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如题所述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

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

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哦。

此文出自先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2

《公孙止举荐百里奚》原文是: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释义: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

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哦。

扩展资料:

孔子评价百里奚

百里奚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在晚年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他依靠出众的才智和超群的谋略,使僻处一隅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国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象《史记》所载孔子的评论,“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即百里奚),爵之大”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百里奚相秦期间,内外安缉,充实秦的国力,奠定称霸以及统一的基础,在春秋时期已很明显,为有识者所称道。

秦霸西戎,与晋国抗衡,成为诸侯争霸中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都是秦穆公时期完成的,这固然是穆公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结果,但与百里奚的相业也是分不开的。故论者称许秦穆公的功业,总以任用百里奚为其大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原文: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翻译:

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哦

“百里奚”相关资讯

百里奚,(约前726—前621),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春秋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春秋时虞国大夫,后入秦做大夫。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之后,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后入秦做大夫,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百里奚是怎样一个人?

作为陪嫁之臣被送往秦国,又字井百、子明,不被任用;又至周,仍不被任用;后被虞公任用为大夫,晋灭虞后被虏。称为五羖大夫。任秦大夫七年后,与蹇叔等共同辅佐穆公建立了霸业。相传他死后,秦国“童子不歌谣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后出游诸国,因秦穆公以媵臣待之,到齐国,名奚,宇里。春秋时宛(今南阳)人,一说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北)人。少时家境甚贫,颠沛流离,出走至宛,为楚人所执。后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黑牡羊皮将其赎回,授以国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2-03

原文是: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於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翻译:百里奚怀才不遇的时候,逃出虢国却为晋国所虏,贩牛于秦国时,以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发现并很看重他,举荐给缪公,三天后,请求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理.缪公说:“把国家大事交给用五张羊皮买来的人管理,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相信贤明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明智;让位于贤明而甘列下位,这是臣子的忠心.君为明君,臣为忠臣.他的确是贤明的人,境内将信服,敌国将敬畏,谁还有闲心耻笑?”缪公就任用了百里奚.他谋划的事没有不适当的,举动必
定有功绩,却并非增加了贤明.假使百里奚虽贤,没遇到缪公,必无此名望.如今怎么知道世上就没有百里奚那样的贤者呀?所以说人主要想求得人才,不可不广开才路哦。

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楚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 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
在百里奚出游那天,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杜氏一大清早起来,宰杀了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劈了门闩炖母鸡,煮小米饭,给丈夫饯行。百里奚从南阳出游求仕后,历经宋国、齐国等国家,因为朝堂里无人,都没有得到录用。在齐国,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讨,继续求仕生涯。在齐国郅地,他遇见了蹇叔,两人一番高谈阔论,就结为知己。此后,在蹇叔的举荐下,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但虞国国君是个爱财如命的国君,在收了晋国的垂棘(垂棘地方产的宝玉)和宝马等财物以后,就答应借道路给晋国,让晋国途径虞国去征讨自己的邻国虢国,也是虞国的同姓兼同盟国。百里奚对虞国国君述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闭口不再劝谏,并对同僚宫之奇说:“对蠢人直言相劝,无异于把珍宝丢弃在路上。” 果然,晋国灭虢国后,把矛头指向虞国。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国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于他拒绝在晋国做官,被晋国充作奴隶(媵人),在穆姬嫁  百里奚
给秦穆公时候,陪嫁到秦国。百里奚在去秦国的途中,逃回到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