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的意思?

如题所述

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出处:出自于《西京杂记》里的《匡衡勤学》。

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原文释义:

匡衡字志贵,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们都有蜡烛,但光线没有照到他的房子上,匡恒(墙上的洞)凿穿墙壁吸引邻居们的烛光,把书反射光来读。

有一个姓文不知道的大家庭,家里有很多书。匡衡回到家里做他的仆人,却没有要钱。文不知道匡恒的举动觉得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读懂所有大师的书。”他对他的无知感到惊讶,把书借给了他。最终(匡衡)成为了一个学者。

扩展资料:

匡衡简介

宜城是今年诞生的促进宜州产业培育这一突出的东海县。西汉的经典学者,大臣,以说“时”而闻名。元帝担任宰相。后人对其评价:匡衡勤奋,经古博今,经学端正,不偏不倚,德高望重,是汉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匡衡被列入《汉书》,并代代相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匡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1、意思: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2、出处:出自于《西京杂记》里的《匡衡勤学》。

3、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4、原文释义: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扩展资料:

匡衡凿壁借光的启示:

匡衡勤奋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面对没有油灯的困难下并不气馁,反而迎头向上,想办法面对困难,以聪明的智慧来帮助自己,但面对钱财,仍然在乎读书,这种高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给人以拼搏的精神~学习就要用功,做人也是那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出自文言文《匡衡凿壁借光》,其含义如下: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匡衡凿壁借光》【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扩展资料:

启示: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坚持读书,创造条件达到目标。要坚持不懈。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

外因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匡衡于是就在墙壁上凿穿了一个洞来引邻居家的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成语“凿壁引光”就出自这里。
语出《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乃:于是;穿:凿通;引:引进。

参考资料:http://www.dehua.net/chengyu/2005/03/594024_1.s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4-27
【原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