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学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如题所述

我同学觉得!
我从本科开始就读文学,一直到现在,除了中间三年在美国和以色列学习犹太历史以外,我都在搞文学研究,只不过从中文系念着念着就念到了外文系。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涯当中,我从无知小本时期对文学作品的无脑崇拜到现今连自己写的小说都恨不得拿来科学分析一番,我愈发清楚地看到人类灵感的规律以及在此规律支配下、虚构作品对真实历史和人类情感的反映。文学阅读不是感悟,文学研究是依靠理性与逻辑的科学——所以我反对“学了文学等于活了好几辈子”的这种十分不专业的说法,因为它把文学研究等同于一般的、体验式的文学阅读,依靠感觉与心灵,不借助理性与逻辑,这种说法只能让文学研究以外的人认为文学研究的门槛很低、文学甚至不需要学习只要识字即可。具体原因与体验一起写在下面(长文警告:本来只想写1000字,但写着写着就写了4000多字,耶):

我在北师大宇宙第一文院读本科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就是靠体悟与感受完成的,这些体悟与感受有时可遇不可求,有时可感不可言——当时我坚定地认为,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偶然的,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灵光一闪、脑门一拍就写出来了,可遇而不可求。而至于读者从文学作品中读出了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现我也不能让它现,能不能从文本中读出能让我攒出一篇对付诸如康震等一干文学院老师的论文的感受大概取决于前一天晚上我睡觉梦到了什么。也就是说,当时我也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也是偶发的、体悟性的、不稳定且不可控的,感受到了就感受到了,感受不到就死乞白赖、硬着头皮在图书馆对着一张白纸瞎写——对,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笔记本电脑,只能先靠爪写论文然后回宿舍台式机上敲。

这大概也代表了大部分人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认知——只要识字,读个小说看个诗歌都能看懂,看懂了也能谈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然后你让我说点其他的?那得看这部小说或这首诗歌和我心灵的契合程度有多高,很高的话我就能多说几句,不高的话我就很无感。其他人还好,可可怜的中文系学生在大多数无感的情况下还要编出两三千字的论文,真是要了我娇嫩的老命。

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两年之后——当然,我的论文成绩也一直不高,康震期末给了我78分,我一直记到现在——大二下期末考文字学之前,我在北师大教二二楼的一个教室里,对着一本我当时男朋友给我打印的复习资料发呆。因为我对文字学实在没啥兴趣,一学期上课不是聊天就是打扰同学,到了期末只记得老师无意中把电脑里不该给学生看的东西投到了大屏幕上。男朋友给我补课,补一次我俩吵一次,后来他没辙了把资料打印给我,下午就要考试了我上午才看了三分之一不到,然后就开始发呆想事情。当时已经上过文学理论、一部分中国文学史(古代、现代、当代)以及东方文学史,还有一些作品选读,我一直只是机械性地上课,并关注学术八卦,从来也没有好好想过为什么我们要上这三方面的课。

那天这个问题就鬼使神差地进入到我的脑子里,久久不曾消退。文学史是做什么的?告诉在你之前人类都写过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是做什么的?关于文学的一般规律的。那作品选读呢?虽然文学有一般规律,但每部文学作品也都有其个性,而这种个性则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大概是这样,我暗暗想。但如果文学有一般规律,那么分析文学作品是不是也就有方法可循?这个方法又是什么呢?

我就趴在桌子上一堆文字学打印资料上,一边想一边吃MM豆,吃完在打印资料上画了很多个小人儿。那天的文字学考好考坏已经不重要了——后来证明,我考得还挺好的,都过了75了,看来我那男朋友把重要的都总结在前三分之一了——我开始想这个问题以后,就觉得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里面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世界。

从那天起,我有意识地开始系统阅读,不再囿于某一单个作品好不好看、精不精彩、吸不吸引人,而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从粗到细地逐层阅读文学作品,同时也以此方法阅读文学理论。我的方法大概是第一遍读时,先选出20-30本最重要的文学(论)作品,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比如从古希腊读到20世纪)读一遍。然后第二遍再选这么多书读一遍。然后第三遍第四遍,如果对某个时期或者某个作家特别感兴趣,我就会多读一些这个时期或者这个作家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3
你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文学根本一无所知。不知其貌相、不知其灵魂,要想了解文学,可以先读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自己去用心思考什么是文学,及你对文学的看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6
文学研究等同于一般的、体验式的文学阅读,依靠感觉与心灵,不借助理性与逻辑,这种说法只能让文学研究以外的人认为文学研究的门槛很低、文学甚至不需要学习只要识字即可
第3个回答  2021-06-13
能够体验文字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