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激光武器与中方至少10年差距

如题所述

日本激光武器与中方至少10年差距

3月底,日本防卫厅公布了其在激光武器方面的最新发展成果。令人意外又不意外的是,日本在激光武器发展方面,与中方有着明显的差距。

其中,三菱重工展示了其10KW的车载战术激光武器,其对小型无人机的有效射程在1.2公里左右,装载在8×8的轮式车辆上。这个数据,只接近中方在2014年航展上露面的“低空卫士”战术激光武器系统(功率10KW,射程2公里):

三菱的这款战术激光武器,目前还处于原型机阶段,距服役还需要时间。而中方的“低空卫士”武器系统,当年已处于实际部署状态了。

2017年,中方在航展上展出了“沉默猎手”车载战术激光武器。其功率提高到30KW,对小型无人机的有效射程提高到4公里,装载在4轮卡车上:

显然,中方在提高功率的同时,也减少了体积。也可以装载在6×6的轮式车辆上:

2018年,中方公开的论文上,已经出现了对100KW机载战术激光武器吊舱样机的研究:

2020年,中方已经出现了机载激光吊舱的项目采购公告:

这种吊舱,体积很小,重量只有几百千克,功率却高达100KW左右。这种功率,已经可以拦截空空导弹,其有效射程也可以达到10公里左右。有人可能对这么小的体积就能达到这么大的功率感到疑惑,这点,我们可以参考下美方的实物:

呐,就这么大。是不是有一种,新的时代即将到来的感觉?这就是技术的进步。

至于中方为什么没有在航展上展示车载的更大功率的,以及机载吊舱的实物——估计还在保密状态。毕竟,出口的话,30-50KW也差不多了,再高就要达到美方最新水平了,不一定让卖。

追求更大功率、更小体积的激光武器,是每一个强国的追求,日本也不例外。在防卫厅的成果展上,川崎重工展示了其计划研发的功率达到100KW的战术激光武器:

不得不说,这体积,也太大了,这都成一个集装箱了。这种水平,比印度也好不了太多。这种体积,在中美这里,基本就是战略激光武器了。而战略激光武器,2005年,中方50-100KW的车载化学激光武器,就对斜距600公里的卫星进行了致盲实验。

前一段一些人呼吁中方大造廉价飞艇或者高空气球,去消耗美方的空空导弹/防空导弹,这个数据基本能够说明,实用性不大,因为目前中美正在测试的战术激光武器,都达到了100-150KW。

2013年,中方大型的氟化氘和氧化碘激光武器,功率已经达到了300KW。目前,恐怕已经是1000KW,也就是兆瓦(MW)水平了。

这样来看,日本虽然民用激光发展的还行,但在军用激光武器方面,与中方有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战术激光方面,接近10年;如果算上战略激光的话,差距恐怕要在10年以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大家正在搜