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一面镜子的含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人,最不能战胜的是自己,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改正不足,善莫大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1
我们的确很好看首映礼很震撼的样子,
第2个回答  2019-05-10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领袖。由于才能出众,再加上收复新疆、洋务运动等一系列功绩,因此被清朝政府所看重,而当时有一句俗话就反映左宗棠在清朝政府的地位之高:“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加之天生个性倔强,左宗棠很是自负,很少把谁放在眼里。

收复新疆后名满天下的左宗棠自负的脾气依然没有改变。当时人们都以“曾左”并称曾国藩和左宗棠。可是左宗棠对曾国藩却不以为然,并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虽然曾国藩多次帮过他。

一天上街,左宗棠遇到了一位老人。左宗棠和老人聊了半天后,问道:“先生知道‘曾左’吗?”

老人说道:“那是天下人对曾大人和左大人的尊称呀!”

左宗棠接着问道:“为什么人们都说曾左而不说左曾呢?”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那是因为曾公眼里有左公,而左公眼中没有曾公呀!”

左宗棠听了老人的话,心里非常惭愧,原来自己的自负已经是人人皆知了,可是自己依然像一个井底之蛙一样蒙在鼓里不知道。老人的话如同一面镜子,照到了左宗棠脸上的污垢。这个老人后来被左宗棠接到了府上做了幕僚,左宗棠经常向他请教。而从那以后,左宗棠一改往日自负的毛病,“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人,最不能战胜的是自己,把别人当做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改正不足,善莫大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5-10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生性颖悟,少负大志。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1827年(道光七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1830年(道光十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并拜访长沙的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贺长龄“以国士见待”。其弟贺熙龄则是左宗棠当时的老师,对自己的这位弟子,贺熙龄非常喜爱,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还结成了儿女亲家。

1831年(道光十一年),左宗棠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

1832年(道光十二年),左宗棠参加在省城长沙举行的乡试,因“搜遗”中第,但此后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科场失意,左宗棠未能沿着“正途”入仕,但他由此更加潜心经世之学,其志向和才干也得到了包括贺氏兄弟在内的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5]同年,左宗棠与周诒端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