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在什么上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公民在什么上一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任何人犯罪,适用法律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的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8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 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和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什么人提出来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8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 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和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法律实施上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者最终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1-26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平等”指的是: 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和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在法律实施上平等,不是讲立法上的平等。因为我国的法律只能反映和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所以,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对敌对分子讲平等,否则,法律就不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保证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但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对所有公民而言都是平等的。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要求赋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法律地位,而平均主义则是要求取消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行绝对均等,这种主张是不切实际的。如宪法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不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不等于说符合法定年龄的公民与不足法定年龄的公民之间存在不平等,而是由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公民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一切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官官相护、徇私枉法者最终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4、我国宪法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