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题所述

在日常的交流研讨活动中,不少老师提出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些困惑:
有些内容教师可能需要讲授得多些,这与学校硬性规定的“课堂上教师讲课不能超过10分钟”相背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很难监控同伴互帮的过程;当学习内容比较困难时,发现同伴互帮很难顺利进行;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发现以往有效的评价方法、措施有时效果却并不明显;学校要求各学科每一课时都采用同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常要进行以班为单位的任课教师交流研讨,无形中削弱了学科组内部研讨的质量,这该怎么平衡;课堂上,当老师对问题进行讲解时,总有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事实上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在对学生分好组的基础上,分组教学如何进一步实施?如何实施学校所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问题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让学生有充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但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削弱了教师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往往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学生也许是兴致勃勃的,但缺乏数学内涵,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得到提高,学生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1.教师应发挥教学内容选择的主体作用。
数学课堂里,“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课堂教学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开展有效的有效合作活动,这些学习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课程教学计划,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整体上去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深度解读,并对教学内容及课程顺序作出合理的决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即时学习状态来对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同时,我们还必须突出引导学生对数学认知策略进行学习、感悟,使问题解决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以内化、迁移,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这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准确不准确、深刻不深刻、本质不本质[1]。为此,数学老师在加强学科修养的基础上,课前必须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精心准备教案学案,把教学内容的准确选择当成备课研究的首要内容,以使不同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上有不同的收获,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主体作用。
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后,必须解决的另一问题是“怎么教”,也就是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很多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构建了课堂教学模式,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由于数学学习具有自身的学科特性,相应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具有自身独特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特点与数学素养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习得数学认知策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基。
3.教师应发挥课堂教学管理的主体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快速成长期,追求独立自主与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让他们在课堂上很难全程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喜欢玩仍是他们的天性。于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堂管理。为了把课堂营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必须用心经营课堂,创新管理方法,以使课堂氛围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的教学对象。同时,老师应创设基于学生认知能力与生活背景的问题情景,组织丰富而蕴含数学味的探究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静心思考、积极交流、善于质疑、学会反思、学会评价、学会自我管理。
问题二:如何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中,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同时评价的方法要根据评价所产生的效果而不断调整、创新。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的作用。
有一位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采取了自己的一些做法。一方面,他让每一小组都准备好一本登记簿,记录自己小组每次合作学习的情况,特别是要记录合作学习中好的与需要改进的方面,教师即每周阅读小组的登记簿,根据登记簿来评价小组的学习,同时调整自己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每周他组织小组间相互评价,分别具体写出对方小组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对方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进行了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作业评价上,不少老师采用学生互批的方式,有的让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学生批改其他同伴的,并在批改的过程中进行互帮。有的老师在批改小组长的作业后,让小组长批改组员的,然 后老师再面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当然,这需要教师给学生做好评价示范,培训学生评价的方法,以使评价能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促进双方友好关系的建立。
这些做法,都在努力的改变评价的方式、策略、对象,以促进学生从客观上进行自我评价,从促进同伴发展上进行小组内部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从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上进行教师评价。有时,我们还需要家长参与进行评价,需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等,以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2.创新评价的方法,让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作用。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种评价方法一旦用的时间长了,对学生所产生的效果也就不明显了,甚至没有效果了。这样,要求我们老师必须不断改进我们的评价方法,使评价被学生真正接受与关注。有的老师曾把表现好的小组带到附近的公园参观、游玩,以作奖励。也有的老师有时对表现不好的学生采用“惩戒”的方法,引导他写好“检讨”,分析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行为带给自己及小组的影响,提出改进的计划及方法。也有老师把学生及小组平时的表现,以分数考核或等级呈现的形式方式按期进行公示,并纳入学期的综合评价。等等这些,都是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变化与创新。但无论如何,只有把表扬鼓励与“惩戒”进行有效结合,师生共同协商制定评价项目与评价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作用。
问题三:在对学生分好组的基础上,分组教学如何进一步实施?
课堂上进行分组教学,已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中得到体现。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如何监控学生互帮的过程,以使互帮不会成为聊天;当学习内容比较困难时,互帮却很难进行,往往演变成新的“一言堂”;在很多小组里,总有个别学生难以融入小组整体中去;……这些都已成为阻碍小组合作有效进行,降低小组合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妥当、不及时,甚至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1.充分发挥小组长对小组的管理作用。
小组长一般是小组成员所推选出来的,他们在小组中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与较高的个人威望。这样,让小组长来直接管理小组的合作学习,往往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分析不同的小组,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会表现得越来越好,而有些小组却表现一般,问题的根源在于小组长管理能力的不足,这需要教师加强对小组长管理能力的培养,让小组长掌握一些管理的方法、艺术,在管理小组中做到宽严有度,公平公正,以德、能服众。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合理的解决,树立小组长在小组中的威信。
2.让人人都有合适的事做。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给小组每个成员都安排合适的任务,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归属感,这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这样,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在安排任务时分层明确要求,同时明确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使人人都清楚了自己的学习责任后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帮助学生成功。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这是让他们喜欢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关注到学习困难的学生,适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对个别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更要多关注,并表示出自己对他的信任与期望。而对于个别确实不爱学习也不服从小组长管理的学生,教师即要组织全组乃至全班的学生共同对其付出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让他理解到老师与同伴对他的真情,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时间长了,总会有好的变化的。
4.培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没能得以有效进行,有时候是因为学生不知该如何开展,不知该如何进行互帮,也就是“帮什么”和“怎么帮”的问题没得到有效解决。这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时表现尤为明显,需要老师做好示范式培训,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向同伴请教问题,教学生如何向同伴分析讲解问题,……。这虽然花去一些时间,但帮助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会让高效的学习帮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
问题四:如何实施学校所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课堂改革进程的深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已逐渐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日常交流中,不少教师在谈到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都带着“又爱又怕”的情感。一方面,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改变了他们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观念,让他们听到了自己前进的脚步声。而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用固有的课堂模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走向科学化。
当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或模仿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形式来实施课堂教学的现象仍比较常见,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强与“效率意识”的缺失仍是制约课堂走向科学化的两个瓶颈。笔者认为,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程序、组织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及教学行为,是推动课堂教学走向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有些位老师在谈到自身学校正在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在最初无论从认识上还是从感情上,都曾有过异议与抵触,但随着实践的深入,他们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变化给自身带来了变化与成就感,于是逐渐接受,并探索把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数学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模式走向科学化。
2.群策群议,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化。
当前,很多学校所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其产生、形成到决定推行都是在校长室或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完成的,教师在此过程中都是被动的执行者。笔者认为,适用才是最好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历了孕育、实践、明确、再实践、再明确的循环探索过程,在这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应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教师积极参与研讨,某些环节还需要发挥学生的参议作用。“任何人判断一个给定的教育类型,就要设法联系他已经在头脑中的经验的或理想的模式。越是有意识地和有系统地进行,结果也许就越是有价值。特别是,对于正在丰富的经验和正在改进的模式更是如此。”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推动课堂教学走向科学化,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这一目标而创生出来的。教师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与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也在推动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科学化。同时,他们还能加深对模式的理解,调整自己的观念,以使自己适应模式,缩短了对模式的适应周期,从而真正发挥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3.要尊重课堂教学模式,但不能囿于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现象时,都有着无力的一面,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在备课时按课堂教学模式来预设每一内容教学的实施方式方法,甚至预设好实施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但对于学生来说,课堂的吸引力并不仅在于其能否按照教师的意愿与预设有序的进行,更在于课堂的民主性与生成性,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是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进行再创造。如果我们总是用固有的教学模式来思考与解决不断变化着的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将会失去固有的生命力,变成了“死”课堂。同时,对于课堂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囿于固有的教学模式将可能会使教师缺失对学科课程实施的深度思考。在此次研讨过程中,有老师反映由于迁就于学校推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对于“教什么”的思考已就削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教学个性的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时,允许与鼓励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及自身实际,创造性的进行改进与实施,以便在更好实现课堂教学科学化的基础上,推动教师专业的主动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6
不尴尬通过户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