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理科
一、预习
每堂课前先把教科书预习一下。预习时,不仅对上课内容作一个了解,还要仔细推敲,不放过每一个疑点,如有不明之处,则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课堂上重点听讲,以获解答。
这样做有几点好处:①便于做笔记,记下书上所没有的东西;②对听课增加了迫切感,不会在上课时昏昏欲睡。
有人说,课本基本上都能看懂,没什么疑问。我想,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去看待每一句话,并且对书上一些定理的条件、证明方法及举例多加推敲,问题总还是有的。
二、听课
仔细听课,要思考老师的每一句话,注意其逻辑严密性,认真做好笔记。
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教师的某一句话似乎并不重要,而课后仔细一想,觉得问题仍未解决。此时从笔记中再次回忆教师的讲解,就会顺利地解决疑难。但在课堂上如有疑问,不要急于寻找答案,这样会错过下面的内容而得不偿失。应把疑问记在笔记页边上,待下课后思考。
三、课后复习
每天课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解决笔记上的疑难。
四、做练习
通过做练习,可以训练技能、巩固知识,并从中发现自己的弱点。如果一时解不出,就放一十两天再解。这样,虽然有些疑难题,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解出,但通过解题,不仅熟悉了教材,而且锻炼了自己的买脑。在来不及做习题时去借习题解答来翻阅,是不足取的。不如做几道质量较高的题目为好。
五、考试前的复习
首先,把教科书中全部概念自己复述一遍,看看自己能记住多少,以求基本上能准确地叙述各个重要的概念。然后,按书中顺序,复习每一个定理,做到自己能准确叙述定理的条件、结论,并加以证明。
这样看上去很死板,但事实上只有先“死”才能有“活“。你掌握了定理、定义的每个细节后,考试中如果出现一些题目不全符合定理条件,而定理的条件本身又可以减弱,你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定理来适合自己的需要。
另外,熟记定理及定义可以保证全部解题过程的严密性,而不至于解题缺少步骤。复习了教材之后,再复习笔记,对于笔记上的内容,无论属于还是不属于考试内容,要做到全盘复习,因为复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更重要的是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在复习教材及笔记时,如果遇到自己未彻底掌握的环节,就在一张纸上记下,到全部复习完毕后,再把纸上记下的那些薄弱环节复习一遍,这样就做到真正的“全盘”掌握了。
六、教科书与参考书
盲目阅读参考书是对学习不利的。教科书是教师根据学生以后需要而从大量参考书中选出来的基础知识及精华。千万不能小看教科书。如果你连教科书中最基本的知识还未掌握,你又怎么会理解更高深的知识呢?当然,在深刻领会教科书的基础上再阅读一定量众所推崇的参考书也是必要的。这样能开阔视野,并从更高的观点去看待教科书,从而知识就掌握得更为牢固。
但以上这些必须有一个前提:掌握教科书。在这方面,我有这样的体会,即:不精不博,不博不精;既精又博,博而不滥。
七、课余阅读
在课余时间,我常阅读一些科普杂志,听各种知识讲座,以便开阔视野、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能从中汲取方法论的素养,推动学习的进步。
八、时间的利用
由于安排工作与休息,一天的时间被分成大大小小很多块。这样,如何适当地运用时间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安排时间,一方面是出于个人的特点,英语是第二外语,因而每天应多花时间学习;另一方面是从生理学角度考虑的,因为研究表明,早晨及晚上从事记忆工作效果为最佳(可以避免前摄作用及后摄作用)。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应多考虑效率问题。
九、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是学习的关键。凭意气用事是做不好事情的。报刊上所报道的奇才、神章之类,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盲目仿效,不然硬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不仅浪费时间,荒废学业,而且削弱了学习的兴趣。
十、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
学习时期,由于学习抓得过紧,以及时间安排不当,因而体质也更为下降,大大地影响了学习。要注意体育锻炼,每天坚持晨炼,平时尽量参加大运动量的活动。这样下来,不仅体育成绩有所提高,通过了体锻标准,体质也有显著增强。
学习方法是因人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鉴于各人的习惯,爱好及生理条件的不同,学习方法也应不同。因此,要使自己有较好的学习方法,靠仿效别人,或背几段条文是没有用处的,关键在于多看(书刊)、多体会、多总结,不断地反馈调节,使自己的方法趋于最佳态。
文科与理科的学习方法的区别
大多数同学认为:"文科靠死背,理科靠题海。"而且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做的,其中包括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
其实,近十多年来的文科高考题目,证明单纯依靠"死记硬背" 已经无法取得高分数了。例如基础科目英语、语文的题目越来越活,文科的历史、地理等也不再是将课本"倒背如流"即可高枕无忧。这表明文科学习的深度、广度、难度都在加大,运用"传统"的突击复习法来学习文科,显然太过时了,而平时的广泛涉猎、认真积累越来越显得重要。当然,学习文科还是"不能不背",记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文科学习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在强调"平时积累"的同时,依然告诉大家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
对于语文和英语,我更注重记忆,和人交流。语文、英语一定要多读、多写、多背。英语单词我是熟记不忘,课文则多读不厌,至于语法,应当条条反复记忆,才会烂熟于胸。
学习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时间,需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精神。日积月累,才会拥有知识。不急不躁,稳扎稳打。
数理化方面,记忆比较少,理解多。对数理化,我稳扎稳打,重在理解,不死记硬背。上这些课时,我一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每道例题、习题都用心理解,同时记录下来。存在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下课后向老师及时请教。一些零琐的知识点亦不放过,随手记于笔记上。每一科都配有专门的笔记本,做笔记是我有益的学习习惯。每学一章,都认真做好笔记。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常常能说出某个知识点在哪一页。课本是基础,是知识的源泉,一切复杂题目由其变换而来,因此熟习课本是非常必要的。看一两本同步辅导书,做一定数量的习题。然后结合老师讲的例题和我做的习题,仔细归纳。想想:这章有哪些题型,每类题的相关题有哪些变化,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哪些,重点掌握的内容是什么……。开始学习新的一章时,暂时放下前一章,全力学好这一章。这样,我一章一章地打好基础。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就要测验一次。这时,我就把以前的知识系统地复习一遍,然后考试,成绩都很好。我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学习每一章。
可能有的学生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那不是因为你不聪明,而是陷入了误区,打"题海战"。对每章,你做很多题。今天看这本参考书,明天看那本参考书。到头来。题做得太多,自己也被弄糊涂了。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虽多,其"宗"却是相同的。做题之后,应及时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一味的做题,不但事倍功半,时间也不允许。而且,辅导书也要精,而不要多。
无论文理科,都注重平常的积累,因此奉劝大家抓紧高一、高二的时间。头两年的稳扎稳打固然重要,但高一、高二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即便基础不够牢靠,高三也切莫慌乱,还是要"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时间还来得及,要提高效率、充满自信。
参考资料:http://www.ryjx.com.cn/html/bbs/dispbbs.asp?boardID=132&ID=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