

它昂然挺拔于天地之间,尽管乱云翻滚,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它仍然是那样的泰然自若。有人说,诗中赞美的是飞渡的乱云。

它在暮色压迫之中依然我行我素,勇往直前而又从容自如。诗无达诂。不管哪种解释,都昂扬着一种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这恰恰是当今社会的新人们应该拥有的人格气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0

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为江青的庐山仙人峰的照片题了这首诗。“无限风光在险峰”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乐观向上,勇于攀登;“乱云飞渡仍从容”是人生的一种态度,面对困难,从容应对。

诗人有“从容”之心态,才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也不难想像,当时全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崎岖小路上攀登,在艰难险阻中寻求治国自强的真理,并表现出浩浩傲然之骨气。

因此,作者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作者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本诗写于1961年9月9日,首次发表于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扩展资料:

词语注释: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仙人洞,在庐山佛手岩下,牯岭之西,高约两丈,深广各三四丈,传为唐朝仙人吕洞宾所居,故名。李进即江青。

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仍从容:指飞渡的乱云;天生:天设地造,未加人工修饰;险峰:在山崖上才能领略到这样这样无限的风光。

白话译文: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天设地造好一个仙人洞,正是在这险峻的山峰上才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9
此诗为毛泽东于一九六一年所作,虽然所描写的场面较小,但却体现出了伟人从容不迫的心态。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这是考验国人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依旧表现出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挑战而上。伟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从中可以领略到作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悠闲自得的超然风度。
松树一向就是被国人视作坚强不屈、不怕压迫、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精神象征,在暮色余辉中,更能激起人们对它的敬佩。即使是乱云飞渡而来,它仍然从从容容,若无其事,显示了“劲松”不怕被包围的坚强风格。作者将当时的形势比作“暮色”,“劲松”比作自己以及敢于坚持真理、不惧外来压力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伟大的中国,涵盖深远,蕴魅无穷,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甚至于激起读者汹涌澎湃之激情、临危不惧之遐想。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2887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06
第二句错了,是乱云飞渡不是乱石飞渡
第4个回答  2019-12-23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