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注册会计师 和中级会计师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的区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30

中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区别:证书类型不同,中级会计师属于职称类证书,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证书;报考条件不同,中级会计师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历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考试科目不同,中级会计共三个科目,成绩有效期两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共六个科目,成绩有效期五年。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简称为CPA,注册会计师专业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综合阶段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在其他一些国家的会计师公会,如加拿大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澳大利亚的澳洲会计师公会,英国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而不是中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


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以及高级资格。中级会计师就是中级级别。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日期一般为每年9、10月上旬。考生需要在2年内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中级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三门科目的考试。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中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区别

(一)证书类型不同


中级会计师属于职称类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证书,分为非执业和执业。


(二)报考条件不同


中级会计师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历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要求,而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不需要工作年限和专业的限制。


(三)考试科目不同


中级会计共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中级经济法》,成绩有效期两年。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共六个科目:《审计》、《会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五年内通过。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每科考试具体时间,在各年度全国考委会发布的《报名简章》中明确。

第2个回答  2021-12-08
注册会计师是执业资格证书,中级会计师是职称类证书。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证书,从事的工作也不尽相同,注册会计师偏审计,中级会计师偏会计。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的区别:

1、两者性质不同

中级会计职称是会计职称的一种,会计职称分为会计初级职称、会计中级职称、会计高级职称。注册会计师则是行业准入类职业资格,换句话,没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则不能从事注册会计师相应的工作,如审计报告签字等。

2、两者工作不同
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是审计类的工作,而中级会计师是通过相应考试取得中级会计职称,从事会计、税务等工作的财务人员。

对于想要考各种会计证的学员可以选择恒企教育,恒企教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需施教,针对不同的学员需求研发出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从零基础入门的基层会计班、到全盘会计班、会计主管班、财务经理班等不同基础、不同阶段、不同需求都设置有适宜的课程可以学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1.从证书种类看: 注册会计师是职业资格证,中级会计师是会计的职称考试。
2.从报考要求看:注册会计师不要求工作经验,有本科毕业证就行,或者本科没毕业都可以报考;
中级会计师报考需要有工作经验。
3.从从事的工作来看: 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是给企业出审计报告(你可以看看新股的招股说明,那个审计报告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出的,审计报告就必须要有注册会计师的盖章、签名才有效的)。会计师是从事会计工作的。
4.从考试难度来看 ,如果以10来计算难度的话,注册会计师的难度系数是8.5 , 中级会计师的难度系数是4.5

以上属个人意见。我也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个人看来,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工作经验的话,建议你报考注册会计师,主要是因为你刚毕业书本上的东西还没忘记,在你参加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以后再参加会计师的考试,你就会觉得会计师的考试真的是小儿科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24

相同之处:

从考试形式来看,这两种考试的考试形式均为无纸化方式(即机考),需要考生们熟悉电脑屏幕阅读、提高打字速度、学会用电脑输入公式,考生们要提前对机考环境进行适应,避免考试的时候慌乱。从考试内容来看,这两种考试都涉及会计、经济法、税法、财管四个科目的知识,且题型都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会计中的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合并、前期差错更正,经济法中的公司法和证券法,税法中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财管中的本量利分析、投资项目资本预算和投资管理决策方法都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不同之处:

在题型方面,中级会计客观题占45分,主观题占55分,注会会计客观题占44分,主观题占56分(基于近三年考试情况,下同);中级经济法客观题占70分,主观题占30分,注会经济法客观题占45分,主观题占55分;中级财管客观题占55分,主观题占45分,注会财管客观题占分45分,主观题占55分。可以看出不论是哪一科,中级客观题的比重相比注会都要大,尤其是经济法。此外,中级的三门考试客观题中均有10分的判断题而注会没有,判断题选错不仅不得分还会倒扣0.5分,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考生们的心理素质。

在考试范围方面,注会考试包括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的考试,通过了综合阶段的考试才能拿到全科合格证,专业阶段又分为会计、审计、财管、经济法、税法、战略六科,中级则只考查了会计、经济法、税法、财管四科而且经济法和税法合并作为一门考试出现,没有涉及到审计和战略,为考生减轻了不少压力。并且税法只考查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其他税种几乎没有涉及,而注会的税法考试则是包括诸多税种,像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也很重要。

详细来说,和注会考试相比,中级考试的会计没有涉及股份支付一章,公允价值计量涉及较少(基于2018年考试大纲);财管没有涉及期权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产品成本计算(但是有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下的计算)、管理会计报告,业绩评价部分侧重点不同,没有涉及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增加了纳税管理和税收筹划的内容;经济法没有涉及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等章节,物权法涉及较少,但是较注会多了预算法律制度、专利法律制度、商标法律制度等小节。

在考试难度方面,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计算的复杂性和题目的综合性上。对于相同的章节,这两种考试所依据的基础知识所差无几,关键是在运用的程度上,注会更难一些。中级考试重点以基础知识为主,很少考偏题怪题,经济法综合题的综合性并不高,跨章节的情况比较少;而注会更强调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各个章节之间的结合应用,因此要求考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在考场上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