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约束边缘构件?

如题所述

约束与构造边缘构件都是剪力墙的端部构件,也就是剪力墙中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的区域,在91规程中统称为端柱(或暗柱),在02规程中改称为“边缘构件”。 考虑到剪力墙的塑性铰区一旦破碎,将导致剪力墙丧失安全性,因此对此部位(即塑性铰区)的剪力墙要特殊加强,故称此部位为“约束边缘构件”,同时针对此部 位给出了严格的构造要求;而“构造边缘构件”其实就是“边缘构件” 在混凝土规范11.7.17条明确指明"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当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 11.7.17的规定时,其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墙肢应按本规范11.7.18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当小于表11.7.17条的规定时,“宜”按本规范11.7.16条的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也就是说只要轴压比小于规定数值,可以在底部加强部位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在高规7.2.15条却这样表述“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一般地,如果地方上没有可执行的标准,就按国标执行,而高层建筑按高规执行,也就是说底部加强部位的边缘构件,不论墙肢轴压比是否小于一定数值,均设计为约束边缘构件。但某些地区例如北京,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执行的北京地区的建筑设计细则中,规定可以按抗规执行本条,那么在北京地区就可以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来控制轴压比,进而避免设计约束边缘构件,可以节约大量钢筋。其实从道理上讲,抗规的规定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强制一切高层底部都必须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是不合理的,这与结构布置有密切关系。例 如墙面积比率高,那么墙就可以设计的厚度小一些,轴压比仍旧很小,稳定性通过验算也很容易,而不必追求多少分之一。墙面积比率低的时候,轴压比可能相对较 高,就需要加强处理。当然,对结构重要部位,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仍加强处理,例如对转角窗两边墙肢端部暗柱,边榀可能受扭较大的小墙肢等等,一般设计为通 高的约束边缘构件。 查看原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