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绘画心理学

如题所述

在以往的绘画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员朋友都会问我,怎么去了解儿童画,今天,我们来初步的讨论一下儿童绘画心理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绘画心理学是什么,绘画心理学或者是绘画心理治疗技术是属于艺术治疗的一个分类,它的理论假设来源于人类从原始社会中,在语言文字还没有成型的时候,图画,是用来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原始人类在岩石上留下看似简单的符号图形来记录重要的信息。在当前的发达文明中,刚会爬行的小婴儿,拿起一支笔在纸上落下第一根线条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惊叹这个神奇的时刻,因为,纸上留下了自己手臂运动的轨迹,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概念——我能够自主的控制我的肢体去表达我的想法。在长大之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从事专业的美术相关工作,但是这种经历会完整的保留在潜意识中,当我们拿起笔的时候,唤起的是尘封在潜意识之中的大量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更加直接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甚至是超越意识层面和逻辑分析。所以,通过图画,我们更能精准的把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

儿童绘画心理学在这个基础上简单而言就是依据绘画者所绘图像,从线条、大小等诸多角度去分析绘画者的心理。因为儿童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局限,所以,通过绘画来表达内心所想,是一个非常棒的工具,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儿童绘画心理学有着非常神奇的功能,比如可以看出儿童的智力水平,这是一个比较简单易行的智力检测方法,4岁以上儿童画一个全身的人,然后根据这副画来评估该儿童的智力水平。如果是4岁以下的小朋友能够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有鼻子眼睛和四肢)可以直接判断出他的智力发展是超群的。还可以很容易的从画中找出这个小朋友为什么最近不爱吃饭了?不喜欢上学了,或者睡觉不安稳了等等。在进入儿童绘画世界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去评价孩子的画画的像不像,特别是对画中的奇特世界表示质疑,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是完全处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一切来自外界的评论都可能被他们看做是一种批评,是对他们独特自我的威胁。在孩子的画面前,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词语!正确的态度是:完全接纳孩子的画,不要提很多问题,尤其是不要说他们画的不对。这样说是可以的:“你的画非常漂亮,谢谢你!”,或者简单要求孩子自己介绍一下他的画,完全认可他的故事。这样,孩子会继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和神奇的心灵风景。当然您也可以把孩子的画贴在冰箱上,或者放在框子里挂在自己的床头,这些都可以给孩子恰到好处的认可和鼓励。

如果您这样问:为什么画里的爸爸没有头发?或者:为什么你的太阳是蓝色的?孩子精心构造的心灵风景可能会被颠覆。因为,当一个孩子觉得他的画受到了成人世界的质疑,以后他就会试着给他的画“戴上面具”,再画画时,他可能不再能尽情发挥了,他会不自觉地根据大人的逻辑“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失去表达真正自我的快乐。

从图画中,是可以进行智力评估的,这也是很多家长非常感兴趣的地方,现实的情况是,孩子的画经常显露出他们的超常智力,但是家长不要过分强调孩子这一点,因为,归根结底,孩子画画不是功利性的,孩子画的真正目的是表达感情和建造独特心灵世界。所以,家长可以悄悄地看,适当地鼓励,但是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过度评价和干扰孩子的创作。

最后,教大家一个小小的方法,让孩子画两个个主题,他最喜欢的一样东西和最不喜欢的一样东西,画中内容代表着孩子的喜好,儿童在表达这类主题是非常直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去理解他的这种喜好,加以引导。比如他画最喜欢的东西是泡泡枪,最不喜欢的是妈妈,那么,很有可能是妈妈在玩泡泡枪这件事情上有所限制,这就是孩子想表达的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