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的由来

如题所述

一千零一夜的由来: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

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扩展资料

《一千零一夜》(下文简称《夜》)所描写的社会背景主要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以中央集权制为特征的封建统治者,时权力的意识由程圣时代开创的“议事制”治邦,转向由帝国最高领袖哈里发“钦定”一切事物的极权专制统治,形成以权力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体制。

伊斯兰教自创立起就突出领袖的模范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伊斯兰社会一宜崇尚穆圣和正统哈里发的伟大人格和历史作用,认为英明的领袖是领导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典范。

在阿拔斯王朝前期,中央大一统的帝国政权在统治国家和管理人民中,就更是强调中坚领袖(哈里发)具有的至高地位。

因而民众对统治者如何运用权力的期待只能是被动的,即寄希望统治者“自己”能主动公正执政、执法,成为“典范”,这其实是一种乞求恩赐的无奈,并无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夜》的开篇以“理“劝说暴君山鲁亚尔要公正对待妇女,最终以国王的忏悔认错而结尾。如《夜》的终篇这样描述国王的仔言:山鲁佐德,早在这几个孩子出世之前,我就已赦免你了。因为我见你贞洁纯真,情感真挚。

原真主保佑你,保佑你的父亲和母亲,你的祖先和族亲。我以真主的名义发誓,我已赦免你,让你免受各种伤害。这番仟悔之言实质上是国王对自己滥用权力、伤害无辜的暴虐行径的反省,也反映了民众对贤明君王的期待。 

总之,权力与政治是一对孪生兄弟,彼此不可分离,所以也有学者将权力观称之为政治观。《一千零一夜》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宣扬“劝君施仁”的权力观,通过故事的铺展。

描述了以“国王们”为代表的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权力特征,以及民众对统治者“权力”行使的思辩和诉求,其中贯穿始终的基本思想是要求实现“公正”与“平等”。

《夜》中的大多数故事都是围统统治者展开的,君王的称呼有国王、苏丹、哈里发和执政者四种,对君王修养及其行为推则有大量篇幅的描述。文中所阐述的权力观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政本位文化基础之上的,限定在社会政治价值及其相关的道德伦理价值,即所谓的“明主仁政”。

《一千零一夜》是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而成的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产物,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情节诡谲怪异,神幻莫测,优美动人,扣动着匹界各国读者的心,焕发出经久不衰的魅力。

全书出场的人物形形色色,构成了一幅广阔的历史冈卷,形象地再现了巾匹纪时期阿拉伯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这部民间故事集,以它离奇多变的题材,洒脱的艺术手法和神幻莫测的东主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小匹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图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山努亚国王每天要娶一
个女子来,在王宫过夜,但每到第二天雄鸡高唱的时候,便残酷地杀掉这个女子。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宰相将两个女儿,长女叫桑鲁卓,二女儿名叫多亚德献给国王。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桑鲁卓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桑鲁卓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终于感动了国王。他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

这就是一千零一页的由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30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语:كتاب ألف ليلة و ليلة,波斯语:هزار و یک شب,又称《天方夜谭》),一部源于东方口头文学传统、于9世纪左右以阿拉伯文成书的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成书后一直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但只是普通的民间文学,不太受到重视,到18世纪初传到西方,却大受欢迎,历久不衰,影响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塑造了西方人心目中阿拉伯世界的形象。这部作品在20世纪初经西方传到中国,先后有纳训、李唯中两个直接从阿拉伯文翻译的版本,以及无数转译、节译甚至自创的版本。

情节
《一千零一夜》以国王与宰相女儿的故事为骨干:国王发现后宫荒淫,于是痛恨女人,誓言每晚跟一个女子圆房,到天亮即把她处死;宰相的女儿不忍看到女子受害,于是不顾父亲反对,自愿陪国王过夜
临走前,桑鲁卓对多亚德说:“妹妹,我进宫后,就让人来接你,你来到我面前时,就对我说:‘姐姐,请讲一个故事给我听。’这样,我们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上一夜了。我会趁机会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凭着安拉的意愿,我的故事也许能救活很多人的命呢。”
宰相很不情愿地把女儿送进王宫。
国王一见这美丽绝伦的姑娘,顿时喜不自禁,当场就奖赏了宰相。桑鲁卓一见国王,悲痛地哭泣。
国王问道:“你为什么伤心?”
“主上,我有个妹妹,希望主上施恩让我和她再见一面,最后告别。”
国王已被姑娘迷住了,当即就答应了她的要求,派人接来多亚德。多亚德来到宫中,看见姐姐,高兴地和她拥抱,她俩一块儿坐在床边谈笑。多亚德说道:“姐姐,向安拉起誓,你非给我讲个故事不可,让我们快快活活地过一夜吧。”
“只要威望服人的国王允许,我可是非常愿意讲的呀。”
国王原本一直情绪不宁,无法入睡,听了桑鲁卓姊妹的谈话,引起了他听故事的兴趣,便欣然应允。
于是,姐姐就给妹妹讲了一段故事。
桑鲁卓是个非常会讲故事的姑娘,她讲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国王山努亚和妹妹多亚德,但正讲到最精彩时,雄鸡叫了起来,天开始亮了,她马上停住不再讲下去。妹妹多亚德说道:
“姐姐!你讲的这个故事太美丽动听了!多么有趣呀!”
姐姐桑鲁卓说道:“若蒙国王开恩,让我活下去,那么,下一夜我还有比这更有趣的故事讲呢!”
国王听了这话,暗想:“以万能之神安拉的名义起誓,这故事确实挺吸引人的。我暂且不杀她,等她讲完故事再说吧。”
第二天清晨,国王临朝,宰相准备好了寿衣,本以为会替自己的女儿收尸,可国王却埋头处理政事,忙于发号施令,一直到傍晚,国王也没吩咐他去再找一个女子来过夜。宰相对此感到非常吃惊。
第二天夜里,宰相的女儿桑鲁卓继续讲她的故事,直到雄鸡高唱,末了,她说: “若蒙国王开恩,让我活下去,那么,下一夜我的故事比这还要精彩得多呢!”国王又同意了。
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国王每天都想:“我暂且不杀她,等她讲完故事再说。”
日复一日,桑鲁卓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桑鲁卓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终于感动了国王。他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
于是,便有了这本《一千零一夜》——

参考资料:http://game.china.com/zh_cn/hotspot/fairy/fabu/11034432/20050630/12446346_1.html

第3个回答  2007-06-30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多数来源于古代波斯、埃及和伊拉克民间

的传说。虽然带有色彩,但它的核心内容,则是对善良人民的

歌颂,对邪恶罪行的评击,因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千百年来

深受世界人民的欢迎。至于《一千零一夜》这部巨著,是在民

间艺人长期加工的基础上,到十六世纪才汇编而成的,前后经

历了七、八年。它的成书,主要是阿拉伯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

所以带有浓郁的伊斯兰宗教风格,是穆斯林文化的结晶。

在我国古代,把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一带称为“天方”。

所以,《一千零一夜》还有一个译名,叫做《天方一谈》。
第4个回答  2007-07-01
王冠
1.世界著名王冠

普希金孙女王冠

3月1日,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展出了罗曼洛夫王朝一顶珍贵王冠。王冠的女主人不是别人,正是俄国著名大诗人普希金的孙女索非亚。当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惊叹于王冠富丽精美的同时,也为一段尘封已久的凄美爱情故事深深打动。

(光彩流溢的半月型王冠记载了普希金孙女的情爱故事)

1890年前后,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子米哈依尔·米哈伊诺维奇大公在舞会上结识了年仅22岁的索非亚。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出落得楚楚动人,年轻的大公对她一见钟情,而他的风流倜傥也给索非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不顾门户偏见,很快就私定终身。

为了赢得未婚妻的欢心,米哈依尔大公不惜一掷千金,专门找来俄国著名珠宝世家K·E·林公司的高级工匠负责设计一顶王冠。在沙皇王朝被推翻前的200多年里,K·E·波林公司的历届掌门人曾经先后当过六代沙皇的宫廷珠宝匠。

K·E·波林公司的珠宝工匠接受了大公的重托,开始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1891年,这顶令人期待已久的纯金王冠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呈流畅的半月型,镶嵌有822颗钻石和72颗红宝石,在灯光的映照下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最独特的是,王冠的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巧妙地拆卸下来,用作胸针和头簪。

1891年,索非亚在圣雷蒙市与米哈依尔大公携手踏上了婚姻的殿堂。神圣的教堂音乐悠扬地飘荡在空中,米哈依尔把流光溢彩的金王冠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他的新嫁娘,两人深情地对望着,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骤然凝固……

年轻的索非亚对婚后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她深深地为丈夫着迷,对外界一切非议和责难都毫不在乎。然而麻烦从两人相识的那一天起就缠上了他们。虽然索非亚的母亲贵为普希金的小女儿,而父亲又是德国王子,但由于母亲是非皇族的缘故,她从小就被禁止继承父亲家族的封号。

在当时严格的等级观念下,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拒绝承认“平民”索非亚与米哈依尔大公的婚姻,这对新婚夫妇在俄国上流社会处处遭到排挤。天意弄人,可怜的索非亚被迫走上母亲当年的道路,和丈夫移居海外,那顶见证着两人爱情辛酸的王冠也被带到了英国。

所幸在英国,索非亚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厚待,被赐予德托比伯爵夫人的封号,其后裔也成为地位显赫的大贵族,英国现任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即是索非亚女婿的侄子。1927年,索非亚在英国逝世,死前留下遗言,希望有朝一日能让珍贵的王冠重返故国。

如今,王冠为英国米尔福德港的莎拉侯爵夫人所拥有,她已经决定与这一家族的无价艺术之宝说再见。为了遵循家族遗愿,莎拉侯爵夫人特意就出售王冠一事征询俄罗斯著名企业家阿尔腾·米哈伊诺维奇·塔拉斯科的意见。塔拉斯科认识到只有在俄罗斯,这顶王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历史价值。他建议莎拉侯爵夫人推迟出售王冠,同时还自掏腰包为王冠购买了巨额保险。

目前,塔拉斯科设立了一个名叫“拯救国家文化及历史遗产”的慈善组织,正计划筹集更多的资金以便协助这件稀世之宝重返俄罗斯。从3月1日起,这顶王冠在圣彼德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进行为期两周的展览。俄罗斯一些知名的专家正在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最终的出售价将由这些专家决定。初步估计,这顶王冠价值500万美元

俄罗斯的著名王冠:莫诺马赫王冠

(莫诺马赫王冠)

公元1237~1240年左右,蒙古大军入侵俄罗斯,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生活遭到极大破坏,濒临崩溃的边缘。

据史料记载,这期间,俄罗斯的能工巧匠以及熟练技工要么死于战乱,要么整批整批地被蒙古人虏掠去当奴隶,以致于俄罗斯各公国普遍出现了人才枯竭。有例为证,1240年左右,基辅的珐琅制品商店就因为缺乏熟练技师纷纷倒闭,制作景泰蓝的技术也一度失传。

莫诺马赫王冠是由东方工艺匠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制作而成,传说它是蒙古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汗赐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的礼物,由于蒙古人入侵期间,一批著名的俄罗斯珠宝匠被征调去为可汗工作,因此这顶王冠多少保留了俄罗斯传统珠宝工艺的特色。从外形上看,整顶王冠同普通的貂皮帽没什么两样,但它是用黄金材料制成,帽子四周镶嵌着珠宝并用传统的黑貂毛衬里。

在16世纪时,这顶王冠逐渐被人称为莫诺马赫王冠。莫诺马赫源自中世纪早期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名字。当时俄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宇宙的中心,尊称拜占庭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大公们都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弗拉基米尔一世第一个引进拜占庭仪典的东正教作为国教,从而决定了未来俄罗斯的命运和文化发展方向。把王冠命名为莫诺马赫,也正象征着权力从拜占庭帝国到俄罗斯君主的成功过渡。1682年彼得大帝加冕时,就是戴着按照莫诺马赫王冠原型设计的王冠登上沙皇宝座。自那以后,俄罗斯沙皇每逢举行登基大礼时都戴上这顶王冠。

(喀山公国王冠)

它属于喀山公国最后一名统治者埃迪戈尔·迈赫曼特所有,制作于16世纪,是俄罗斯最古老的王冠之一,镶嵌了数十颗珍珠、红宝石和绿宝石,底部由舒适柔软的黑貂皮制成。

1547年,18岁的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俄罗斯君主,正式改称沙皇,而莫斯科公国也正式改称沙皇俄国。伊凡四世以严酷的手段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不停的屠杀,将许多大贵族彻底消灭。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他率领军队吞并了由蒙古鞑靼人统治的喀山公国,同时也将喀山公国的王冠收入囊中。灭掉喀山公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彻底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

(彼德大帝加冕王冠)

它又名莫诺马赫王冠Ⅱ,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工场于1682年制作,高20.3厘米,制作材料包括黄金、白银、宝石和黑貂皮。关于王冠别名的由来,有一段著名的宫廷政变故事。

1682年,沙皇费多尔三世辞世。按照规定,王位本应该传给他的弟弟,年仅14的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但由于他病弱低能,不能参与国政。纳雷什金家族推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彼得为沙皇,米罗斯拉夫斯基家族对此不满,唆使近卫军发动政变,推伊凡并立为沙皇。此后召开的全俄缙绅会议确认伊凡为第一沙皇,彼得为第二沙皇。但伊凡即位后不过是名义上的沙皇而已,实际权力被同母姐姐索非亚公主掌握,直到1689年俄罗斯宫廷再次发生政变,将索非亚囚入修道院。此后权力落入彼得手中,即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被确认为第二沙皇时,只有10岁。在加冕大礼上,哥哥伊凡头戴传统的莫诺马赫王冠,而弟弟彼得则戴上了这顶特意赶制的莫诺马赫王冠Ⅱ。

在王室珠宝匠的巧手下,彼得的加冕王冠几乎与传统的莫诺马赫王冠一模一样,由黄金打造,有八个棱面,冠顶饰有精致的十字架,而底部衬里用的是传统的黑貂毛,黑貂毛在俄罗斯古典礼仪服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象征着繁荣和财富。

彼得大帝死后37年,先后有6位平庸的君王当政。直到1762年,俄罗斯帝国才迎来另一位在历史上被称作“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国安哈尔特·泽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与17岁的皇储彼得(即位后称“彼得三世”)成亲。此前,她皈依了东正教,并取教名叶卡捷琳娜。

彼得三世即位后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叶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洛夫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大教堂加冕,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1762年,天才的宫廷珠宝匠波吉耶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礼制作的大皇冠以其富丽精美赢得世人称赞,他创造了一个钻石荟萃的新世界。大皇冠总共镶嵌了2858克拉重的4836颗钻石,其中装饰冠顶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398.72克拉,被列为前苏联七大历史名钻之一。长期以来宝石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颗红宝石,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稀有的尖晶石。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从北京购买的呢,1676年根据阿里赫塞·米克亥罗维奇的命令,俄国特使尼古拉·斯帕菲尔来访中国,在北京用2672金卢布购买了这块尖晶石。

大皇冠

大皇冠的设计深受古代拜占庭帝国王冠的影响,它由两个半球组成,分别象征着东西罗马帝国,中部是一个橡叶状花环和橡树果,象征着沙皇帝国的神圣权力。皇冠总重1907克,高27.5厘米,下部周长64厘米,是当时欧洲最贵重的物品。传说大皇冠后来传到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上,由于它太重戴在头顶显然不怎么舒适,可怜的尼古拉二世竟因此患上偏头痛,前额还被大皇冠挤压出一道疤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员

姓名:王冠

出生年月:1983年9月12日

学历: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播音与主持专业02级

曾获深圳电视台第三届青春之星主持人大赛冠军

职业:主持人,广告明星,演员

主持经历:

《一千零一夜》《今天谁会赢》外景主持

个人爱好:跳舞,听音乐,上网

特长:舞蹈,表演

其他艺术经历:

电视剧:《冬天的小树》女一号

《红发卡》女一号

《尘世笑谈》小红

电影:《飞天舞》

广告:雅倩

可口可乐

索爱手机

美的空调

麦当劳

必胜客

均瑶牛奶

冰点水

汇源果汁

Sony数码相机

统一鲜橙多

花王等等

平面:妮维雅润唇膏,冰点水,汇源果汁,花王诗芬,统一鲜橙多等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4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