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详细解释美国债务危机。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包括成因、影响以及债务上限上调成功与失败的结果有何不同求专业回答,本人愚钝,解释请尽量详细,谢谢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传统的主权债务违约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两种:违约国家向世界银行或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借款;与债权国就债务利率、还债时间和本金进行商讨。

危机起因:
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终于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举债度日成为家常便饭,国债纪录屡创新高。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为13.5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94%,同年年底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发债余额仅剩2180亿美元的时候,美国国会未就提高上限达成一致。终于在2011年5月,美国国债触顶,开创了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财长盖特纳忧心忡忡。他表示,由于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以维持借债能力,美国政府支付开支最多能延迟到2013年8月2日。到了2013年8月2日,政府若不提高债务上限或削减开支,就会开始债务违约,无法偿还美国国债券本金和利息,这种情况可能让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当前主要方案:
任何方案都需要经过国会两院过半数表决通过和总统签署才能立法成功。众议院435个席位共和党占240席位,民主党占183席位。参议院民主党占53席位,共和党47个席位。
我们看到的在讨论中的主要方案不尽相同,反映了一定程度上两党内部诉求与思路未必一致。例如讨论的基准提案:里德和博纳的立场实际上已经是共和党中的温和派。
奥巴马为了政府运营与选战主题考虑,尽量避免了对自己选举主打牌——全民医疗保障计划开支的大幅削减。奥巴马方案只提出了1.65万亿美元的开支削减,而其中1万亿的削减还是在于国内与国防支出,同时还提出了1.2万亿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这对于共和党来说显然难以接受。

六人帮方案:增税让共和党难以接受
民主党和共和党参议员组成“六人帮”的提议得到过奥巴马的赞赏,这个方案一方面有较大的减赤规模,另一方面也支持增税。但实际上这个两党联合提议并不代表两党主流的共识,尤其是1万亿美元规模的增税,让绝大多数共和党议员难以认同。

麦康纳尔的后备方案:精巧的非主流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联合提出的后备方案非常奇特,不但无需奥巴马政府增税,实际上也不强制要求奥巴马政府削减开支。只是要求他将开支削减计划投交国会投票表决。
更精巧的是,这个方案一旦成立,奥巴马要上调债务上限只需两院三分之一的投票就能通过。这就给了共和党议员可以反对该法案(如奥巴马可能提出的增税等)而对选民交待,同时又可以保障国家利益避免违约。
但是这个有所妥协的方案并不受两党主流的认可。第一,这个方案要分三阶段走,并且由奥巴马来提削减开支方案让国会表决,这让民主党在选情非常被动。第二,这个方案对于政府开支削减的要求非常弱,这让共和党人并不满意。超过70名共和党众议员已经联署发出公开信,明确表示反对麦康纳尔方案。而且这方案的削减赤字力度,可能也不能让评级机构放心。
因此这个所谓的后备方案也未必能得到两院和奥巴马总统的通过,即使通过也依然让市场对美国的偿债能力及其国债的AAA评级有所担忧。

里德方案:削减赤字力度太弱
里德方案属于民主党中的妥协派。这个方案不包含任何的政府收入增加,这让主流的民主党人感到难以接受。而另一方面里德方案的对于开支削减的规模与力度又让主流共和党人感到不满。与麦康奈尔方案一样,这个方案即使得到了两院与总统的通过,依然可能让市场和评级机构对其未来偿债能力产生忧虑。

博纳方案:让民主党骨鲠在喉
博纳方案基于已经被民主党参议院否决的“缩支、限制、平衡”方案。
这是对民主党最彻底的示威方案,一方面方案分为二阶段,即先给奥巴马政府1万亿美元债务额度,但是与之搭配的只有政府开支减少,没有政府收入增加。第二阶段将继续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同时将表决时间放在2012大选年。另外,这个方案的第一步只是短期过渡方案,即使得到表决通过,由于两党对于其方案第二步的表决结果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美国国债今后的违约风险依然存在,评级机构也依然可能下调评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9
  1、祸起亚洲金融风暴 从1980年代起,国际资本就不断注入亚洲,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亚洲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四小龙”,以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四小虎”,亚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一派繁荣。还有已经发展起来的日本、正在快速发展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不少人看好亚洲,亚洲的世纪真的来临了吗?
  在亚洲奇迹中,一些国家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放松了金融管制,资本项下可以自由兑换,外国资本可以自由进出。这样,国外的资金、技术项目加速进入,经济过热,速度也在加快。各国股市、楼市币值飙升。到了1997年,股市、楼市、汇市就有了泡沫。这里国际游资就蜂拥而至,向亚洲大规模集结。
  1997年香港回归后,以美国为首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以及老虎基金和长期资本管理基金,以泰国为突破口,掀起了一场亚洲金融风暴。在风暴之前,泰铢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为1:25,这是固定的,就是1美元可以换25泰铢。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是向上发展的,泰国经济却出了问题,它的房地产有泡沫,经济增长放缓,汇率怎么能维持1:25呢?美国三大基金集结了上千亿美元,第一站冲到泰国。索罗斯先找泰国银行借入250亿泰铢、抛泰铢。就时泰国人就慌了,担心泰铢会贬值,都去拿泰铢换美元。恐慌情绪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去换美元。可泰国银行外汇储备是有限的,等换到最后,没有美元了,泰国就只能放弃固定汇率制,让泰铢自动浮动,泰铢马上贬值。原来1:25,如果贬到1:50,一美元就可以换50泰铢。炒家拿5亿美元换成250泰铢还给泰国银行,剩下的那5亿美元就可以归自己了。在国际炒家的轮番攻击下,泰国政府终于寡不敌众,于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当天泰铢对美元汇率下降了17%,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正式拉开了序幕。
  金融风暴迅速漫延,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暖意土崩瓦解,连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冲击。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转头攻击中国香港联系汇率制。中国台湾主动放弃了新台币汇率。到11月中旬,韩国又爆发了金融风暴,韩元暴跌,韩国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急求援。日本许多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也相继破产。此时东南亚金融风暴变成了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再起,再次攻击印尼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铢、菲律宾比索开始第二轮暴跌。日元兑美元汇率则从1997年6月底的115:1跌至1998年5-6月间接近150:1的水平。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又对香港再次攻击,港股恒生指数从16000点跌到6600多点。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买进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把汇率稳定在7.75港币兑1美元的水平上。此时中国政府为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充足的资金后援,使国际炒家在香港未能如愿,香港联系汇率守住了,但股市却差点崩盘。亚洲金融危机向北染指北方的俄罗斯,俄中央银行1998年8月17日扩大卢布对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迅速导致卢布贬值70%。俄罗斯股市、汇市一路暴跌,正是这场意外使得在俄罗斯股市和债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最终导致一家交易额上万亿美元的美国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陷入了破产的境地,金融炒家这才收兵。亚洲金融风暴这才进入尾声。
  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紧密配合、联合作战的画面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席卷亚洲国家30年财富的金融风暴是美国各个利益集团协同作战的结果,它们前面有实业公司、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先头部队,后有专门游资的粉墨登场,美国舆论的摇旗呐喊、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关键时候政府出面撑腰,完全是大兵团作战,岂是几个对冲基金可以独立完成的。
  通过这一仗,美国终于发现了“金融衍生品”是一个好东西,将亚洲如此大规模的财富轻松收入囊中,并使亚洲国家一夜间回到了起飞前。她仅次于原子弹、氢弹的摧毁力量。这就促使许多美国人财富思想的转变:即原来是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后来通过军事战争来明抢,现在可以发动金融战争暗夺财富。华尔街的炒家功不可没,这是一次成功的试验。
  1998年6月5日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和财长鲁宾等人向美国国会施压,冻结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6个月的监管权力,并于1999年11月推动了美国国会永久性废除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权。从此,金融衍生品成为和平条件下美国最强大的掠夺性国家武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903335.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03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发生和近期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迫使银监会对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加强戒备。为提早预警和防止由于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银行信贷资产损失,银监会7月份通知要求主要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进行压力测试。作为一种风险检测手段,压力测试主要通过把综合价格变动的信息应用到银行资产组合中,量化计算出银行自身潜在的收益或损失,以此测定银行存在的风险程度。事实上,要切实做好对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风险预警,仅有监管部门的提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商业银行从两个方面加强风险管控。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做好压力测试,并利用压力测试结果,对自身抵御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冲击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并将压力测试结果反映至资产结构调整和风险管控上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及时扭转住房按揭贷款是“优质资产”而“多多益善”的经营理念,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有可能对银行资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的外部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应体现“宁缺勿滥”原则,适当提高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加大对贷款人资格的审核,降低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使潜在损失降至最低
第3个回答  2011-08-11
美国债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会使中国的财政蒙受很大的损失,中国为什么不抛售美元其实有好几个方面的原因。1,出于外交关系上:美国出现债务危机,如果在这个时候中国出于自身利益大量的抛售美元,会让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认为中国是在落井下石,这样会损害中国的形象,从而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上处于不利地位。2,国际经济形式上:现如今各国都知道美国出现了债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非美元区国家都不希望本国有很多的美债,所以在这个时候就算你抛售可能也很少有人会买吧。3,国际经济形式稳定上:现如今美国出现债务危机,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牵制着世界经济的命脉,如果不帮助美国解决债务危机,那么将会影响整个美元区国家,从而影响全球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