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各王室的姓氏

如题所述

战国七雄各王室的姓氏:

一、齐国:妫姓,田氏

二、楚国:芈(mǐ )姓,熊氏

三、燕国:姬姓

四、魏国:姬姓,毕氏或魏氏

五、韩国:姬姓, 韩氏

六、赵国:嬴姓,赵氏

七、秦国:嬴姓,赵氏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周朝灭亡前,周朝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

东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扩展资料:

战国初年魏国是最强盛的一个国家。当时魏国的国君任用了西门豹这一个政治人物。西门豹特别的有头脑。他为了使魏国更加强大起来。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他知道农业生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当时社会上的恶势力特别多,老百姓都不能够安心地去从事农业生产。

所以西西门豹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老百姓能够踏踏实实的去耕种土地。随后亲们报就开始去去除社会上的恶势力。这样一来,魏国的农业经济很快就发展了起来。

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着魏国的军事的发展。因为农业生产的富足为军队的后备供应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就这样,魏国很快强大起来了。

除了魏国以外,我们说战国初期的燕国建国特别不容易。因为当时燕国是一个特别弱小的国家。而且在春秋时期燕国还曾经被齐国给灭了国。所以燕国为了能抱灭国之仇,就到处访贤能。在当时,燕果也是得到了一批特别有才的政治人物和武将。

就这样,燕国也一度成为了我国北方的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可以说,进入战国以后呢,还有一个国家发展的是比较迅速的。这个国家就是齐国,我们都知道其果在春秋时期是率先称霸的中原霸主。在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

齐桓公当时是任用管仲为宰相,在国内对土地,对军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进入战国以后,齐国又得到了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著名的将军田忌的帮助下。所以齐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我们都知道秦国是最后统一全国的国家。

然而在战国初年,秦国还是一个特别落后和软弱的国家。后来秦国出现了一位特别励精图治的君主秦孝公。秦孝公当时任用了法学家商鞅,开始对全国实行变法。可以说,商鞅当时的变法是触动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但是当时清肖红特别的支持商鞅,所以商鞅也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的进行了他的变法。

也是一样,商鞅变法也很快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战果。秦国一跃成为了军事大国。而且在经济上商鞅也有她自己的一套治理方法。为了鼓励劳动人民积极的投入农业生产,商鞅立了一个规定。只要谁生产的粮食多,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奖赏。这样一来,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就被彻底的提高了。

这样一来,秦国的农业经济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能作物的年产量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商鞅变法为秦最后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后来在秦孝公死了以后,商鞅就没有了靠山。据说商鞅饭最后也是被旧贵族势力残忍的杀害而思。

因为在当时进入战国以后,这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都比较励精图治,注重去发展自己的农业经济和军事力量,所以当时历史上就把它们称之为战国七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秦国赢姓,称作赢秦氏;楚国芈姓,熊氏;赵国赢姓,赵氏;韩国姬姓,韩氏;魏国姬姓,魏氏;齐国妫姓,田氏;燕国姬姓,燕氏

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1、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

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吕氏之旧。

2、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

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

3、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4、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

5、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

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

6、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晋悼公时提拔魏绛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晋国六卿行列。

魏氏发家较晚,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

7、秦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其后非子受封于犬丘,建立秦国。

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后因勤王有功,始为诸侯,称秦襄公。秦国之贫瘠,中原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

扩展资料:

七国王室的姓氏来源,可以推断姓和氏的产生从功能性上看区别并不大,而其区别的根源主要是来自于产生的时间。姓的产生较早,通常为上古时期,应是聚居在一起的部落成员的标志,因此姓的来源多与水有关,也反映了先民逐水而居的状况。

而氏则产生较晚,与封建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许多氏的来源和封地相关(也有的来源于官职,职业等),但本质上还是聚居在一起的族人的代号。所以说,姓和氏是历史上前后两次以命名亲族、划分血缘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事实上,如果社会在封建制度下继续发展,随着家族的不断分化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说不定还会在氏下发展出第三种命名规范,这在欧洲人的姓名发展史上应该是有先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30

其实,战国打的最厉害的秦国和赵国,是本家,是一个祖先。燕国、韩国、魏国,是本家,都是姬姓,是西周的王室发展而来。

秦国:嬴。秦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其后非子受封于犬丘,建立秦国。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后因勤王有功,始为诸侯,称秦襄公。

赵国:赵。姓嬴,氏赵。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三家分晋后,建立赵国。

楚国:先秦芈姓(芈本作幁),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国春秋后,楚国国力强盛,与晋国长期争霸.

韩国:韩。韩国先祖为晋公族,姓姬。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三家分晋后,建立韩国。

魏国:魏。祖先姬姓。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

齐国: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姜子牙,也就是吕尚,为开过君主。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吕氏之旧。

燕国:燕。开国君主是召公奭,召公是西周宗室大臣,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是非常有名的贤王,只比周公差一点。公元前11世纪由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召公要留在都城,辅助朝政,所以召公奭长子燕侯克代封。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秦国赢姓,称作赢秦氏;楚国芈姓,熊氏;赵国赢姓,赵氏;韩国姬姓,韩氏;魏国姬姓,魏氏;齐国妫姓,田氏;燕国姬姓,燕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09
齐国:妫姓,田氏
楚国:芈(mǐ )姓,熊氏
燕国:姬姓
魏国:姬姓,毕氏或魏氏
韩国:姬姓, 韩氏
赵国:嬴姓,赵氏
秦国:嬴姓,赵氏
秦赵本来是一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