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把汉语定为官话,雍正还规定,不懂普通话禁止科考?

为何清朝把汉语定为官话?

也许是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和笼络人心,又或者是他觉得这是一件拥有丰功伟绩的事情。当然,其他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也有可能当时的雍正有着其他的想法。我们只能从他的这些做法中去揣测他的意图,现在我们先来看看雍正当时为了推行普通话,做了哪些措施。

首先当然是发布这个通知了,雍正:我想在全国推广一个语言,这个语言必须所有人都会,所有的地方都要说这个语言,尤其是当官的,读书的,想要当官的,这些人都必须会说,好了,我说完了,你们看着办吧。于是,留下了文武百官们在大堂之上你看我,我看你,完全不知道是该反对还是如何。毕竟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事情,就算以前有,凭借当时的技术也无从考证。但是皇帝都这么说了,那也只有硬着头皮干了。

于是在全国设立教授普通话的地方,叫做正音书馆,这名字取的还是挺有寓意的,给你们纠正一下正确的读音。教授的地方也有了,文件也有了,剩下的就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当时在这个指令下来的时候,全国的反应都是相当强烈的,毕竟这是一个满族的建立的国家,还是一个以满语为国语的民族。现在突然来这么一手,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算什么事?可是抱怨归抱怨,上面中央都这么说了,还不是只有跟着走了。

不过也只有当时刚刚发布的那一段时间里,有着很好的反响,举国上下都在努力的学习着雍正推广的普通话。尤其是当官的那一群人,毕竟要是不会说这个普通话,那可是连官都做不成了。可是当全国民众的新鲜劲一过,就没怎么当回事了,该说什么话就说什么话,尤其是偏远地区。山高皇帝远的,我不说普通话你也不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30

因为说汉语的人多,要是把满蒙语定为官话,那没几个人听得懂

明末有2亿人口,而满清入关时,满和蒙加起来全部男丁(包括老人小孩)才8万人。

8万人屠戮了2亿人,已经够神的了,要是再不说汉话,那就真的太神奇了。


清朝把汉语定为官话,雍正说:不懂普通话禁止科考

清朝时期,雍正设立了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叫正音书馆,然而全面在京城进行“普通话”推广,当时他名人将此语言称之为“官话”,据说当时文人想要参加科考,但凡不懂得这样的语言,都不能参加。无论是听不懂还是不会说官话,皆不能参加考试。

  这是一个将满语视为了国语的皇帝,甚至于破天荒进行了汉语普通话的推广,据说当时老百姓的反应是极为强烈的。雍正还在各个地区设立了这样的书院,专门聘请了教授官话的人员,但凡是想要参加科考的人员,必然是需要进去学习的。曾经一度规定,若不会说官话的人,不能考取秀才。

  但是无疑这样的盲目推广是一种错误且没有远见的行为,据说当时因为推广措施似乎有些不可行,不仅成效不太好,而且得到了很多地方官的敷衍了事,甚至于根本不重视这样的事儿。

  虽说雍正提倡的“普通话”推广政策没能达到自己理想当中的效果,但是从历史记载内可以了解到,无疑是发挥了比较积极正面的作用,想必没有此次推广的话,后来所谓的官话也不会如此盛行。

  雍正作为首位普通话推广的提倡人,为后来其他皇帝提出这类语言提供了基垫,甚至于确定了整个核心。据说在1902年期间,张之洞等人,终于针对这类语言的推广进行了政策的制定,甚至于规定天下所有人都应该说官话,并且在各个地区设立了高等小学堂,当中的学科就有官话,顾为当地人教学使用。

  很明显,张之洞等人的行为和举动将其“普通话”的推广真正连贯了起来,继承了雍正皇帝的核心要点,又将整个过程进行连贯,加以修改和完善,最终将其发展了起来。这次的普通话推广效果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并且当时1909年的时候,清政府方面开会最终确定官话就是国语,并且在当时已经人人能说了。

  想必在当时若是没有雍正的提倡,那么接下来他们的想法也不可能如此顺利的进行,最重要的就是后期是约束,学堂的建立,都是有助于推广普通话的有利手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30
虽然清朝当时是满族人做了皇室,但其实还是汉族人的数量更多一些,如果把满语做成普通话的话,可能会有大量的人听不懂,所以才会把汉语定成官话。
第3个回答  2019-10-29
然而全面在京城进行“普通话”推广,当时他名人将此语言称之为“官话”,据说当时文人想要参加科考,但凡不懂得这样的语言,都不能参加。无论是听不懂还是不会说官话,皆不能参加考试。
第4个回答  2019-10-30
官话,类似汉语,至少统治者都会汉语是肯定的,不然下面的人偷偷骂你你不知道岂不是很尴尬=凸
言归正传:不管哪个朝代,都是说的汉语,因为各种古籍和文献资料都是汉字记载,地方上的小历都去学满语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