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实力,同济大学算得上中国top10吗?

如题所述

算不上,综合实力,同济大学第30名左右。

同济大学曾经非常辉煌。长期来看,按培养的人才,院士,两院院士校友数,截止2010年,两院院士校友全统计,同济大学排名第十。

很大部分院校是院系调整成立的。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土木建筑专门院校。截止2010年,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培养的毕业生当选院士数,同济大学排名全国高校第八。作为专门院校,跻身前八!可见同济和土建专业当时的地位。

截止2010年,院系调整后毕业生当选两院院士校友数前八高校,只有两所专门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和同济大学。即使哈尔滨工业大学算航天行业院校,前八院校中也只有三所行业专门院校,同济大学为其中之一,而且在所有院校中排名前八。

虽然一个指标可能不全面,但应该说长期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一定程度能够说明当时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情况怎么样?百废待兴,改革开放,大兴土木,大量建设,作为土木建筑行业龙头院校,同济大学无疑是时代的宠儿。

不过,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土建的重要性、所占份额已经大大降低。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培养的院士等杰出人才,同济大学已经大不如前。地位大幅下降。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土木建筑仍然长期是最热门的工科专业之一。

但在达到巅峰之后很快供过于求,近几年热度大不如前,乃至土木专业几年之内由热变冷。这对以土木建筑尤其是土木工程为主要优势学科学科的同济大来说,显然是不利因素。

同济大学虽然以土木建筑为主要优势学科,但已经不再是土建行业专门院校,已经发展了其他一些颇具实力的学科,有的非常强,例如,环境学科,例如,海洋学科方面,海洋地质学专业。

土建作为土、机、电、化工科四大类学科之一,仍然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济大学被称为亚洲第一土木强校,乃至世界第一土木强校,是不是?中国的建筑学和土木学能不能称得上世界第一?

地球与环境科学为自然指数四大类学科之一,可见学科地位。按最新的自然指数,地球与环境科学,同济大学排名世界第八、世界大学第五,由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实际主要属于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

同济大学实际排名世界大学前四,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超过以前排名第一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同济大学环境学科非常强,地球科学方面,海洋地质学非常强。

虽然地球与环境科学为自然指数四大类学科之一,然而,和其他三大类学科相比,所占份额低很多。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科地位。

除了地球与环境类学科强,同济大学在份额更大、更主流的其他三大类学科方面弱,如果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类学科方面或者其中一两大类学科方面能达到世界前十,份额、地位会大大不同。

不过,除了最具优势的土木建筑,除了海洋地质学、环境学科,生物医学方面,同济大学在医学方面有比较强的实力,临床医学是规模总量份额很大的学科,医学院校排名,按ESI临床医学排名,同济大学在前二十左右,还有其他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学科,比如,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总体来说,同济大学不算很主流的大学,在最主流的学科中实力基本不强。即使就工科来说,工科土机电化四大类学科,也只在土建这一方面非常强,其他很弱,和几所多科性工科院校不能比。

比如,清华大学工科四大类学科都很强,而且其他学科也发展了不小的实力,东南大学土建、电机类学科非常强,机械类学科也有一定实力。哈尔滨工业工业大学很多学科都很强,特别是包括航天涉及的学科。

比如,从长期的学科地位看,哈工大与工科院校清华、国防科大和综合性大学南大为计算机学科四强,同样也是环境学科强校,哈工大与工科院校清华、同济和综合性大学南大、北大堪称环境学科五强,另外还合并了土木工程方面很有地位的建筑院,这同时也增强了环境等土木相关专业的实力。

同济大学是有王牌专业的院校,几个优势学科突出。但由于发展了很多规模不小的其他学科,总体规模不小,整体水平不高。质量实力指数,同济大学第31名。大学实力指数两次排名比较一般排行榜很多更接近总量实力排名。

特别是理工农医总量实力排名,而且往往不含毕业生指标或者可以忽略。因此,往往更接近2019年理工农医总量实力指数排名。研究型大学,看科研,人均产出指数,同济大学第32名。总产出,产出总分指数,同济大学第9名。这是综合科研方面一些主要产出指标的情况。

一般大学排行榜排名,2022年国内四个排行榜平均排名,第18名,和2019年理工农医总量实力指数排名相同。国内七个排行榜平均排名,第16名。2022年国内国外六个排行榜平均排名,第14名。综合实力第20名左右,离前10差距比较大。

综合实力不是质量水平,综合实力前10不能说是top10水平。武大华科尝尝以中国大学前十自居, 但我认为同济大学明显好于武大华科,地域和经费优势也十分明显。

综合实力指数,武汉大学44.2,华中科技大学38.4,同济大学21.8,差距大。整体质量水平,质量实力指数,武汉大学36.5,华中科技大学33.5,同济大学21.5,差距大。

地域优势明显,质量水平却低很多,能说好吗?经费,按产出指数对应的投入经费指数排名,华中科技大学37.29武汉大学35.911,同济大学33.9。经费,总经费,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多些。人均经费怎么样?

经费和大学实力、水平不是必然的关系,和学科性质、构成等等也有关系。比如,同济大学1995年科研总经费第三,人均科研经费第一,但是,1995年中国大学评价排名,总分、人均分排名相比低很多。

与南京大学的差距越来越小。的确,差距越来越小,但是由于原来差距太大,因此仍然差距比较巨大。师资水平,比如,院士等三大项主流杰出人才师资。

师资水平决定学校水平。从发展趋势水平看,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差不多。和南京大学相比怎么样?尽管南京大学下降很大,但趋势水平仍然比同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三个层次,百分制按二十分一个层次划分。

同济大学院系调整后成为行业院校,这和多数985高校不同。上海交通大学虽然有曾经是行业院校 ,但是涉及的相关学科比较多,后来重点建设力度也更大,再后来合并了实力强大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同济大学合并的医科现在实力虽然也比较强,但相对差距大,现在实力还是很大程度集中在土木建筑类学科,同时扩张发展的其他学科规模也不小,所以整体水平低不少,远远不能和土建类学科相比。

所谓top10,顶尖前10,应该是指水平前十。整体质量水平,怎么样?整体水平,2020年质量实力指数,同济大学第30名左右。发展趋势水平,从所述近几年师资水平发展趋势看,同济大学在从第25名向第21名发展。

如果保持这样的趋势,更进一步,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教学水平都同步提高,整体跻身前20是可能的。不过和前10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一步一步来。

整体水平,质量实力指数由师资、科研产出、毕业生水平三大方面的水平构成。师资水平、科研产出水平、毕业生水平,分别怎么样?比较而言,毕业生整体水平差距最大。

比如,培养的人才,恢复高考以来本科校友院士、杰青等主流人才,总体上和前十乃至前三十大学……都有不小的差距。这和同济大学以前的辉煌不可同日而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