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3000字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不求质量,感激不尽!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经营思想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摘要: 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管理者为组织制订目标和利用组织的资源去实现这一目标。 国家和 企业都是组织,因而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处于中心和主流地位, 因而这一思想在为中国封建社会提供治理国家理论的同时, 也有可能为现代企业提供理念和 动力。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管理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远源流长, 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创造出来的属于 全人类的共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文化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给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至今,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仍在中国乃至世界继续发挥着重 要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社会中的人并非机器,而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 。每个人都有其特 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 科学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 它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人的心理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呈现 出多元、多变的特点,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人文背 景的特异性, 这种特异性常常与科学管理制度要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传统文化在我国各 个领域都存在着很大影响,研究传统文化对我国管理方面的影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 ,如果用现代管理理论来诠 释,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 “格物——致 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 我国古代的儒学思想家认为,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 式和方法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乃至国家,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内地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奥、台及东南亚久负盛 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家族式企业, 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传统文 化。同时,华人在海外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必须以自我奋斗,依靠家庭成员协作,依靠同族、 同乡帮助才获得成功的,所以家族成员、同乡之间自然产生了一种信赖、亲情,管理中也就 形成了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 管理的根本任务是管理者为组织制订目标和利用组织的资源去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企 业都是组织,因而两者之间有相通之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处于中心和主流地位,因 而这一思想在为中国封建社会提供治理国家理论的同时, 也有可能为现代企业提供理念和动 力。以下便是中国传统经营思想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首先,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家,他对自己应当有什么样的要求?应当树立什 么样的经营思想和理念?这是能否办好企业的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对人 (君子)的道德要求在这方面就很有参考价值。如办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为己"还是"利他"? 通过什么手段和方法去赚钱?办企业赚了钱干什么?如何处理好企业与职工、 社会、 自然的 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无一不可以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得到启发,甚至找到答案。这个问 题的解决, 最根本的还在于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而这正是儒家思想所提倡和追求 的。 其次,战略决策作为现代企业获得成功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其重要性、方法虽然在现 代管理科学中已经有较多论述,但中国古代无论在治国或战争中的大量案例及其经验总结, 无疑对现代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它们能将将干巴巴的决策理论转变为丰 富多彩的管理实践, 为现代企业领导展开了一幅幅战略决策正确和错误导致成功与失败的哲 理画图。只要细细体味与思考,企业家将能从中获得很多灵感与启发,使自己的战略决策不 犯或少犯错误。 第三, 管理的另一重大问题是用人问题,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这方面也有着极为丰富的 理论和实践。汉高祖刘邦在与大臣们议论他的成功之道时曾说:我打仗不如韩信,出谋划策 不如张良,治理后方、不断向前方运送粮草不如萧何。他们三人都是人杰。但我能使他们为 我所用,所以我成功了。他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于用人,这是有道理的。中国历来十分重视用 人问题,有许多成功经验。如用人要德才兼备、要用人所长、要用人不疑等等。现代企业领 导要用好人,保证企业经营上的成功,可以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获得很多启示。 在谈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时, 必须讨论一下以前谈得很多的两部中 国名著:《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它们曾一度作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用于企业管理的 代表。应该说,这两部名著对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有重要启发价值的。原因在于,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与战争有相似之处,"商战"这一名词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 点。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为了争夺市场,这与作战双方战斗是为了争夺土地是相似的。因此, 研究作战规律的《孙子兵法》与起"图解"《孙子兵法》作用的《三国演义》受到企业家们的 重视就不难理解了。但是,当前,现代市场经济已经从"大鱼吃小鱼"时代迈入到寻求竞争双 方能达到"双赢"的时代, 以各种谋略求得消灭对方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大的形势。 因此, 在研究和运用这两部古代名著时,应当有所分析和扬弃。 一般地说,中国古代传统管理的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观,它具有强调和谐、稳定与 团体意识的特点。在思维方法上,与西方文化重分析、重规范、重个人不同,东方文化更重 综合、重整体、重亲情、重集体。从管理角度看,东西方管理理念两者互有长短,但并无优 劣之分。当前,西方人本管理兴起,说明了我们提倡学习应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合理性。 但同时我们也应学习代表西方文化精神的科学管理精髓, 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创造出具 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们要按照袁宝华 同志所提出的:"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 管理思想与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 及时总结提高我们当代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 并将其 上升为理论,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作出不懈的努力。追问

有论文格式吗?这个看不太懂。。但还是谢谢你!

追答

整理一下吧,可以的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f0a5e9d428ea81c758f5782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2
[摘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儒家思想中的那些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柔性管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高级的管理,是一种充分体现理性、贴近人性的管理。儒家管理思想应摒弃自身的不足,向柔性管理方法提升,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管理柔性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管理理论方面面临着一大尴尬:一方面拥有著述宏富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且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说,建立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一、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的相通之处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是相通的,二者都看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并把人看作第一要素。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现代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获得成功,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资料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在日益下降,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差异
  虽然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有相通之处,但是作为不同阶段的管理思想,二者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儒家传统管理重专制,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民主
  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主张让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得以展示,能量得以释放,与企业同舟共济,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2.儒家传统思想重保守,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变革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而柔性管理则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奉行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
  3.儒家传统管理重义轻利,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义利统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代柔性管理并不否认“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现代企业应该把“义利统一”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4.儒家传统管理重均同,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个性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柔性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柔性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协调关系主要是从个体开始。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态度,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力。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儒家管理思想自身存在不足,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必然趋势,所以将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措施
  二者的相通之处为儒家管理思想向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提升创造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儒家管理思想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实现“自我控制”,通过让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2.权变管理。在现代管理学中,将“通权达变”的管理方法称为“权变管理”。其基本思想是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着企业和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
  3.企业文化建设。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同类企业的基本标志。可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取向或经营理念。
  4.工作岗位的设计与调配。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比国内不满足被动的完成一般性事务工作,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现实的工作对这些员工来说往往是单调乏味的,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不满,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但是没有一种工作本身是乏味的,工作能否吸引人,取决于具体工作岗位是否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设计它,怎样让它去动起来,怎样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可以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2]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冯沪祥.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4]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邓志辉.浅谈当代管理新趋势: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6,(10A).
  [6]吕巧凤.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论探讨,200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