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麦田里的守望者 读书笔记

  麦田里的守望者 读书笔记
  洁斯说,他想当森林里的园丁
  第二十二章末尾,也是在本书接近尾声时,洁斯和邻居罗丝述说自己的梦想,“如果我们住在一个你想当什么就当什么的世界里,你会想做什么?”,洁斯的梦想是:“我想我要在一座只开放给儿童的森林里当个园丁。当孩子们来时,我会倾听他们的所有疑问。然后海就在附近。我会住在海边的小屋。日出时,我脱光衣服去游泳。夜里,我唱着一支描述过去生活的歌。那将是一首让成人点头、小孩哭泣的哀伤歌曲。但是我将每天唱这首歌,人们就不会再将怀旧错认为想要回到过去。”(摘自《蓝调石墙T》第329页)
  霍尔顿说,他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
  当我看到上面那段文字时,脑海里浮现出霍尔顿的梦想:“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者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摘自《麦田里的守望者》,J.D.塞林格著,施咸荣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2000年1月第3次印刷,第124页)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同样的梦想
  两人仔细想想,洁斯与霍尔顿的经历有几分相似。霍尔顿的形象代表了美国五十年代部分青少年的精神状况,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与现实格格不入,精神上极度苦闷彷徨,于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消极地反抗现实,他从家里、从学校逃开,只身在纽约游荡了一天两夜,却发现自己无处可去,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真正能做些什么,最后,他只想逃离这个现实的世界,当“麦田的守望者”,这暗含了他的两个愿望:躲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求他的精神家园;守望麦田,守护孩子们,守护纯洁的精神世界。霍尔顿的愿望带着些许无奈,他累了,他想逃开,他要治疗自己伤痕累累的心,他想为自己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纯真的世界。洁斯的故事有着自传性质,他的故事从他的出生开始,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同样是从逃家开始。洁斯一出生就意味着被迫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从一开始的不解、无从选择到被动地反抗到主动地抗争再到决心活出真正的自我,洁斯走过了一条无比艰辛的路。“森林里的园丁”生活在一个舒适惬意的世界,森林只开放给纯真的孩子们,森林阻隔了外界的敌意与伤害,只有在这里,洁斯可以完全放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它们也不过是倾听孩子们的疑问、脱光了衣服去游泳、夜里唱着怀旧的歌。洁斯的愿望让人听了心酸。只有在梦里洁斯才能躲进保护壳里轻舔自己的伤口。是的,洁斯也累了,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他轻轻靠在砖墙上,眼睛里散发着柔和的光,盯着一个不知名的去处,就像他远远地看到了森林的所在。
  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
  当麦田与森林的意象出现的时候,两个故事都将近尾声,主人公一路走来,历经现实的狂风暴雨,然后,一切暂时地平静下来。当然,霍尔顿没有在现实中找到他的麦田,他回了家,接受精神病治疗,他的生活从此回复“正常”的轨道,他最终回归社会而不是回归梦想中的精神家园。洁斯也没有真正找到他的森林,因为他不再需要了。就在他说出愿望不久,他又一次无缘无故被打成重伤,现实再一次逼着他坚强起来,梦想中的森林只能是偶尔的脆弱时刻的避难所。他回了一趟家,从纽约到水牛城,探望了许多过去的老友,再回纽约,他已再次成长,放飞希望之鸽。我想,他要开始挖掘自己的森林了,这一回,不再是梦想中的避难所,而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
  边缘群体:他们在社会的夹缝中生存,但他们仍在努力活出自我。
  在作品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群身处社会边缘的群体:跨性人、秀女、扮装皇后、扮装王子、同性恋者、流浪汉、黑人、犹太人……他们在这个冷漠伪善的现实社会中处处遭受排挤迫害,在他们自己的小小圈子里则处处充满着温情,虽然他们相互间也有矛盾争斗,比如T会为了赢得婆的心而起争执,还有一次甚至有两个T因为种族问题而打起来。
  本书的主要人物是洁斯和他的朋友T和婆们,他们共同出入同性恋酒吧,一起在工厂里工作,在生活中相互扶持。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劳工阶级,他们一方面努力争取自己的性别权益,一方面也在争取工会的权益,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写下大写的“人”字。他们在抗争的路上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艾德自杀了;艾尔选择了逃避,躲进了精神病院;骆可注射荷尔蒙,做平胸手术,选择做一个“男人”……洁斯几次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曾跟骆可一样选择做“男人”,最后他选择做跨性人,决心不再受到“性别”的束缚而活出“自我”。在本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洁斯说道:“我感觉自己整个生命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与别人样貌不同地成长,以T的身分出道,被当成男人过活,然后又回到形塑我人生那相同的问题:女人还是男人?”(《蓝调石墙T》第384页)虽然是回到原点,但其实一切都已不一样了,洁斯已经在自己的人生之战中赢得了胜利,“女人还是男人”这个问题终于不再困扰着他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读书笔记2010-05-3120:52:10阅读82评论0字号:大中小
  虚伪和真实都是自己的借口
  对于自作主张的离开自己所在的学校,男主角确实是一个典型的叛逆青年,在出走的过程中,通过现在的真实的自己与别人的交流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可以从男主角的描述中看到对别人的虚伪的嘲讽,因为他们总是带着一种悲悯的心态来安慰他们眼中的坏小子,在我看来,人们一切的行为都是根据人们依据当时所处的情景来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借口,最后再根据这个借口去支配自己的行为。所以男主角其实和他那个半夜守在他床边猥亵的老师一样,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借口,既然是借口就要承担借口被戳穿的那一天,所以我们总是用另外一个借口去掩盖现在的借口,这是不是我们都无法改变的呢?最后男主角与妹妹的对话,让我看到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一直都在找一个让我们值得去生活的借口,这个借口没有对于错,只有适不适合自己,至于书名的守望者,对于生活迷失方向的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守望者,麦田就是我们自己的借口。因为它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人最后的离去,就是你要承担你的借口的风险。
  看《麦田里的守望者》,因为我最近想看些叛逆少年的故事,那种邪恶的、叛逆的、无所谓的男孩子,内心空洞的、无助的、脆弱的抗争着,最好还有好看的外貌,最近我迷恋这样的故事。没想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我觉得和叛逆、邪恶完全扯不上边,或许有些颓废,但相信我,小说中的这个男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是我看过的最善良的小说人物——嘿,真的,我不开玩笑。
  他是彻彻底底的善良,以至于彻彻底底的脆弱,以至于不能融入这个邪恶的社会,他的善良简直让我感动,又压抑得让人想哭。
  怎么可以那么善良?他恨人不用真皮箱子,因为他恨自己的真皮箱子让别人自卑,甚至藏起来。他尖酸地嘲讽见到的一切,所有东西都看不惯,但又由衷地为所看到的一切感到害怕和难受,为他衰老的历史老师沉闷的生活,为旅馆里为他抬行李的老头潦倒的职业,为他死去的弟弟(这段令我心碎,是真的心碎,我不开玩笑),为他妈妈向店员问了“百万个愚蠢的问题”后为他买了冰鞋而他却被开除,为那个萍水相逢却勒索他的妓女如何像一个普通姑娘一样去商店买东西,甚至为受人宠爱的钢琴手欧尼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钢琴其实有时候弹得很糟,这一切,他感到害怕和难受。他憎恶没脑子的姑娘,但却比谁都尊敬她们,他爱那些真正聪明的姑娘,用心去爱,爱到让我无法相信一个青春期的男生会有这么细腻和温柔的情绪。
  他长得漂亮,小说不止一次强调。家境富裕。敏感而聪明,热爱阅读,作文写得好极了。是击剑队的队长,高尔夫打得可以拍体育短片,但被他拒绝了,因为他讨厌“混账电影”,为他讨厌的东西拍短片,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伪君子。而这一切,居然都不能令他快乐,居然都不能令他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他眼中的傻子、白痴、变态(我同意他的看法,并非偏激),却能自得其乐,这实在有点诡异。
  如果你听我的意见,我说他是有道德洁癖的人。他不像我们,我们有时自己就不道德,有时自己道德但也能理解别人的不道德,我们是自私的凡人,快乐的大多数,因此我们还喜欢这个世界。
  还是那句话,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就往往无法幸福。霍尔顿承认,你必须想这一切“想得恰到好处”,才不会为这个世界难受。
  塞林格绝对是把自己融入霍尔顿里面了,要是我写这么个完美的人物,我就绝对是把他当成一种理想写的,我要是塞林格,我写这么一个男孩的野心,绝对是让每个女孩子都爱他,每个男孩子都渴望成为他。
  如果你了解他谎言后的绝望、粗口中的愤懑,如果你能了解他神经质举动下纯洁的心,如果你了解他面对世界的孤独与苦闷,即使你不能理解他,只要能了解到一些,你也不会认为他叛逆。他的心非常柔软,却过于冷静,他说的话令你笑,但同时鼻子有点酸,他爱着你时,非常温柔和安静,他鄙视你时,是在鄙视你身上的他自己,而他对一些人真正的讽刺,足可令人警醒。
  而这样一个人,似乎注定不能享受凡人之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砸碎窗户或是突然跳踢踏舞的人,我多么理解和爱这种人,但却似乎注定不能得到快乐,更可怕的是,当他们真的被人理解和宠爱时,他们又会本能的抗拒,抗拒一切能让他们活下去的糊涂乐观,坚持能让人发疯的清醒苦闷。
  恩,看了一半,暂时想到这么多,看完继续写,待续。
  隔天继续:
  还没有看完,不想那么快看完,很小心翼翼地在看,像吃到了最好吃的甜点,不忍心一口吃完,怕吃完了,余生空虚,怕吃完了,忘了刚入口那种沁入心扉的触动,没有撕心裂肺的爱与恨,但我撕心裂肺的为他而痛。
  刚写的评论贴上,算是今天的感受。
  我也觉得,这是一部更基本的作品,超越阶级、超越年龄、超越国界,只要你曾经思考过,你就会有和霍尔顿同样的感受,我看了之后,已经觉得我的余生都无法忘记这部小说,这不是感动、不是会心、不是领悟,不是这些情绪,这是唯一一部直击心灵的小说,是比athena更athena的那个真实的athena在喋喋不休地跟我说话,禁不住流泪,不能不流泪,我听着我自己的声音;禁不住微笑,不得不微笑,面对同样的世界。那个世界,几十年后依然一样,我们和霍尔顿同时代、同地域,这是反人类,这是爱人类,只要有人类,你都可以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你都会觉得那是你自己在和你自己讲话,就是这样,心中永远有个霍尔顿,从此以后,在悄悄地和你说话。
  终结篇:
  今天凌晨四点看完了,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正在看第二遍,只有自己看才能知道吧,我感觉自己已经改变了,似乎告别了几天前没看之前的athena,说不上来,这样讲或许有点“假模假式”,赫赫,所以还是自己去看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6
HOLDEN的基本性格

HOLDEN是个很聪明很敏感很善良的人。他有很敏锐的眼光,可以看透很多事情。他也很敏
感,对周围的事,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或者是一个很小的现象,也会造成心理上的冲击。
他心地也不坏,对年迈病魔缠身的社会老师会产生一种同情,虽然那个老师并不怎么喜欢他。
说直白一点,HOLDEN是那种会悲天悯人又会想很多的青年人。他也是个愤世嫉俗的愤怒青
年。HOLDEN会觉得周围的人很肤浅,moron(白痴)是他用得很多的一个词。另一个他用得最
多的词是phony (伪君子)。他不喜欢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假象。他不喜欢所有
他上过的学校,因为学校里的人,从老师到学生,都很假。HOLDEN几乎没有朋友,主要是
因为他看所有人都不顺眼。
***********

phony (伪君子)的定义

(以下的定义是偶自己的想法和一些评论的结合)

对HOLDEN来讲, 伪君子的定义基本上有三个:

1. 对物质有追求的人; 比如说对金钱地位,或对美好事物

这种例子可以从书中有很多: 比如他的哥哥D.B本来是一个很非主流的作家,HOLDEN是很
崇拜他的; 但是后来他哥哥去好莱坞当了写剧本的,事业发展得很好而且比当作家挣钱要
多得多。HOLDEN 就觉得他哥哥是为了金钱出卖了自己的理想,向庸俗电影文化妥协了。
他对那些崇拜电影明星的女孩子们也嗤之以鼻,说她们是MORON(白痴)。HOLDEN对一切和
物质有联系的东西都不屑一顾。他觉得那些人很虚荣,很假,说直白一点,很俗。

2.不真诚的人;装模作样的人;说话不发自内心的人

前面说过HOLDEN是很聪明的人。很聪明的人总会活的很累,因为看出的事情太多而且想
得太多。尤其聪明的年轻人,因为如果他们的智商比他们的心理年龄发展得快,总会带来一
些麻烦。HOLDEN就是这样的人。他敏锐的眼光能看透的人类和世界的虚假。比如HOLDEN
不喜欢校长们,因为他们的脸上总是带着虚假的微笑,似乎对每个人都很亲切,其实他们只
对那些富裕的家长和学生看得起。还有当他的同学谈论篮球比赛的时候,他就觉得他们故意
提高声音以显示他们懂得很多。

3.生活有目标的人,包括:工作上的目标,爱情上的目标,学习上的目标。

比如,他对他的一个女朋友SALLY很失望当SALLY 谈论到毕业以后她希望能找一份稳定工
作。
*************

2008-4-1 15:04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3楼

HOLDEN的喜欢的人

如此一来,只要是社会上人在HOLDEN的眼里多少都是PHONY的,偶想很多读者也会觉得如
果以这种标准衡量,自己也很假呢。看来让HOLDEN喜欢是很不容易的。但是HOLDEN也有喜
欢的人。一个是叫做Jane的女孩子。她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女孩子,父母离异,而且很害羞。
还有就是HOLDEN在流浪期间在餐厅里碰见的两个尼姑,她们没有钱而且十分纯洁。还有一
个是HOLDEN学校里的一个男孩子。他因为在学校不能忍受坏孩子的对他的侮辱而被宁愿选
择跳楼自杀。不难看出HOLDEN喜欢的人的类型,首先必须是弱小或者是不幸的人,而且必
须是不被物质诱惑的,更重要的不可以出卖自己的尊严和理想(士可杀不可辱)。这些都是
他喜欢的人,但是他最喜欢的人,是他死去的弟弟ALLIE和他的妹妹PHEOBE。在他眼里,他弟弟是个很聪明很温和的好孩子,妹妹则是聪明活泼善解人意。但对弟弟妹妹的喜爱只是
HOLDEN对孩子喜爱的一部分。HOLDEN对孩子有狂热的喜爱。可以说孩子身上的一切品质都
是HOLDEN所渴望这个世界拥有的。孩子们天真,真诚,善良,对朋友忠诚,对物质上的要
求还尚未有,心灵也没有被社会上的污浊污染。
<如果你现在已经决定要看这本书,最好在这里停止,因为在这以后就是对书的高潮部分评
论,看过书评以后可能你就会觉得看书会没有意思了>
**************

HOLDEN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

什么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书的前半部分,HOLDEN一直是没有目的的生活着。虽然已经17
岁了,可是他还是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的是什么。直到一天在流浪的时候,他听到一个小孩
子唱歌(其实是一首诗),歌词就是“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HOLDEN受到了启发,他
决定自己的理想是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说:“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
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
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
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
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就是HOLDEN想做的事情。换
句话说,他希望当一个孩子的守护人,把他们的童真保护起来,永远不要受到社会上种种坏
现象的侵害。

************

2008-4-1 15:04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4楼

HOLDEN 和作者的东方观念

为什么我说作者的很多想法很东方化呢? 因为在书中,HOLDEN曾一度想离开社会隐居到森林
里面。这种退隐的观念是很东方的。而且我看到对作者的介绍中看到作者塞林格本人的晚年
也是在隐居中度过的。还有我觉得HOLDEN得很多想法和宗教很有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不愿
意伤害别人,他是和平而不好战的等等。他对性行为的理解也是完全东方化的,他不能忍受
与一个他不喜欢的女孩发生性关系。

2008-4-1 15:11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5楼

HOLDEN 和理想主义

为什么我会觉得在HOLDEN的身上找到很多人的影子呢? 偶觉得是因为HOLDEN是某种思想的
极端表现,而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一点,青年人更多。那就是理想主义。HOLDEN是个理想
主义者。说他是理想主义者不如说他是SHZY者,我一直觉得他很多想法是很SHZY的,
比如说,同情是弱小或者是不幸的人,不喜欢物质的东西,不愿意出卖自己的尊严和理想。
这些价值在USA这个ZBZY的国家是得不到认同的。不仅仅是USA,在任何有利益衡量系
统的社会中都不可能实现。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撞击让HOLDEN痛苦不堪。HOLDEN不仅对社会
存在幻想,他对人类也存在幻想。比如他希望人们可以像孩子一样纯真。他希望时间可
以锁定住,于是孩子们就不会长大不会变质,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2008-4-1 15:13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6楼

到底谁错了?是HOLDEN? 还是社会?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想不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我自己的意见也
和我的同学和老师有一些分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HOLDEN到底有没有心理问题?他到底有没有
精神病?如果你承认HOLDEN是一名精神病患者,那么他的神经就是有问题的,那么他对社
会的看法就是疯狂而错误的。我个人的意见是,HOLDEN是有心理问题的,但不是精神病。
很明显,HOLDEN患有抑郁症。抑郁症的表现一般为:经常无缘无故感到沮丧;感到活着没
意思;想自杀;沉迷于药物或酒精;不能集中精力;焦虑等等。这些症状HOLDEN全部都有。
他之所以如此悲观的看待他身边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因为他患有抑郁症。另外他的一些想法也
是比较疯狂而不被常人所理解,他也许患有轻微的幻想症。但如果说他神经错乱是不恰当的。
他的叙述虽然缺乏组织但是基本上连贯,也有意义和逻辑性。
大部分的人是同意这个观点的,也就是说责任本不全在HOLDEN。如果按这个思路,就有另
一个问题了,这也是出现分歧的地方。HOLDEN对他自己的抑郁症到底负多大的责任?
还记得我那个说HOLDEN是问题少年的同学么? 她的观点是HOLDEN的烦恼基本是自己找的。
她还觉得HOLDEN是一个没有社会承受能力又不会变通的人。另一个班上的同学觉得,HOLDEN
之所以觉得周围的人都是伪君子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HOLDEN对他身边有目的有规律的
生活充满嫉妒。第二是因为他自己不了解,也不试着了解别人的生活方式和别人的世界观。
在他看来,与他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不好的,假的,不真实的。我们英语老师虽然没有明确
表态,但是他也有含蓄的指出HOLDEN在某些方面是幼稚而不成熟的。他甚至说,HOLDEN自
己就是一个伪善者。
我对以上的观点有一些并不赞同,比如说HOLDEN嫉妒别人这个观点。他并没有不喜欢所有
人,比如他原来很喜欢他的当作家的哥哥的作品的,只不过后来他哥哥去了好莱坞他才对他
有了意见。但这决不是因为嫉妒他哥哥的才干,也许说他不能宽容与他理想不一致的行为更
确切一点。在这点上,我同意他是不会变通的,我也同意他是幼稚的。HOLDEN的很多想法
和很多年轻人(包括我)一样是偏激而不宽容的。至于HOLDEN是不是伪善者,我还记得我
写过一篇评论张爱玲的短文,说虽然张爱玲不喜欢人群,但她吃的用的看的享受的不都是人
类智慧造出来的东西?我觉得HOLDEN也是一样。他虽然在社会和别人的身上看到很多缺陷,
他自己也并非完人。他也经常作一些并不十分道德的事情,比如花钱雇jn虽然并没有发生
什么,还有他也会高喊“白痴”把关宿舍楼的人都吵得不能睡,包括没有得罪他的人,有时
候他也会骗人,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撒谎不也是一种假么? 但是社会里总要有人做批评家,
哪怕是批判人类的略根性连带也批判到自己。伪善者是指那些只会批评别人的不善良而不检
讨自己的人。HOLDEN是个会自我检讨的人,所以我并不十分赞成伪善者的说法

2008-4-1 15:13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7楼

出来疯人院,HOLDEN 的未来会怎样?

我想这是一个很多人读完这本书都会想到的问题。我想HOLDEN的结局也是很多人(包括我)
的结局。如何处理现实和理想的冲突也是很多人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在倒数第三章里,作者借着一位HOLDEN 尊敬的老师MR.ANOLINI的口说出了这样的话:

“(有)一类人,他们在一生中这一时期或那一时期,想要寻找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
的东西。或者寻找只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于是他们停止寻找。他们甚至
在还未真正开始寻找之前就已停止寻找。“
“我可以非常清楚地预见到,你将会通过这样或那样方式,为了某种微不足道的事业英勇死去。”

接着他引用了一个精神病学家的话,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
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我隐隐约约觉得这几句话是作者给读者的启示,也是作者给和HOLDEN有同样困扰的人们的答
案。但是很可惜,我并不能完完全全的理解这些话的含义。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还年轻的关
系。我唯一能理解的就是, 微不足道的事业指的是HOLDEN的不现实的理想,因为他的理想
太高于是他的失望很大。而HOLDEN心智并不成熟,他是冲动的盲目的,他被失败冲昏看不
清楚更远更大更美好的世界。好像是一个早熟了的果子,在没有完全长大之前就早早的掉到
了地上,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成熟了。如果HOLDEN就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死去”,将
是巨大的浪费,于是老师就鼓励他“卑贱的活着”。

在倒数第二章,HOLDEN似乎也领略到了什么。HOLDEN带她妹妹去玩旋转木马(突然想起王
菲的“旋木”^^),所有的旋转木马孩子都想攥住金圈儿。HOLDEN很怕他妹妹从马上掉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阻拦,他说:“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他们想伸手去攥金圈儿,你就得让他们
攥去,最好什么也别说。他们要是摔下来,就让他们摔下来好了,可别说什么话去拦阻他们,
那是不好的。”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他接受了孩子们长大的事实,人不可能不长
大,长大不可能不面对社会里的种种不好的现象。孩子们既然要面对,就让他们面对吧。第二种解释是对老师MR.ANOLINI的话的回复。HOLDEN突然想通了,他接受了社会和现实,也
意识到人生之中发生的事情既然发生了,就发生了,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都是人的经历,应该学会忘记。老师说他会从马上掉下来,HOLDEN觉得既然他会摔跤那就
摔吧。不管是那种解释,HOLDEN都对生活有了开阔的认识。我想这算是好事吧。

忘记从那本书上看得了,世界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得学会为了利益向世界妥协,
只不过妥协的程度不一样而已,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世界上不会妥协的人只要三类:孩子,
圣人,和疯子。HOLDEN已经不是孩子了,他也不是圣人,我也不希望他成为疯子,所以我
想他最后还是会学会接受现实和社会吧。这也是我们所有人要学的吧。

2008-4-1 15:14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8楼

汗死~没想到发个帖子这么难,被删来删去的~有这么敏感么

2008-4-1 15:16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9楼

这段一直发不出来, 再试一次

HOLDEN的家庭背景和故事梗概

从HOLDEN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有一个极为典型的USA中产家庭。父母有稳定的工
作,家境富裕,一共有4个孩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但是你从他的口吻和他
所讲的故事里能够感觉到他对他周围的一切并不是很快乐。就像他说得那样,他是家中唯一
的败类。他的哥哥是好莱坞的剧本作家,挣很多钱。弟弟(很久以前患白血病死
了)和妹妹E都是学校优秀的学生。可是HOLDEN不仅科科考试不及格而且已经被3所
住宿中学开除过。从此可以知道他的父母并没有时间管他,不然不会送他
去寄宿学校。

在故事的开始,HOLDEN就必须面对一个更残忍的现实:在圣诞节的前夕,Pency也要开除他。
因为他除了英文以外每科都没有及格。英文是他最好的科目,他也是班上的分数最高的学生
之一。他不敢回家去面对父母,于是他决定现在外面躲四天。于是他带着行李和剩下的钱
,离开了学校,开始了为期四天的离家流浪。其实这个故事从开除开始,到回家结束,也就
短短四天而已。这也就是说,这本书并没有什么情节,出场人物很多,但都没做什么惊天动
地的事。唯一支撑这本书的是HOLDEN的对他周围的人对事对社会的感觉,也就是他自己的
心理。这本书是一本很有趣的心理小说。读者就像是一个心理医生,剖析这个17岁少年复
杂的心理世界。可以说如果HOLDEN是个感觉迟钝的人,就不会有这本书。
*************

2008-4-1 15:17 回复

枫叶兔子
1位粉丝
11楼

一楼被删的是前言~重发

第一次英文课上拿到这本书,觉得很不起眼。书皮已经焦黄,翻开就会发现有些书页已经快
要脱落。读了几章,觉得内容很不紧凑。于是偶以为可能就是某个作家的一本名不经传的小
说,所以一直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一天闲来没事就想说 The Catcher in the Rye翻译成
中文会是什么呢。Rye 是麦田,in the Rye 自然就是在麦田里,突然觉得这是个很熟悉的
名字。转念一想,不会就是大名鼎鼎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吧?后来上网一查果然就是!哎,
经典摆在偶面前,偶竟然不识,真是惭愧也。

*******************************************************************************
刚才说到这本书开始写的很不紧凑,其实不仅仅是开始,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极为不紧凑,经
常跑题,因为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在精神病院的17岁的男孩子的嘴里说出的。他在讲述他的
故事给精神病院的大夫们听。而一个17岁的男孩的口述又能怎么能有组织性呢?何况又是
一个不爱学习满嘴脏话的叛逆男生。这个17岁的男孩名字叫做HOLDEN。书读到一半时,偶
的一个同学给偶说:HOLDEN真是一个问题青年,他什么都不行, 还对这个世界上的什么事
情都不满意。偶不置可否。说实话,偶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在HOLDEN的身上我看到我
自己的影子。不仅仅是我自己的影子,还有很多和我同龄人的影子。这本书极为特殊,因为
这本书作家作为一个西方人,竟然有着很多东方人思考方式,让我感到很惊讶

2008-4-1 15:19 回复

楚公子殇
23位粉丝
12楼

厉害``
霍尔顿所想的只是一个只有孩子的乌托邦的世界,他以为那样的世界就不会虚伪了,但他没想带孩子也会欺负别人也会排挤别人,也会虚伪,只要在这世界存在就必须舍弃那种在精神乌托邦的存在。
但是,你又怎知道霍尔顿不会成为圣人?作者既然把那句话当做自己给别人的答案,可自己却首先接受不了,这不也是一种讽刺么?对你英语老师的话我感到有点气愤,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对不符合自己价值观念的事表现出偏激,你怎么能因此说他是伪善呢?感觉就像自己做不到善却对那些在悬崖边上苦苦挣扎的人嘲笑一样```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348277746

第2个回答  2011-02-1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主人公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活,张口就“他妈的”,因此应该禁止。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芘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可是,愤世嫉俗思想引起的消极反抗,还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甚至找妓女玩。他觉得老师、父母要他读书上进,无非是要他“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连他敬佩的唯一的一位老师,后来也发现可能是个同性恋者,而且还用“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那一套来教导他。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二次大战后,美国在社会异化、政治高压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压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而首先起来反抗的是“垮掉的一代”,本书主人公霍尔顿实际上也是个“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只是他还没有放纵和混乱到他们那样的程度罢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还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全书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不仅抓住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小说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识流”,两者得到了巧妙的结合。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全书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避琐碎,不讳隐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平易近人,达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激起共鸣和思索,激起联想和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